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在產下羔羊后的初乳質量很高,在產后20d分泌的乳汁質量開始下降,而羔羊在這個時期生長速度加快,需要的營養物質會逐漸增加,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外來營養就很難滿足羔羊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此時應根據母乳質量來科學配置羔羊料來過渡飼喂羔羊,滿足其對營養的需要。建議在羔羊出生1周到斷奶后半個月期間羔羊的飼料配方如下:育肥羊預混料4%,玉米、豆粕和乳清粉分別為50%、30%和10%,碳酸氫鈣和食鹽均為0.5%。
在整個哺乳期間羔羊對營養需求較高,因為消化系統不健全所以對精飼料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差,因此應在精飼料中添加10%的乳清粉,以幫助羔羊充分吸收乳糖,在羔羊價值較高和飼養管理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提高乳糖的含量,有利于提高羔羊體質和促進體重的增加。這樣羔羊在采食母乳保證營養的同時,還采食精飼料和青草,從而可以充分滿足羔羊的生長發育需要和確保羔羊的健康水平。
從羔羊斷奶后半個月到4月齡期間為生長期,此時的精飼料配方中可以適當提高玉米的含量,同時用脂肪粉代替一半的乳清粉,例如玉米、豆粕含量分別為54.5%和30%,乳清粉和脂肪粉含量均為5%,食鹽和碳酸氫鈣含量均為0.5%,育肥羊預混料4%。在整個生長階段是羔羊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微量元素鈣和磷的含量要高些。
圈養的羔羊通常容易缺乏糖分,所以需要添加乳清粉來補充糖類和蛋白質,為生長期的充分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同時生長期羔羊的消化系統逐步發育完善,所以應逐漸增加精飼料和植物飼料的飼喂量,有利于促進骨架快速生長,為育肥期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生長期也是肌腱發育的關鍵時期,應及時擴大飼養面積,促使羔羊增加活動量,有助于肌腱的良好發育,減少以后腿部問題的發生。
從4月齡到育肥出欄這段時間為羔羊的育肥期,此時應充分促進羔羊的體重增長才能獲取最佳的生產效益。育肥期的羔羊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等各個器官已經發育完善,也相對成熟了,生長速度很快,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滿足其增重的需要。所以不僅需要增加飼喂量和配方中玉米的含量,還需要在飼料中添加高濃度能量原料(植物脂肪粉)來滿足育肥期對能量的需要。通常情況下的飼料配方如下:玉米和豆粕分別為62%、28%,脂肪粉5%,育肥預混料4%,小蘇打、食鹽均為0.5%。
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用兩個料槽飼喂羔羊,一個裝精飼料,一個裝粗飼料,還需要一個水桶裝干凈的水供羔羊飲用,這樣可以滿足羔羊自由的采食和飲水。注意應根據羔羊個體的大小定量提供精飼料,避免采食過多的精飼料而引起瘤胃積食、消化不良和脹氣現象,嚴重影響羔羊的身體健康和正常體重增長。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均將公羔羊育肥出售,而將母羔羊經過選育留為后備母羊,這樣在羔羊斷奶時就需要將公母羔羊分開飼養。母羔羊從斷奶到5月齡,通常也和公羔羊一樣需要充分的自由采食,促進羊只體重和骨骼的生長發育。在母羔羊4~5月齡時間段,它的骨架發育基本完成,體重一般能達到30~35kg,體況、膘情和健康情況也處于最佳狀態,此時應適時進行分舍飼養。這樣可以根據母羔羊的個體情況進行調整,促進其身體向后備母羊方面健康發育,將母羔羊瘤胃的消化功能逐漸過渡到能夠適應粗放式的管理。
為了更好的將母羔羊培育成以后需要的后備母羊,應再經過轉舍、減少精飼料飼喂量、增加粗飼料飼喂量,促進母羔羊充分采食植物青飼料,這樣可以將母羔羊的膘情逐漸降下來。在充分采食飼草的情況下,再經過2個月的重點培育、精心管理,促使母羔羊的體重達到50kg左右。飼養到6~7月齡時,母羔羊的生殖系統已經發育完善,可以轉到配種舍與公羊完成配種工作了,此時母羔羊的體重一定要達到配種要求,正常情況下母羔在自然發情、懷孕后5個月時體重能夠達到了75kg,說明母羊生長發育正常,可以保證胎兒健康生長。
總之應根據羔羊各個時期的生理特點提供相應的飼料營養和高效的管理措施,隨著羔羊的逐漸長大應適當增加精飼料的飼喂量,促使羔羊自由采食和飲水,不要故意控制精飼料的數量,一味增加粗飼料的供給量,從而影響羔羊的增重和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