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鑫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02)
(1)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相關的中學生的研學意見,對各地方的的教育都有實際的影響,必須要把研學旅行放到原來的計劃之中,這是我國第一次明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課程中。時隔一年,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現實的活動已被明確列為必修課程。在教育部印發之后,各地方教委也相繼出臺了相應的政策。為此,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力引導下,富有開放式學習和體驗屬性的營地教育發展迅猛,市場規模急速增長,加之2022冬奧會帶來的冰雪場館建設和冰雪運動參與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以滑雪場為載體平臺,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便進入迅速發展的快車道,課程體系作為滑雪冬令營營地教育的核心內容,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作者針對滑雪冬令營營地教學的課程體系展開研究,旨在結合教育學理論,構建出一套科學完整的滑雪冬令營營地教學的課程體系,助力行業發展。
(2)青少年群體是助力“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新生力量。
近年來,在“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和“研學旅行”的雙輪驅動作用下,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進入迅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在2022冬奧會的刺激下,滑雪運動作為一項刺激、時尚、潮流的項目,吸引了大眾的眼球,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群體加入到以滑雪運動為主體,融合多樣化活動為一體的滑雪冬令營項目。作為以課程體系為核心的滑雪冬令營營地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直接關乎滑雪教學的成效,而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結構的安排以及與營員的互動等直接影響營員對滑雪運動的認知,系統科學的課程體系設置有利于激發營員的參與熱情和滑雪興趣,采用與青少年身心特點相吻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青少年掌握正確的滑雪技術,有利于為青少年營員培養滑雪習慣奠定基礎。為此,在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下,青少年群體作為滑雪市場的后備主力軍,是未來我國滑雪人口基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滑雪冬令營作為青少年學習滑雪技術、輸送滑雪人口的重要窗口,有必要加強其課程體系的研究。
從前者的研究內容可以看到:我國滑雪場的空間布局主要集中在4大區域:第一,亞布力區域。它是中國現代滑雪的發源地,以及“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的名頭,亞布力是國內普通民眾中幾乎都知名度最高的滑雪場。亞布力及周邊擁有大大小小的滑雪場有十余家,最著名的是亞布力陽光度假區、亞布力新體委滑雪場;第二,吉林區域,北緯42°-43°。依托于綿延的長白山脈,以及所謂的“黃金緯度——北緯43°,吉林區域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家滑雪場——松花湖滑雪場(萬科松花湖度假區的前身)。由于得天獨厚的山體、降雪、氣溫,區域內擁有北大壺、萬科松花湖、長白山3家大型滑雪度假區,此外還有長白山西坡的“長白山天池雪”滑雪場,提供出色的野雪(自然雪)體驗;第三,崇禮—北京區域,北緯 40°-41°。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區、以及全中國最大的滑雪消費市場,崇禮和北京是當今中國最受矚目的滑雪區域。區域內既有萬龍、南山、軍都山這樣的老牌品質滑雪場,也有密苑云頂、太舞等大投資的新興滑雪度假區,此外還有重裝上陣的萬科石京龍滑雪場;第四,新疆區域,北緯43°-44°。作為目前可考證的人類滑雪發源地之一,新疆的山體條件、降雪條件俱佳,區域內擁有絲綢之路、阿爾泰將軍山、天山天池等滑雪場。
從前人的研究的內容可以看到,大型雪場配套較為完善,業態較為多元。然而根據我國滑雪場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到,我國滑雪場依據規模大小可分為娛樂體驗型雪場,近郊型雪場,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娛樂體驗型雪場多為城市景區配套要素,以娛雪體驗為主,如,鳥巢歡樂冰雪季等;近郊型雪場多分布在城市郊區,有簡單的餐飲,業態較為單一,如北京周邊的滑雪場,由于距離市區比較近的緣故,消費者可以自行駕駛當天返回;以上兩類小規模雪場占據總量的80%以上,而目的地度假型雪場,多位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大資本大財團運營的滑雪度假區,如云頂、太舞、富龍、松花湖等滑雪度假區提供多樣化、高規格的餐飲和住宿,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不斷擴大規模,成為了我國滑雪場的領頭羊。
另外,結合實際情況面對的群體是青少年這一事實,在課程結構上應該充分考慮青少年的發展的特點,課程內容組織編制上均應該實際一些注重青少年認知發展規律,設立不同等級的課程;再結合自身資源,依據營地教育課程性質,創新課程新的類別。
從調查研究的內容可以看出,課程體系作為營地教育的核心內容,沒有整齊劃一的標準,視角不同,研究背景不同,課程體系的各個子系統和內容則呈現差異化。無一例外的是,學者們均認為課程的分類標準不同,則衍生的內容也不一樣。為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作者認為課程體系的分類應結合青少年基本能力的培養來考量,可以從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著手,而學科課程則圍繞活動課程的相關背景和歷史等要素展開,而活動課程則作為學科課程實踐化的一種形式,將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統籌在一起,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學科課程它有它的自身的獨特有點優點是它的系統性和簡約性,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就可以更加便利,同時這也有利于設計和管理;而活動課程,第一,對學生是有要求的需要學生自己對其有興趣,要其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到最大優勢;第二,注重教材要有心理組織,這樣對學生的文化和科學知識的互換作用過程中,使得人格上有較為完整的發展;第三,注重現實的實踐活動,重視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比較實際的親身經驗,對培養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文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重視課程的綜合性,有利于學生獲得對世界的完整認知。
從調查的內容可以直接看出,萬科松花湖在2016/2017雪季,有5128名兒童參加了冬令營活動,而北京的懷北滑雪場同樣也開展了滑雪冬令營活動。這意味著,滑雪場作為開展滑雪冬令營營地教學的載體,依托現有的場地、酒店、住宿等業態,正努力打造冬令營這一品牌。然而,目前以滑雪冬令營營地教學課程體系為關鍵詞,搜索知網,相關的篇章很少,這意味著滑雪冬令營營地教學的理論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投入其中,展開理論研究,為現實發展提供指導。
從以上羅列的文獻內容可以看出,首先,關于課程體系的研究,整體上較為成熟,而課程體系的定義則因學者研究背景和視角的差異呈現多樣化,但是分歧較小。然后,關于營地教育的研究,由于我國營地教育發展時間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初級階段,這也是營地教育的理論研究較為滯后的原因所在,從已有的關于營地教育的內涵、價值、發展情況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營地教育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作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補充,營地教育呈現的多樣化功能得到了一致的認可;而營地教育的發展現狀,顯然與國外成熟的發展模式有著一定距離,伴隨人們教育理念的轉變,國家政策的傾斜,營地教育這片藍海未來可期;其次,我國的滑雪場地在近些年來發展的較快,在冬奧會的強烈影響下,滑雪運動風靡全國,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也逐漸在各大滑雪場蔓延開來,從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到,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課程體系的相關研究尚處于空白狀態,在“百萬青少年上冰雪”以及“研學旅行”的雙重背景下,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勢必迎來新的熱潮,而課程體系作為營地教育的核心內容,關乎消費者的選擇取向、企業的盈利與否以及行業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基于此,作者以滑雪冬令營營地教學課程體系為研究對象,通過選取北方若干大型滑雪度假區為研究載體,對以滑雪冬令營為主題的營地教育課程體系展開研究,旨在構建出一套科學的滑雪冬令營營地教育課程體系,為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