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疾病種類較多,但易感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細菌性疾病和幾種易感的病毒性疾病,具體介紹如下。
結核病、副結核病及布氏桿菌病是牛群易感的細菌性傳染病。感染率高,傳染性強,牛場一旦發生感染,病牛很難治愈,并且造成養殖環境的污染。結核病可以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的方法進行檢疫,注射后48~72h觀察注射部位反應。也可以通過點眼的方法進行檢疫,如果出現膿性眼眵即為結核病陽性,發現陽性病牛應該立即隔離淘汰。牛副結核病采用副結核菌素皮內注射和補體結合的方法進行檢疫,接種部位出現腫脹,接種處皮膚前后厚度差8.1mm以上即可判定為牛副結核病陽性,對陽性病牛也應及時隔離淘汰。布氏桿菌病是牛群易感的細菌病,不僅牛易感,還嚴重威脅養殖人員的健康,對牛群應該采血每年進行2次凝集試驗檢疫,玻璃板出現凝集現象的為陽性感染牛,應該立即淘汰,同時做好畜舍的消毒和人員防護。
牛易感的病毒性疾病包括牛呼吸道合胞體、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病毒性腹瀉和牛流行性感冒。
2.1 牛呼吸道合胞體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傳染病,病牛出現發熱、流淚、流鼻液、呼吸急促、咳嗽等臨床癥狀,嚴重時出現肺炎,有很高的發病率,病牛生產性能下降,泌乳下降,嚴重時導致死亡,對養牛業危害巨大。發病后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主要是對癥治療,補充水和電解質,防止發生脫水,同時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牛場防控本病主要是加強養殖環境的衛生和消毒,發現發病牛及時隔離診治,減少易感牛和病牛的接觸。
2.2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的病原是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成員,它對牛的致病性主要是呼吸道癥狀為主,犢牛更易感,發病后死亡率很高。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在秋冬和早春季節多發,飼養密度大、擁擠、空氣質量差等會成為疾病暴發的誘因,病牛和隱性帶毒牛是主要傳染源。根據臨床表現,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可以分為呼吸道型、生殖道型、腦膜腦炎型、流產型和眼炎型。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可以通過疫苗免疫防控,平時應該加強飼養管理,經常消毒,發現疑似感染病牛要及時隔離診治,治療過程主要是對癥治療,咳嗽應用止咳藥物,出血應用止血藥物,積極補液,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對治療效果不佳的病牛要及時淘汰。
2.3 牛病毒性腹瀉牛病毒性腹瀉是一種高發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感染牛,也可以感染羊、豬等其他動物。牛病毒性腹瀉的病原是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成員,與同屬的豬瘟病毒存在抗原交叉反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對養牛業危害很大,病牛感染后表現為嚴重的腹瀉和黏膜病,病牛出現發熱和精神沉郁,奶牛產奶量下降,妊娠母牛會發生流產,產死胎和木乃伊胎,還會產生持續性感染牛,這種牛帶毒不表現臨床癥狀,會造成病毒在牛群中的擴散傳播,成為潛在的危險。預防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感染應該加強牛群的檢疫,飼養規模大的牛場應該開展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潛伏感染的病牛及時淘汰,積極開展牛病毒性腹瀉疫苗的免疫防控,通過不斷的防疫和檢疫,加強疾病防控。
2.4 牛流行性感冒牛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常見病,在秋冬和春季高發,陰冷和下雨天發病率增加,一旦有牛發病很容易造成大批牛感染。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牛感染后有3~7d的潛伏期,發病牛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鼻鏡干燥、呼吸加快、氣喘和臥地休息,妊娠母牛感染后會發生流產,可以通過采集牛血液和鼻腔分泌物送實驗室檢測診斷。預防牛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疫苗免疫預防,發病??梢詰酶呙庋暹M行治療,同時采取對癥治療辦法,如降溫、補液等,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
本文主要介紹了牛的幾種易感性疾病,在牛的飼養過程中,應該對幾種牛易感病加強了解,積極改善飼養環境,通過注射疫苗進行有效的疫病防控,只有積極診斷和治療,才能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促進養牛業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