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嵩浩,魯艷明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3)
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我國留學生規模逐漸擴大,數量不斷增加,醫學成為來華留學生的熱選專業,針對留學生的臨床教學管理也日趨完善。中國醫科大學自2005年開始招收全英語授課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留學生,于2010年正式成立國際教育學院。目前有近千名留學生,主要來自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來自美國等發達國家,涵蓋了博士、碩士、本科等學歷層次。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生活習俗等導致留學生教學及管理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如何讓留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習效果,成為教學管理的核心工作。婦產科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并列的四大臨床必修課和主干課之一。我院在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過程中承擔著重要任務。為改善教學質量、提高留學生學習興趣、推進課程改革,我院婦產科教研室整合優秀師資,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開展師生座談交流、學生問卷調查、專家客觀點評等一系列活動,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婦產科學教學現狀、留學生特點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議。
中國醫科大學作為老牌醫學專業院校,十分重視留學生教學工作,我院作為附屬教學醫院承擔著婦產科學教學任務。(1)在師資方面,鼓勵優秀醫生登上講臺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他們掌握了臨床前沿理論和技術,向留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分享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前沿治療方法、疾病研究進展,使留學生對臨床工作有直觀認識,降低了婦產科學學習難度。(2)在教學模式方面,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PBL教學。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學生以問題為中心自主查閱資料并在課堂上交流[1],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教學變成活躍高效的分享式教學,大大提高留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3)我院定時開展師生座談交流、學生匿名問卷調查等一系列活動,針對婦產科學教學的不足,從留學生反饋意見和建議出發,切實了解其學習需求和感受,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4)學校安排教學督導團的專家、教學管理干部、同行定期走入教室聽課,對教學質量做出評估,并對婦產科學教學提出建設性意見,不斷完善留學生教育體系。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2016年來華留學生達44.3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達20.8萬,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46.92%[2]。中國醫科大學的留學生來自亞洲、非洲、美洲等地的七十多個國家,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3],學歷層次、語言、生源、文化背景不同,對婦產科學教學帶來一定困難。我院對長期教學工作總結發現,留學生有以下特點:(1)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不同,大多數留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理念和側重點,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平衡。(2)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漢語學習比較吃力。(3)思維活躍發散,不適應中國教育模式。(4)留學生之間基礎知識水平差距明顯。(5)交流溝通存在障礙,導致有些留學生缺乏學習興趣。(6)對醫學學習的復雜性和難度缺乏正確認識,學習不夠努力和刻苦。這些使得我院婦產科學教學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考慮到留學生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學習基礎等的不同,加之婦產科學獨特的學科特性,結合相關報道[4],我們總結了留學生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婦產科學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統生理、病理變化及生育調控的一門臨床學科,由于服務對象是女性,男生在學習時缺乏直觀印象,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即使部分學生有學習興趣也沒有豐富的學習資源。盡管我院為留學生組織了課間實習,但由于婦產科學的特殊性,很多時候要顧及患者隱私[5],加之實習時間有限,使得學生的眼界還是局限在教材,雖然教師介紹最前沿的技術和療法,但由于缺乏對基礎知識最直觀的印象,留學生進一步學習仍十分困難。
我院留學生教學采用純英文授課,但留學生來自全球各個國家,有一些學生的母語非英語,英語水平較差,漢語也是零基礎[6],加之教師口音無法統一,導致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研究結果[1,7]及我們的教學實踐表明,PBL教學模式十分適合留學生教學,我院開展PBL教學后,留學生學習效果顯著改善。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所以交流通常采用學生分組選代表發言、發言結束后自由提問方式。但專家和督導團在聽課過程中發現,每次上課發言的人員比較固定,并且自由提問環節留學生參與度較低,因此留學生是否都參與小組討論、是否自主學習搜集資料等無從考查。
