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秦飛
(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寶雞 721001)
籃球這項運動創建于19世紀末的美國教會學校,在20世紀初,男子籃球被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現如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即NBA)。而我國的籃球產業雖說在近幾年發展迅速,但顯而易見的是其并不發達,要想提高籃球國際競爭力,必得在籃球教育上進行改革發展。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不進則退。校園籃球的發展也是一樣的,互聯網的普及化發展,使信息傳遞更加高效。我們應在合理利用“互聯網+”改革創新籃球教學模式的同時,利用其社會效應大力推進校園籃球文化,促使更多的人了解校園籃球并參與進來。
中國男籃和中國女籃曾經是我國競技成績較好的運動項目之一,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男籃還獲得了前八強的好成績,女籃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靜觀主力籃球運動員姚明受傷退役之后的中國男籃,一直處于一個停滯發展的階段,在世界總體水平上相差較遠,如之后的孫悅、丁彥雨航、周琦等都很難在NBA取得一席之地。因此,男籃在世界級比賽中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甚至在去年中國作為東道主的男籃世界杯上在小組賽抽得上上簽的諸多有利環境下依舊無緣八強。而女籃在里約奧運會時差點失去參賽資格。中國籃球遇到了史上為數不多的滑鐵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國競技體育人才新老交替的不銜接,以至于在核心球員退役后無人接過手中的接力棒,這也是中國競技體育一直存在的一個弊端。因此,在校園中開展籃球運動為我國儲備籃球人才可謂至關重要。
建國以來,我們就不斷倡導國民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少年強則國強,那么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便是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隨著近年來網絡的發展,學生的體質也逐漸下降成為了一大問題。籃球運動作為我國對青少年發展的重點運動項目,在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體質。籃球運動屬于無氧運動,它可以讓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得到鍛煉。不同于其他體育項目對身體訓練的單一與無趣。籃球運動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身體各個方面的能力,如,投籃提高了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的傳導、上籃考驗了我們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來回的跑動讓心肺功能和耐力的到了提升、過人技術等又是對身體的敏捷和爆發力的考驗。如此下去,就像一個橄欖球運動員輕松打破世界跳遠記錄那樣簡單。而且這樣一個綜合運動讓原有的傳統的體質訓練不在那么無趣,刻意而是充滿趣味和自然的。
籃球文化就是通過籃球動作技能來傳承其所產生的文化的成果,運用言傳身教、鼓勵合作等方式來實現教育目的。它不僅是通過身體運動來體現其增強體質的顯性教育功能,更重要是利用籃球運動的本質特征和規律來促進人的社會化進程。在籃球比賽中通過成敗教育、競爭合作教育、樹立正確價值觀等方面對個體的社會行為有著規范化的作用。籃球的規則和體育道德精神讓籃球賽事得以公平順利的進行,在體育規則與體育精神雙方的制約下比賽雙方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展開對抗,技高者勝。在比賽中,所有個體都要在比賽規則與社會規范的制約下活動,還要克服各種困難,在面對不合理的判罰隊友的失誤,該如何處理自己的心態,在處理這些問題的同時,學生可從而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模擬與演練。健康文明的運動可以培養人的健康文明的社會行為習慣。
籃球運動的戰術系統及其復雜,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基礎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對球性的掌握、基本技術、基本的規則意識等。當然,對學生的協調能力以及身體素質也是一個考驗。現如今學校籃球運動也是從小學一步一步發展上來的,但真正按照教學內容大綱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的學校并不多,造成中小學的籃球教學基礎薄弱,給高校籃球教學增大了教學難度。這成為了校園籃球的發展中的一大阻礙。雖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而改變。但是只有真正做到籃球運動的普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校園籃球教學發展困難的問題。
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學校還是選擇教學內容、方式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講得多做得少,學生時間的少,因此對于老師所講解的籃球技能不能很好地掌握,一方面教學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時間有限的問題,導致教師講解十分緊湊,學生不能及時對籃球知識進行理解消化,籃球技能水平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同樣,籃球的學習也應該先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打籃球并且熱愛籃球的原因都是和興趣有關,如喜歡某位球星或者某支球隊。是他們給予了鼓勵和力量。籃球運動的對抗性非常的強,在籃球教學的前期,教師大多會選擇一些基礎類的投籃運球作為訓練內容,若沒有新穎的教學方式,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在日常教學中過于重視技術技能上的指點,加上對籃球新課標內容理解的不到位,過于強調老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缺乏交流,被動學習。教師應深刻理解新課標,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從而促進校園籃球的發展。
