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金湖縣塔集鎮夾溝小學 黃朝鳳
在新課改要求下,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需要鉆研的課題以及努力的方向。閱讀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以閱讀鍛煉書寫,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做出改正。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全方位發展。
在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是憑借經驗開展教學。認為只要大量地進行閱讀,學生一定可以從中找出規律,從而自然養成閱讀能力。但其實,語文的學習不是數量的積累,閱讀更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工作。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對每一篇文章都充分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將每一篇文章都分析到位,如果單純追求閱讀數量,閱讀也就失去了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大多都是依據教學大綱進行知識講解,在講解中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但是如果盲目地進行教學延伸訓練,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其中問題,從而陷入困境。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相應延伸拓展訓練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但是要以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掌握情況為基礎,循序漸進地開展相應的拓展延伸訓練。不能直接讓學生陷入一個混亂的環境中,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這也與新課改要求相悖,無法實現教學目的。
在很多語文課堂中,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大多以自我意志為主。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都是按照自己制訂的教學計劃開展語文教學。在閱讀時,通常不會給學生留出充足時間進行思考,大多粗略讀過一遍,教師便開始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教師便把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現代的語文教學,學生嚴重缺乏主動性。沒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這樣的學習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在現代教學中,學校給教師布置了大量的教學任務,也就導致教師會壓縮學生的閱讀時間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學??梢愿鶕嶋H情況適當增設幾節閱讀課。在閱讀課中,不需要教師的學生強制灌輸自己的理解感受,要讓學生自主去閱讀、自主去品味、自主去思考,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在閱讀課中,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書籍,然后帶到學校中進行閱讀學習,前提所帶的書籍必須都是有內容、有營養、值得學習的。教師主要是保證課堂紀律,不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干預。如果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疑問,可以向教師詢問。教師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式的講解,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從旁輔助。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都是以故事為主,從故事中引出人生道理。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從內容入手,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通過內容,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教學方案。比如在二年級上冊的《坐井觀天》這篇文章中,主要是講述一只一直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與一只從遠處飛來的小鳥就“天”的大小產生爭論的寓言故事。為了引起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內容,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第一次讀過文章后,提出這樣的問題: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那么你認為他們兩個誰說的對呢?如果是你,你會認為“天”有多大?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那么學生為了得到答案,就必須帶著疑問再次去有效地閱讀文章。
在大多數課堂上,都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對于學生的思想也是諸多干預。而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轉變教學思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采取開放式思想,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在開展閱讀時,采取小組討論模式,讓小組內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后,就會自主進行語文閱讀。給學生講述閱讀理解題目時,教師首先自己也要做一遍題目,然后結合自己的感悟與標準答案給學生一個開放式的答案。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糾正自己錯誤的思維,也可以主動得出關于文章內容的正確理解。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的養成,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能幫助學生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轉變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