課堂紀律差是留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8-9]。由于語言障礙等,留學生聽不懂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久而久之對學習缺乏主動性。更有一部分學生傾向期末考試前突擊學習,因此在平時會出現遲到、曠課、課上交流無關內容、玩手機等現象,使課堂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我院長期秉持“增加教學投入,改善教學條件,規范教學管理,推進教學改革”理念,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臨床能力、道德品質的多重培養。因此,用綜合測評方式代替傳統考試成績排名方式,考試成績、科研項目、文體活動、知識競賽等都在期末考評中占有一定比重。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沒有明確的定位,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論知識和其他活動的平衡,過度追求某項成績,導致基礎理論學習不扎實,實踐能力較低。
結合相關報道以及我院專家和督導團的意見,針對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婦產科學的特殊性導致教學的直觀性欠佳,學習資源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開放虛擬仿真實驗室,并為每位學生建立個人賬號,安排相應課程和實戰演練評估。其優勢主要如下[10-11]:(1)虛擬仿真實驗室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留學生通過觀看直觀的圖片、動畫、演示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更好地理解實驗目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增加對婦科的深入認識。(2)虛擬仿真實驗室可以提高實驗的安全性。在虛擬仿真教學過程中,留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實驗儀器,掌握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為今后的實際操作奠定基礎。
考慮到留學生語言障礙,為激發其學習婦產科學的積極性,建議將所有課件上傳到指定的“云教學課堂”,設置課程導言、預習問題、重難點分析等欄目,讓留學生對課程有總體認識,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便利[12]。此外,留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精品課程和視頻課件對課上沒有理解透徹的問題進行反復學習,這解決了留學生因為語言導致的學習困難、主動性下降問題。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可以為留學生適時提供課程回顧、單元小結等視頻課件,幫助留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13]。這樣網絡課程和線下教師授課相結合形成了良性循環,進而提高了婦產科學教學質量。
由于留學生的個體差異性,PBL教學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其積極性,通過團隊合作、相互交流、自主提問,培養留學生系統的臨床思維能力,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習氛圍更加融洽。但是目前我院開展的PBL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學生參與度不夠、不能很好地進行團隊合作。因此,未來要推進PBL聯合TBL教學,注重學生團隊合作,在分組匯報過程中鼓勵團隊所有成員分享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鼓勵留學生自主提問。
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等因素,留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堂紀律不佳,學習效率低下。我院本著以學生為主體原則,重視學生意見反饋和教學經驗交流,采取師生座談交流、學生問卷調查、專家客觀點評等方式,但仍有局限性。因此,建議改變學習經驗交流形式。有高校提出以“同理心”原則開展三段式座談會:第一段為進入臨床實習的學長現身說法,第二段為即將畢業的學長意見反饋,第三段為新入院的留學生與院領導溝通交流[15]。如此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才能了解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任務。開展三段式座談會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滿足留學生的需求有積極作用。
由于婦產科服務對象是女性群體,出于保護患者隱私等,實習時間有限,使得留學生難以建立直觀認識。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利用醫學模型[5]讓留學生自己操作,通過感官上的認知建立婦產科學臨床思維,深入理解理論知識,進而在臨床實踐中做到活學活用,游刃有余。
制定成績評定標準一直是我院面臨的難題,制定的標準不僅要客觀公平,避免某一方面所占比重過大,還要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避免給學生造成巨大的課業負擔,更要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使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制定合適的學業水平評定方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建議相關管理人員多聽取留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成績評定方式,鼓勵留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加強科研能力、溝通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培養,把握好學習任務的側重點,避免由于過于重視某項成績而因小失大。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增進各國人民感情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高校日漸重視留學生教育教學。面對改善教學質量、提升留學生學習興趣、幫助留學生克服身在異國的學習障礙的挑戰,我們要不斷了解留學生的需求,推進課程改革,強化自主學習,激發留學生學習興趣。然而,健全留學生教學體制,平衡留學生學習生活的側重點,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