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文化學院 天津 300381)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產業獨立發展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產業之間融合的態勢越發明顯。在產業融合發展的同時,也為冰雪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年來,我國圍繞推動和促進冰雪運動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勵和扶持政策,2016年《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提出要借機東奧,普及群眾冬季運動,大力鼓勵各地開發利用當地自然人文資源,著力發展冰雪運動。在此背景下,冰雪產業依托國家向好的政策和濃厚的氛圍席地而起,與其他產業交相融合,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002年第十九屆鹽城湖冬奧會,我國選手楊揚獲得女子短道速滑500m冠軍,冰雪體育在我國掀起熱潮,隨之而來的冰雪產業進入人們的眼簾。2015年,北京、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冰雪產業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冰雪產業正式步入市場化的規模,其涵蓋領域主要包括冰雪旅游產業、冰雪文化產業、冰雪體育產業等。現如今,冰雪產業不斷開拓市場,形成了以冰雪賽事、冰雪旅游、冰雪營銷、冰雪培訓、冰雪裝備五大板塊為主體的市場結構。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冰雪賽事的頻繁舉辦、人們日益高漲的冬奧熱情,冰雪產業在多方因素的合力推動下,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冰雪產業得到了持續高效的發展。自2013年至2018年,我國冰雪產業的總規模從1177億元增長為4506億元,增長近4倍左右,市場規模和產業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冰雪運動的參與群體逐漸壯大,冰雪運動的培訓市場增加,冰雪旅游大受歡迎,冰雪基礎設施建設逐年增長,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不斷優化。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人們對奧運會有了新的認識,奧運會已經不單單是體育競賽,更是政治、經濟、文化的集合體;2015年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再次燃起了人們的奧運熱情。深厚的冰雪體育氛圍,為我國發展冰雪運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現今,體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與其他產業交叉融合。2016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冬博會”,這一展覽,促使更多的群眾加入到冰雪體育中來,形成了日益濃厚的冬奧氛圍。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冰雪產業。如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還提出要把冰雪項目作為重點運動項目,制定相關發展專項規劃引導健身休閑項目的發展。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之冬奧會的日益臨近,人民群眾對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使得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持續升溫。
競技水平大幅度提高。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日漸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大批的競技體育人才開始浮現,加之“舉國體制”的政策扶持,我國在世界各大賽事中都具有突出表現。冰雪項目發展雖然較傳統項目發展落后,但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冬奧會中的表現日漸突出,出色的成績極大的鼓舞了華夏人民,也促使體育界對冰雪競技體育的信心倍增。
冰雪運動項目單一。在眾多冰雪項目中,我國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和自由式滑雪等幾大項目上具有明顯優勢,而其他冰雪運動項目較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冬奧會發展到今天,已有近百余種項目,而我國目前的奪金點還僅僅局限于某幾類項目中,這就導致冬奧會奪金點單一。
專業人才匱乏且地域發展不均衡。我國冰雪運動的開展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尤其是在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冰雪運動人才相對集中,這就使得在全國范圍內選材有一定難度。冰雪運動與傳統項目不同,專業性要求高,培養運動人才的周期較長。
冰雪行業門檻高,項目普及度較差。冰雪運動本身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對場地的需求極大,場地建設的成本費用較高。一是專業配套用具設備成本高。冰雪運動存在一定的安全系數,要想安全系數高,就需要先進的配套設備,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二是項目服務費高,參加體育特色旅游的群眾基數較大,且不具備體育旅游的相關技術和知識,需要進行專業訓練,配備專業的指導教練,這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
基礎設施匱乏。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相關部署要求,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文件中指出目前我國的冰雪設施建設不完善,與當前我國冰雪發展的勢頭不相適應。據統計,截至到2015年底,全國共有滑冰場館200余個;滑雪場地500余座,其他基礎設施也有待提高。冰雪運動設施建設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冰雪運動需求。
安全系數低。滑雪項目是世界五大高危運動之一。冰雪運動因其先天的特殊性和項目特點的專業性,使之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伴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其受傷比例也在逐漸增加,這不僅要求冰雪愛好者自身提高安全意識,還需要運動場地配備專門的醫護人員及醫療設備。
“互聯網+”時代,任何產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時代的發展前沿為基點。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使得休閑體育成為人們娛樂放松的主要手段。冰雪運動應適時加強與旅游產業的聯系,依托當地資源,融合當地特色冰雪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冰雪特色小鎮一體化服務。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大力宣傳冰雪文化,舉辦冰雪文化節、冰雪嘉年華等等,設計符合冰雪特色的服裝秀,開展冰雪博物館、圖書館等多重方式,普及冰雪文化教育。此外,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開展以冰雪運動為主題的相關文化、講座等等,為學生灌輸冰雪運動相關知識;開展營地教育,打破以往冬令營的主題,開展以冰雪為主題的特色教育。
冰雪產業要想獲得發展,必須聯合傳統強勢企業,打造產業融合背景下的特色品牌。如冰雪產業與制造業的大力融合,2019年河北省8個相關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在計劃中提出在體育制造業發展的同時,要致力于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把河北打造成冰雪裝備制造強省。河北省冰雪裝備制造業要以張家口、承德、廊坊、唐山等市為中心,在各城市中培育出一批高端的冰雪裝備器材制造企業。此外,冰雪產業與金融業加大融合力度,2019年4月,中國銀行利用全球綜合金融服務的優勢,同冰雪產業共同構建 “冰雪產業實體+特色金融服務”的冰雪銀企綜合服務體系,打造便捷的冰雪服務,共同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冰雪運動具有其他項目所不具備的極強的專業性,又因冰雪運動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項目的危險性,急需培養冰雪運動復合型人才。冰雪運動安全系數低,為了使冰雪運動愛好者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培養大量運動康復人才;完成3億人進冰雪的目標,亟需冰雪界的管理人才;要培養和引進冰雪強國的人才,組織運動員去國外參加高水平訓練,推動優質冰雪項目對接,深化國際冰雪交流與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校、高職等教育機構要利用冬奧會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各自的資源優勢,開設冰雪運動相關學科,大力培養冰雪人才,為實現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貢獻力量。
冰雪產業作為我國的新興產業,當前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借鑒傳統產業的先進經驗,同時要抓住冬奧會的良好契機,促進冰雪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進一步擴大我國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以期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