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二中學 王永誠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生道德品德健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學科。教材中的每一框題都設定了許多活動內容,這些活動既可幫助學生學到相關知識,又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情景。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發揮學科的自身優勢,開展自主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要想開展自主學習,首先要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每個學生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自己的”行為,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如何讓學生愿學、樂學,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課堂導入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本節課學生學習狀態的優劣。面對枯燥、乏味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如不改變課堂的導入方式,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以下幾種導入方式較能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1.故事導入。講述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小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寓言故事,語言精簡形象又富有表現力,因為它本身蘊含著意味深長的道理,通過它導入新課,既能讓學生有更廣闊的自主思考空間,又能幫助教師更生動形象地講解知識,學生興趣來了,學習也就輕松了。
2.視頻導入。視頻材料圖文并貌、直觀形象,讓學生的視、聽覺產生強烈的刺激,情緒受到感染,同時震撼情感,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歌曲導入。盧梭說:“音樂包含了比詞語大一百倍的力量。”音樂是展現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它能寄托或表達人們的感情,比一般的語言更能直接地傳遞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導入新課,往往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同身受,陶冶情操,豐富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4.圖片導入。圖片的直觀易于學生接受,可調動學習興趣。特別是漫畫,它富有哲理性,集直觀、趣味、啟發、警示于一身,運用它導入新課,讓課堂煥然一新,能立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其實新課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正所謂導之有法,導無定法,關鍵在于導入設計要契合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開場白”能否起到作用,關鍵在“導語”,科學、生動、幽默的導語,能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組織自主學習時,方式要多樣,如果形式單一或老是用一種教學手段,學生產生厭煩就不愛學習了。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可以營造最優化的學習環境,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自主學習的開展。
1.自學。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有些內容比較簡單或不要求掌握太深,對于這部分知識完全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學習。教師可編寫導學案,層層導入,學案編寫要立足教材,又要有拓展,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感,這樣學生就能一步一步地去學習。當然在學生自學的同時,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去,對學生難以把握的知識要加以引導,突破難點,增強信心。還有在導學案空白處寫些鼓勵的話,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2.小組討論。小組內學生就某一問題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小組討論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問題的設計要科學,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重難點來制定,是有價值的,值得去討論、辨析,或是一個人無法完成的。第二,小組成員要有層次,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那些平時在課堂上不敢或不愛發表觀點的同學,通過一起討論融入課堂,讓他們暢所欲言,有事情可做,這樣注意力集中,也能增進自信,興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第三,時間要保證,照顧總體,不能有些學生還沒思考完,討論就草草了事了。第四,討論結束要評價,不能虎頭蛇尾。討論結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總結,形成結論在班級交流,教師對討論的過程和形成的結論要給予肯定,對活動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學生或小組給予表揚,同時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3.小品。小品短小精悍又滑稽幽默,它取材于生活又針砭時弊,語言精練又內含哲理。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通過小品表演,讓學生扮演小品中的某一角色,實現角色互換,換位思考,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同身受。學生既展示了自己、獲得了贊賞,又在活動中消化了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潛能,又有利于發散思維的培養。當然,開展多元的自主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辯論、演講、手抄報、社會實踐等等,教師只要根據課程標準,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必能事半功倍。
知識獲取只有經過學生的自主選擇才能被接納,所以激活主動意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了。教師要在挖掘教材資源后,結合學情導入,開啟多元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實效,實現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