陳 博 ,鐘洪亮 ,譚凱文 ,黃 娛 ,鐘 平 ,蔣 楊
(1.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2.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機能學實驗是醫學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以動物實驗為主,以提高醫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為目的的實驗課程[1]。受實驗課學生人數多、室溫高、空氣不流通、實驗動物體味重、排泄物或試劑氣味特殊、動物實驗操作較血腥等客觀因素影響,很可能出現實驗課上學生暈倒的情況。筆者在機能學實驗室工作十四余年,實驗課上遇到學生暈倒的情況有42例,現就學生暈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預防和救治措施,以保證學生生命安全。
本文統計了14年來在機能學實驗課上暈倒的42名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詢問本人、向其同學了解情況后進行歸類分析。
機能學實驗課上暈倒的學生中,33人為女生,9人為男生;18歲25人,19歲8人,20歲7人,21歲2人;大一29人,大二10人,大三3人。上午實驗課有19人暈倒,下午實驗課有23人暈倒;夏季實驗課有34人暈倒,其他季節實驗課有8人暈倒;兔子實驗課有26人暈倒,青蛙實驗課有9人暈倒,小鼠實驗課有7人暈倒。因體質原因暈倒的20人,因心理原因暈倒的11人,因疾病原因暈倒的8人,因特殊原因暈倒的3人。
3.1.1 性別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暈倒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女生體質較弱,不適應長時間站立做實驗;有的女生節食減肥;有的女生較敏感,害怕實驗動物;還有的女生害怕看到動物流血、掙扎、死亡。
3.1.2 年級 大一學生暈倒的原因可能是:大一學生對在人多嘈雜的環境做實驗不太習慣,對動物的體味、排泄物氣味非常不適應,由于實驗操作不熟練,經常會導致動物掙扎嘶叫,甚至將動物血液濺到身上等,這也加重了其厭惡、緊張等心理,進而使暈倒的幾率加大。大二、大三學生經過動物實驗操作培訓后,已掌握操作方法,熟悉實驗環境,心理適應能力也得以提高,發生暈倒的情況較少。
3.1.3 時間 學生上午和下午暈倒的比例無明顯差異。上午的實驗課時間較早,部分學生因熬夜休息不好或來不及吃早餐,導致精神不佳、低血糖;下午實驗室內空氣常因上午實驗氣味殘留,導致對氣味敏感的學生不適。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午休,到了下午便精神萎靡,而中午吃得過少也會導致下午體力難支,這些都會增加暈倒幾率。
3.1.4 氣候 夏季實驗課上學生較易暈倒的原因可能是:夏季室外溫度高,實驗室內上課學生較多(70余人),室內溫度比室外更高,而2018年之前,實驗室并未安裝空調,只有風扇,即使門窗、風扇全開也無法有效降低實驗室內溫度,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氣味,學生的汗味,實驗后特殊氣味的殘留使得實驗室空氣污濁,因此學生暈倒的情況也較多見。2018年初,實驗室安裝空調后,學生因氣溫、氣味而暈倒的情況已極少出現。
3.1.5 實驗動物類型 兔子實驗課上學生暈倒情況偏多的原因可能是:兔子實驗會有比較殘忍血腥的場面,比如麻醉深度不夠時兔子會掙扎嘶叫,動脈插管失誤會導致大出血,也有部分學生覺得實驗較血腥,甚至在實驗結束后仍會有心理陰影。此外,青蛙實驗中有剪斷軀干、清除內臟、剝皮等操作,小鼠體味較重、隨意排便、易咬傷人等都是學生暈倒的誘因。
3.2.1 體質原因 統計顯示,體質因素是導致學生實驗課上暈倒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飲食不規律。部分學生飲食不規律,早上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很少,午餐、晚餐也吃得少,理由是起床晚來不及吃或者為了減肥等。飲食不規律會造成營養不足,氣血兩虛,在實驗課上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2],甚至出現低血糖癥狀[3],嚴重的就會暈倒。有15名學生因飲食不規律在實驗課上暈倒,其中13人是女生。(2)缺乏鍛煉。部分學生缺乏鍛煉,體質較弱,在需要長時間站立和精神高度集中的實驗操作中,會因為腦部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現頭暈[4],有3名學生因此暈倒。(3)其他原因。筆者發現導致學生暈倒的一個特殊原因是獻血。獻血后最常見的是疲乏癥狀[5],由于獻血量不足人體總血量的十分之一,因此對身體的影響較小,有的人甚至沒有明顯感覺。此次調查中,有兩名學生因體質問題在獻血后,出現明顯的疲乏癥狀,上午獻血,下午就在實驗課上暈倒,且都是女生。
