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鄧 宇,袁 媛,胡玉鑫,張嘉芮,高嵐岳,富景奇,徐苑苑,皮靜波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CMA(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認證即中國計量認證,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規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及可靠性進行的一種全面認證和評價[1]。經CMA認證合格的檢測機構,在對外進行檢驗檢測工作時,可以出具印有CMA標記的檢驗檢測報告,具有法律效力[2]。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醫療、藥品、食品、環境等領域的監管力度,各領域的檢測需求也日益增加,檢測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要求,高校應主動分析國家重大戰略以及各領域需求,找準切入點,建立面向市場服務需求的資源集成調配機制,搭建通往社會的橋梁[4]。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檢測評價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依托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建立的非獨立法人檢驗檢測機構。中心于2017年3月22日成立,2018年12月13日通過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核,獲得CMA認證許可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成為遼寧省少數獲批認證許可的高校檢測中心之一。平臺依托良好的公信力、較高的操作水平和豐富的實驗資源,在開展對外服務的同時,挖掘內部資源優化配置,探索綜合性公共衛生人才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模式[5]。現對CMA認證實驗室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崗位勝任力培養中發揮的作用總結如下,旨在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CMA認證要求認證實驗室明確各項工作的負責人,編寫符合實驗室實際情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從檢測項目入手,按照具體要求改造實驗室環境。完善的管理體系能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合理的人員配置能提高工作效率,適宜的實驗室環境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管理體系,是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
為達到國家和CMA認證對實驗室安全提出的要求,中心制定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安全和事故處理制度》《實驗室廢液、廢物處理回收辦法》等22份安全文件。實驗室配備了鋼瓶漏氣報警裝置、洗眼器、有毒有害藥品柜和中央排風過濾系統等設施,同時對微生物室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改造。采用智能管理系統進行藥品登記,危險藥品柜實行雙人雙鎖管理制度,實驗室沾染物、廢液、利器等按照相關規程分類處理。確保實驗人員安全,提高實驗室安全系數。
實驗室嚴格按照CMA要求制訂儀器操作規程、儀器檢定校準表、質量控制計劃等,開展儀器定期校準、期間核查、質量控制和數據復核等工作。對外服務時,操作人員準確記錄原始數據,留存樣品以便復檢和仲裁,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維護高校對外服務公信力。
中心設置行政綜合部和檢驗檢測部兩個部門。行政綜合部教師參加檢驗檢測技術研究院的培訓,加深對CMA認證體系的理解,提升管理能力。檢驗檢測部教師學習檢驗標準和方法,完成各項指標的標準物質測定和方法學驗證等工作。
完善的管理體系、豐富的設備資源和高水平的實驗操作使得CMA認證實驗室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夠結合理論培訓課程和創新型實驗內容,規范實踐技能培養,為學生提供符合職業發展并適應企業需求的實訓平臺。
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第三方檢測公司和醫藥公司等,畢業生從事檢驗檢測分析相關工作的占比很高。以2019年畢業生就業數據為例,除去讀研繼續深造的學生,從事與檢驗檢測分析相關工作的畢業生約占40%。檢驗分析相關單位一般是基于CMA認證實驗室建立的,對人員分析和實踐能力要求很高。與生產、加工類專業不同,檢驗分析涉及的學科較多也較復雜,學生很難接受全面的崗前培訓,且在校實驗課程內容滯后,導致剛畢業的學生很難滿足崗位需求。因此,要針對學生的就業選擇和檢驗分析單位需求,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為加深學生對CMA認證項目檢測流程的認識,提高實驗課的實用性,在本科實驗課中增加了以離子色譜檢測透析用水中4種陰離子含量等實驗內容,同時增加8學時CMA認證實驗室分析檢測綜合實驗。實驗涉及檢測人員收樣、樣品存放與前處理、溶液配制、儀器分析檢測、記錄撰寫、檢驗檢測部負責人審核、檢測報告撰寫等環節。學生分組完成標準化工作流程。實驗中使用的記錄和模板均由中心提供。實驗方案的制訂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增強學生責任意識。這種實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行業規范,提高學生與崗位需求的契合度,避免學生與社會脫節[6]。
