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小輝
疫情期間的宅家時光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好時期。結合正在實施的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幼兒生活禮儀課程的開發研究》,我們嘗試在線實施《家園幼兒宅家生活禮儀》課程,讓家長真正成為課程實施的參與者。
宅家期間,我們及時向家長傳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同時,我們重視情感的聯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在線家訪活動,讓幼兒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想念,以促進幼兒“情感禮儀”的發展與表達。
為幫助家長開展禮儀教育,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方式及個性化需求,持續提供優質禮儀資源供家長選用。如為小班幼兒推薦“愛的抱抱”,為中班幼兒推薦“我來為您遞杯水”,為大班幼兒推薦“我很能干”等具體的實踐內容。
由于很多家長缺少專業的教育知識,因此,我們嘗試以“收集困惑”為切入點,幫助家長在解決現有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提升教育能力。我們開通了網上家園互動群,進行了活動實施前的問題大搜羅。針對問題,及時進行分類,并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征擬定了疫情期間幼兒宅家禮儀指導清單,為家長推薦一些適宜的培養內容,有效地幫助家長做好教育活動的第一步。
我們以“菜單式”的方式向家長推薦指導內容,家長可以根據幼兒在家的實際表現,對號入座,自主選擇。例如,小班組以“家庭禮儀”為主,中班組以“朋友禮儀”為主,大班組側重“公共禮儀”。
為了能積極引導家長主動參與我們的宅家培養計劃,我們開通了家教研討熱線,讓家長和教師就如何推進教育活動進行互動交流。例如,小班組教師向家長推薦了幼兒宅家禮儀觀察記錄表,引導家長結合重點先觀察,再記錄,在充分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對照活動菜單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內容。
針對家長教育的隨意性、片段性和持續性較短等顯性特征,我們及時開展在線家園研討,邀請個別經驗豐富的家長及時分享做法,傳遞有效策略,從而帶動其他家長。
宅家期間,家長光靠提要求,可能效果不是很好,一定要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彼此監督,才會事半功倍。我們要求家長在制定培養計劃的同時,也讓幼兒針對家庭成員制定一份遵守計劃,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來幫助幼兒盡快養成良好的生活禮儀習慣。
為提升宅家禮儀教育的實效性,我們積極向家長發出倡議,為幼兒制作《禮儀成長手冊》,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并及時給予評價。看似簡單的記錄,其實對家長實施培養計劃、調整指導策略等方面都具有指導意義。
為充分發揮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我們在中、大班發起了“家庭禮儀記錄”活動,讓幼兒通過在表格中打鉤或繪畫等方式對家長宅家需要做的禮儀行為進行記錄。活動前,教師與幼兒通過線上溝通,設計記錄表樣式,并公布到班級群中。記錄的時間及對象由幼兒自主決定。
各班開通《禮儀小主播》在線直播欄目,邀請家長和幼兒將生活中好的禮儀行為用隨拍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在班級群內進行分享。而教師也會及時匯總直播內容,制作成推文在微信公眾號中進行推送,將幼兒宅家期間一些好的禮儀行為通過視頻、照片、文字的方式展示出來。在宣傳禮儀教育成果的同時,呼吁更多的家庭參與到幼兒的宅家禮儀培養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