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教育局 佟振軍
2017 年4 月1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的背景下,被定義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河北雄安新區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對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作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公共服務之一,是河北雄安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增強河北雄安新區承載力、聚集力和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雄縣主動把握發展機遇,積極融入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就教育合作發展規劃、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等進行頂層設計。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充分利用京津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為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深化制度建設對于調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性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雄縣教育局積極落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的相關要求,制定了《“千年大計、教育先行”三年提升計劃(2018—2020)》,深化制度建設,為全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建立健全組織制度。近年來,雄縣教育局結合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按照《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推進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意見》要求,整合教研、師訓等多部門力量,成立雄縣教師發展中心。雄縣教師發展中心發揮其在資源整合、師資組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協調解決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推行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制度。近年來,雄縣教育局制發了《雄縣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大力推行中小學教師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制度。雄縣教育局每年選拔100 名中小學教師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到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天津市第一中學等京津學校。中小學教師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期限為一年,有助于中小學教師深入了解京津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同時,為保證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制度不流于形式,雄縣教育局制發了《雄縣中小學教師定期輪換流動實施方案》。由雄縣教育局教師工作辦公室對中小學教師在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期間的專業學習、專業實踐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強調在評優評模、職稱晉升上優先考慮表現突出的中小學教師,激發了全縣中小學教師參與跨區域定期輪換流動工作的積極性。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既取決于中小學教師的內驅力,也受外力的影響。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建設作為重要的外力,對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發揮著積極作用。我縣緊緊依托“三個平臺”,促進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一是搭建中小學教師網絡學習資源平臺。由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牽頭,在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的幫助下,我縣通過購買網絡課程資源的方式,搭建了雄縣教育資源云平臺。雄縣教育資源云平臺作為結構合理的網絡學習資源平臺,與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教育云平臺實現了互聯互通,向全縣中小學教師提供按照學科、課程等分類的視頻課程。截至目前,該平臺上共有5000 余節視頻課程,滿足了全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二是搭建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平臺。在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協調下,我縣與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搭建了京雄教師網絡研修平臺。全縣中小學教師能夠通過該平臺與劉瑩、徐長青等名師開展分學段的學科研討,并圍繞教學方法、課程建設進行互動交流,實現攜手共進。三是搭建中小學教師交流互訪平臺。我縣與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簽訂了《中小學教師合作交流備忘錄》,共同搭建了京雄教師交流互訪平臺。我縣充分利用京雄教師交流互訪平臺,促使區域內中小學教師與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實現線下常態化交流。我縣每年都會依托京雄教師交流互訪平臺,組織60 名中小學教師到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參加線下交流活動。同時,我縣積極邀請京雄教師交流互訪平臺上的教育專家劉可欽、竇桂梅參加區域研修共同體活動。截至目前,已有3000 余人次參加了該平臺組織的各項活動,有效提高了區域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中小學教師專業自覺意識為動力,以中小學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因此,拓寬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鑒于京津冀三地在基礎教育領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我縣積極保持學習吸收的態度,拓寬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一是選派中小學教師外出學習。我縣與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簽訂了《中小學教師跟崗交流協議》,暢通區域內中小學教師與京津優秀教師的溝通渠道。我縣每季度組織200 名中小學教師到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天津市第一中學參加學科交流活動,以提升全縣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二是邀請京津教育專家開展常態化幫教活動。近年來,我縣強化與北京市海淀區、天津市和平區在基礎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采用“請進來”這一形式,邀請京津教育專家開展常態化幫教活動。例如,2018 年6 月,我縣邀請北京市教育專家劉瑩舉辦了“將核心素養理論落實在英語教學中的思考”專題講座,傳授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解決中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這些幫扶活動既豐富了中小學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又提高了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截至目前,這些活動覆蓋了全縣大部分中小學,對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三是鼓勵中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雄縣教育局每年劃撥50 萬元,鼓勵區域內中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學科骨干教師專項培訓,讓參訓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滿足專業成長的核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