3.2.2 心理原因 部分學生在動物實驗時會出現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6]。導致學生暈倒的心理原因主要有:(1)緊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緊張心理,操作不熟練或有教師在旁邊時,會更加緊張,而操作失誤則會加重緊張心理。有3名學生就因過度緊張而暈倒。(2)厭惡。有3名學生因厭惡實驗動物,再加上動物本身的氣味及實驗室環境而暈倒。(3)膽怯。剛剛接觸實驗的大一學生,因害怕實驗動物咬人或帶有病菌等,不敢動手操作,實驗過程中還出現了尖叫哭喊的情況,更有甚者因此暈倒。有3名學生就屬于這種情況。(4)同情。有兩名學生因同情實驗動物,不愿對兔子等動物造成傷害,不敢看血肉模糊的場面,對開腹等操作極度不適而暈倒。
3.2.3 疾病原因 有8名學生因疾病原因在實驗課上暈倒,主要為感冒、發燒等普通疾病。學生自我照顧能力較差,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暖、休息、飲食衛生,從而引起感冒、發燒等疾病,實驗課上因鼻塞、頭暈和呼吸不暢等,無法集中精神,再加上各種客觀因素影響而暈倒。
3.2.4 特殊原因 有兩名學生暈血,一名學生暈針。其中一名暈血的學生表示,當他看到兔子動脈血噴了同學一身的時候忽然感到惡心,眼前發黑,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暈血和暈針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經反應過于活躍所致,是一種進化的恐懼反射[7],能降低心率,減少大腦供血,使大腦供氧不足[8]。
(1)學生方面。首先,提高身體素質,積極參加并堅持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減少因體質、疾病原因導致的暈倒;其次,做好預習,如觀看動物實驗操作視頻,熟悉操作方法與步驟,了解生命文化和醫學倫理知識[9],消除實驗課上可能出現的緊張、厭惡、膽怯等心理;最后,掌握防暈倒知識,實驗課上避免長時間站立、精神過度緊張,若出現暈倒先兆癥狀,如頭暈、眼花、惡心、心慌、出冷汗等,應及時坐下休息或暫時離開實驗室,身體不適、有既往史或體質特殊者隨身攜帶藥物并及時告知身旁同學和任課教師。(2)教師方面。重視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適及暈倒先兆癥狀,及時將學生帶到辦公室休息,安排其服用相關藥物;對學生的緊張、膽怯等情緒要給予理解、安慰,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盡可能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做到防患于未然。(3)實驗室方面。課前20分鐘打開實驗室門窗、空調和風扇,清除實驗室內異味,并在上課期間一直保持空氣流通,課后及時清潔,保持實驗室干凈整潔,營造良好實驗室環境。目前,學生對實驗室環境均表示十分滿意。
4.2.1 當場救治 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要迅速了解暈倒學生的情況并初步判斷暈倒原因,將其轉移至實驗室外空曠處或辦公室,再進行相關處理。(1)對于因疲勞、站立過久或心理因素引起的暈倒,讓學生坐下或平躺,進行言語安撫,解開其衣領、腰帶,使其呼吸新鮮空氣,必要時可平躺后抬高下肢,取頭低足高位[10],增加腦部血液供應,掐合谷穴、翳風穴等穴位[11],也可讓學生嗅清涼油、風油精等使其慢慢清醒。(2)對于因未吃早餐等原因出現低血糖癥狀暈倒的學生,讓其飲用糖水,也可刺激其穴位和讓其嗅刺激性藥味,待其清醒后再進食餅干、面包等。(3)對于因感冒、發燒等普通疾病引起的暈倒,通過刺激穴位和嗅刺激性藥味,緩解鼻塞或頭暈癥狀,之后再安排學生服用感冒或退燒藥物,讓其充分休息或送回寢室。(4)對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暈倒,如暈血、暈針,可采用穴位刺激和嗅刺激性藥味的處理方法,待學生清醒后暫停其實驗操作,讓其觀看視頻或其他同學操作,使其逐漸適應后再參與實驗。暈倒學生意識逐漸清醒、頭暈與全身酸軟癥狀有所緩解,說明處理措施有效,但仍要讓學生休息,囑其不急于站起或忽然坐起,以免再次暈倒。
4.2.2 聯系門診部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當暈倒學生情況特別嚴重,現場處理不能使其醒來,或暈倒原因不明時,立即撥打學校門診部電話,若門診部醫師無法立即趕來或不具備救治條件時,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以免貽誤時機造成嚴重后果。
綜上所述,雖然學生在實驗課上暈倒的幾率較低,但仍不可忽視,若處理不當,會對學生造成傷害[12]。學校應把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聯合二級學院、實驗室和門診部制訂切實可行的預防和處理措施,避免學生在實驗課上暈倒,同時對暈倒學生進行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