“互聯網+”可以說是一種思維或者方法,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以互聯網建立聯系,通過互聯網渠道實現創造創新。目前校園籃球所遇到阻礙,我們可立足于“互聯網+”,對籃球教學進行創新改革,促使校園籃球在新時期更好的發展。
教學內容的單一,一直以來都是阻礙校園籃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我們可拓展教學內容,實現課程內容多樣化。例如,可創設籃球書籍分析課程。在籃球比賽中有很多的數據統計,比如,得分、籃板、搶斷助攻等數據。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互聯網+”,在專業的籃球數據庫中給學生們講解分析數據的教學。也可創設籃球規則的課程內容,以籃球聯賽為核心,基于“互聯網+”引入相關籃球賽事的視頻,以此為案例為學生開展籃球規則以及裁判首飾的詳細解說。通過拓展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促進校園籃球的發展。
在教學工作中,教學方法使用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例如,可通過新媒體輔助教學。新媒體以文字、圖片和短視頻為核心,使得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可在新媒體中選擇籃球教學視頻和學生分享,幫助學生糾正課外實踐中的不規范動作。也可通過相關運動軟件輔助教學,教師通過觀看軟件上各個賽事的視頻,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應用到教學中輔助籃球教學。
籃球在課內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向課外拓展。教師可通過“互聯網+”的渠道,讓籃球教學滲透到學生的日常運動中。例如,教師可建立籃球交流學習群,通過線上進行籃球相關話題的討論,并可在線上進行實時教學答疑。近年來直播也成為了信息傳遞的一個重要的媒介,教師可合理的通過直播的形式,將籃球動作分解直播給學生。不僅如此,教師也可線上布置練習任務,學生自主完成,并上傳給教師,教師可及時作出指導,使得籃球教學高效的進行。
基于“互聯網+”校園籃球的發展就是通過日益普及化互聯網,在手機、互聯網終端建立一個線上交流學習平臺,使學生以及籃球愛好者更好的交流學習。我們應該利用這一優勢,發展“互聯網+”校園籃球,將受益群體擴大化,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校園籃球運動中,在網絡平臺上信息更加全面,也可集思廣益發動群眾的力量,通過互聯網促使校園籃球更好的推廣與發展。
利用互聯網推廣校園籃球,創建校園籃球品牌化是關鍵。校園籃球運動具有廣闊的學生資源,自身就可以當做一個品牌,也是一個商機。校園籃球運動是以籃球課程和訓練為主的教學活動,必要的競賽也是提高校園籃球的必要手段。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育人的內涵已經深深吸引了大批的學生,通過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的經驗來發展籃球賽事,依照校園球隊的經營模式打造了一個普及性、品牌化的校園籃球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很強的宣傳作用,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校園籃球賽事的舉辦除了培養了優秀的籃球運動人才,還能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裁判。為籃球的持續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校園籃球品牌化能吸引企業的加入,為賽事提供資金保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互聯網+”籃球競賽也可培養明星球員、球隊,讓更多的球隊和球員資料展現在人們面前,能大大提高校園籃球競賽的知名度。可見,籃球賽事的社會功能性很強,籃球賽事的品牌化對校園籃球的推進必不可少。
校園是校園籃球的發展一個很好的平臺,除了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動力之外,還存在著潛在的社會資源。因此,校園籃球的商業化運作能夠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接軌,也為校園籃球帶來更多的發展動力。“互聯網+”商業化運作校園籃球是一種高校的宣傳路徑也是發展途徑,在校園籃球競賽中除了可引入體育產品的企業進行贊助,還可以通過CUBA球員與廣大學生的經驗交流來提升整個校園籃球的文化,樹立自己的校園籃球偶像,學習相關知識使其內涵更加多樣化。當然,商業化的品牌力量也更有利于我們推廣校園籃球。
綜上,校園籃球教學在新時期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基于“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合理利用“互聯網+”的社會價值。改善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模式以及創新拓展籃球教學,不僅使整個教學流程得到了優化,提升了籃球教學的教學質量,而且也促進了校園籃球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校園籃球在教學上有了新的發展路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校園籃球教學適應時代的發展方向,并且經過不斷的探索,“互聯網+”教學走向規范化,從而為校園籃球提供新的推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