中心開設以“CMA認證機構認可規范培訓”為主題的培訓講座,由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介紹CMA認證的內涵、申請目的及其就業意義。CMA認證評審專家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講解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的編寫、體系文件控制和實驗室申請流程等。對于儀器校準和期間核查、標準執行和記錄控制等工作,由中心內審員逐一講解。學生對行業標準和管理程序進行學習。培訓結束后進行理論考核,為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合格證明,以便用人單位了解學生理論知識儲備情況。
從事檢測分析工作的學生,除了要夯實理論基礎外,還應注重實踐實訓,提高崗位勝任力。在傳統教學模式及實驗室條件下,學生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習,開展規模性的上崗實踐更是難上加難。CMA認證實驗室成為實踐實訓的重要基地,也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紐帶。高素質的指導教師、高端儀器設備和實驗環境,有助于學生實踐實訓的順利開展。
通過理論考核的學生,可以參與從委托人送樣到檢測報告分發等全部規范化操作,執行中心對外服務和日常管理的各項工作。教師接受一崗一人責任制培訓,通過輪崗制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利用考核制準確評價學生實習狀況。參考CMA認證實驗室人員考核標準,對學生實踐實訓情況進行評價。
技術人員以檢驗知識為基礎,以儀器操作為輔助手段,只有二者有機融合才能排除多數不穩定因素,得到可靠的實驗結果。中心從用人單位處了解到,實驗教學與企業工作內容脫節,因此中心依據企業工作內容和方法對實訓內容進行擴展、補充。例如,水質檢測有一大類指標為元素含量檢測,雖然衛生化學實驗有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血漿中鉛含量的實驗內容,但是每次只能分析一種元素的原子吸收法并不適用于大批量樣品多元素分析。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法作為國家標準推薦的能同時測定多種元素含量的方法,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成本高、操作復雜等因素限制,這種用途廣泛的大型儀器在原有教學內容中并未涉及。我們結合崗位需求,在實訓部分增加了ICP-MS技術、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等大型儀器的使用,對原理、操作、維護等進行講解,提升學生綜合實力。
檢驗分析相關單位雖然已經完成部分項目的計量認證,但是每年還需要進行管理評審、內審、材料收集歸檔等行政工作,同時對來年工作重點和擴項內容進行規劃。因此,行政管理能力培養不可或缺。中心在實踐實訓中重視行政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熟悉認證實驗室行政管理工作后,就業時可選擇行政綜合部管理崗位,或工作幾年后參加CMA評審考試取得對外評審資格,解決了只能從事技術崗位工作的問題,拓寬了學生就業面。此外,行政管理與技術檢測相輔相成,也有助于學生從更高層面,以更恰當的方式分析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綜合素質強的畢業生在公司的發展前景更好,較強團隊意識、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使其更出眾。故在實踐過程中,除了對學生從技術、管理水平和崗位勝任力方面進行培養外,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實訓大綱的基礎上,增加人員一致性比對、新方法可行性分析、盲樣團隊合作分析、檢測報告互查等內容。既能檢測學生儀器操作水平,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增強團結協作意識,使學生在多個崗位得到鍛煉,綜合能力更強。
中心獲得CMA認證許可,一方面,可以進行對外分析檢測,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CMA認證實驗室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技能培養和崗位勝任力培養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促進了公共衛生實驗課程體系優化、實踐內容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經過前期準備、現場認證、后續整改等一系列工作,結合管理、實驗資源,初步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對外服務和實踐實訓平臺。當然,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改革任重而道遠,只有以學生為本,發揮CMA認證實驗室的作用,才能使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工作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