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現階段對牛肝膿腫的診斷、防控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對牛的一些表現分析可以有效的判斷出是否已經患有牛肝膿腫,同時采取各種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實現發病率的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牛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有效促進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因此,對牛肝膿腫的分析診斷和防控措施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1 臨床表現牛肝膿腫在發病之后并不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發病特征,這也是該疾病較難確診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通過對牛進行詳細檢查可以發現,在發病之后病牛會表現出明顯的周期熱情況,同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按壓病牛的胸部或者在病牛下臥的情況下會表現出肋部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會在下臥的時候出現呼吸粗重的情況,同時周身會出現明顯的疼痛表現。相關記錄發現,有些病牛在發病之后會出現突然倒地的情況,因此該疾病具有較為嚴重的危害。同時,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這種疾病引發的靜脈炎會導致牛肝膿腫進一步發展。在這兩種疾病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牛肝膿腫疾病會發展較快,在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會發現,病牛體內的蛋白含量會迅速增高。通過對牛的唾液進行酸堿度檢驗可以發現其呈現出明顯的酸性,此時病牛已經處于瀕死狀態。如果病牛在病程發展過程中出現多個病灶或者明顯的膿腫,會導致病牛血液中的白細胞含量增加。此時需要用超聲波進行檢查以判斷病原,作為最后診斷的依據。但是在實際檢查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由于肝臟左側的膿腫部位相對隱蔽,因此給檢查帶來一定的困難。對于肉牛而言,如果發生這種疾病就會導致肉牛食欲下降,同健康乳牛相比,病牛體重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此外,牛群在發生肝膿腫之后經過治療恢復到真正狀態的過程中同樣存在發生病變的危險,因此,大部分發生肝膿腫的病牛即使恢復之后也會存在無法改變的后遺癥。這為后續的喂養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有些甚至會導致病牛再次出現死亡的情況。
1.2 誘發牛發生肝膿腫的原因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導致牛發生肝膿腫的重要原因是胃部出現損傷。在早期發病的時候,一般肝膿腫會在胃壁的深層出現。在1周之內,壞死桿菌會使得病變部位出現一些淡黃色的病變情況,此時病變的肝細胞一般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壞死情況。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長期存在的肝膿腫情況不斷加深,有些會導致肝臟被纖維結締組織包裹。一般這種病灶范圍大約直徑為4~6cm。一般病牛的肝臟會有3~10個左右的病灶,但是有些資料顯示,較為嚴重的肝膿腫病牛會出現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病灶。在對病牛進行診斷的過程中,由于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一般不會采用細菌培養的方式。
現階段對牛肝膿腫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圍繞避免胃損傷進行的。牛在進食之后,食物會在胃中發酵產生乳酸,這會使得胃液的酸度進一步增加,最終導致牛出現胃炎等疾病。如果飼養牛的飼料配比中精料的比例較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牛發生肝膿腫的情況,甚至會導致一些其他并發癥發生。現階段對牛肝膿腫進行治療采用的藥物主要是泰樂菌素磷酸鹽,一般為10g/t的比例在飼料中進行添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牛發生肝膿腫的幾率,同時也可以提高牛的食欲,有助于催肥。這種藥物對牛的胃部不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安全性較高。在對牛進行育肥的過程中,可以選擇金霉素作為有效的預防藥物。此外,還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降低各種致病菌的數量,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實現對該病的有效控制。各種防控措施主要是通過在飼料中添加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可以對飼料的組成成分進行調整。同時加強飼養管理,使得牛在進行喂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緩沖溶液的方式降低胃酸。此外要加大飼料中纖維素的含量,避免對胃部產生損害,導致牛肝膿腫疾病的發生。
通過對牛肝膿腫疾病的分析診斷以及防控措施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作為一種多發病,牛肝膿腫疾病在診斷和防控方面具有較多的難點。因此,必須加強對疾病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的研究,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防控方式,才能保證牛肝膿腫疾病發病幾率的降低,促進我國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