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肺炎作為牛群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一般情況下,肺炎發生在牛犢階段,由于牛犢的抵抗力較弱,較容易感染肺炎,通常在1周齡以內的牛犢感染肺炎的幾率較大,隨著牛犢逐漸長大,感染肺炎的幾率越來越小。因此養殖人員要密切關注牛犢的日常管理,避免牛犢感染肺炎,為牛犢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進而促使畜牧業健康持久發展。
1.1 牛犢發病日齡的特點一般情況下,牛犢的年齡越大越不容易感染肺炎,初生的牛犢容易感染肺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是因為牛犢的免疫力較低,對外界的抵抗力較低;其二是因為初生的牛犢沒有及時吸吮母乳,沒有得到母乳的抗體,一旦外界環境發生變化,牛犢無法適應,便會感染肺炎,給牛犢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此外,牛犢的發病率在不同階段產生的差異較大,初生1個月左右時間的牛犢發病率雖然明顯降低,但依然處于較高水平,這個階段主要是由于飼養管理不當導致牛犢感染肺炎。牛犢在此階段已經能夠采食植物性飼料,但其消化系統尚在發育階段,食用多汁飼料或者是干草會對牛犢消化系統的完善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但如果飼料處理不當,牛犢發病幾率將會有所上升。與此同時,牛舍的衛生環境、通風情況都是導致牛犢發病的外界因素,因此養殖人員要加大牛犢生活環境的管理,盡量降低牛犢發病幾率。
1.2 牛犢發病月份的特點不同月份牛犢發病率也有較大不同,一般情況下,牛犢發病率較高的時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3月份,發病率最高可達到58%,其次是10-12月份,在這個時期,牛犢的發病率基本能達到47%左右。這兩個時期肺炎發病率高主要是受溫度影響,初春和冬末的溫度降低,晝夜溫差較大,牛犢的適應能力有所降低,抵抗力也在下降,因而導致發病率降低。此外,在這兩個階段,牛犢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治理不及時,便會轉為繼發肺炎。
2.1 慢性型肺炎臨床癥狀慢性肺炎在發病初期的癥狀主要是出現持續間斷性咳嗽,呼吸較為困難,與急性肺炎發病癥狀較為不同的是牛犢的精神狀態較好,食欲沒有發生較大變化,體溫維持在正常水平,但牛犢的生長發育較為緩慢,運動量明顯減少。此外,其外在表現還有牛犢的眼窩下陷,目光呆滯,獸醫在聽診時發現支氣管有呼吸音、濕嘿音或者干嘿音。叩診胸壁可誘使其咳嗽,慢性肺炎的發病癥狀雖不明顯但病程持續時間較長。
2.2 急性型肺炎的臨床癥狀牛犢在感染急性肺炎初期會表現為頭低垂,頭頸向前伸,精神狀態呈現萎靡不振的情況,此外還會出現獨自站立不動、神情呆滯,食欲大減等現象,偶爾會出現咳嗽跡象。近距離觀察會發現其鼻孔的兩側會有膿性液體流出,病情嚴重時嘴角會出現白沫,體重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同時伴有體溫升高的現象,最低溫度超過40℃,在獸醫聽診后發現其心跳有明顯加快的跡象,且病灶部存在濁音。
3.1 中藥治療肺炎法解決牛肺炎的中藥治療方法一般是選取板藍根、連翹、黃芪、銀花杏仁、沙參、甘草等藥材各為10g,同時選取麻黃6g、石膏40g、桑皮、桔梗各6g,麥冬69g,并將以上藥材研制成細末,添加適量開水沖調,分成2次給犢牛內服,每天1劑,連續服用4d即可康復[1]。
3.2 加強飼養管理養殖人員要注重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工作,確保母牛能夠獲取足夠的營養,與此同時要注重牛舍的衛生管理工作,在牛舍內鋪墊一些干凈的墊草,定期清理牛舍衛生,并進行消毒工作處理,將其消毒工作與衛生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為牛犢提供整潔的生活環境。在冬季和初春季節時可以為牛舍安裝防風設施,避免牛犢受涼進而引發肺炎,同時嚴格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牛舍。
綜上所述,牛肺炎的發生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對養殖規模的擴大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養殖人員要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并加強疾病預防知識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減少牛肺炎發生概率,促進畜牧業朝向更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