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南華鎮(zhèn)中心小學 文德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教學模式,運用好了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如果運用得不恰當反而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在日常的聽課中,有的教師提出問題以后,沒有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也就是說沒讓學生做好充足學習的心理準備,就匆匆忙忙地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學習。教師急得滿頭大汗,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茫然不知所措,討論的效果自然就不是很理想。有的時候學生討論的剛有起色,找到了問題的焦點,準備深入討論的時候,教師就停止了學生的討論,使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此夭折了。
小組合作學習,如果不能夠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導致的結果就是不能把問題展開來進行討論,那么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啟發(fā)一部分好學生闡述問題,其他同學就成了聽眾,這樣把大多數(shù)同學排除在討論之外,扼殺了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將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地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zhì)。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學生的要求相應的不同了,追求一種人人有進步的學習標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步,都能夠全面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得各種技能,在德智體美勞中全方面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可行的學習方式,小組內(nèi)部的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發(fā)揮各自的學習優(yōu)勢,在同學之間形成競爭的模式,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奧蘇伯爾曾經(jīng)說過,影響學生學習進步的最主要因素,是知道什么知識已經(jīng)掌握了,需要根據(jù)現(xiàn)有的知識進行新知識的教學。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每當面對新知識,總會用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用原有的、固定的一種思維方式去理解新的知識,這樣難免會陷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這種思維方式在某些方面固然有它的積極意義,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發(fā)揮這種積極意義,去破解新知識的難點。
學生在學習當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可是解決的問題有好有壞,這就需要一個評價標準,去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優(yōu)劣。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評價的標準非常重要,積極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也點燃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從而激發(fā)出了每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能夠在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積極努力,爭取最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社會實踐課程中,要求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去探索自然知識,那么每個小組的探求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就需要教師做出科學的評判,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這樣的評價就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從而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為他們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知識層面上還不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在社會實踐層面上,也還不能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給學生指明一個學習的方向,然后學生沿著這個方向去學習,去探求他們所需的知識。在學習當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揚光大。總而言之,不善于思考問題的學生就會處于被動,善于思考問題的學生,往往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教學中要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