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第一幼兒園 林藝玲
案例一
在過家家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正玩得興起——有的洗菜,有的做飯,有的炒菜,有的喂小孩。這個時候,教師看了一下手表說:“小朋友們,游戲結束咯,我們要開始學本領了。”幼兒不情不愿的,有位正在洗菜的廚師一臉不高興地說:“又不能玩了。”就很不情愿地收拾玩具了。
1.把握角色游戲時長缺乏彈性
分析
角色游戲的質量很多時候取決于游戲時間的長短。觀察中發現在短時間的游戲中,幼兒更多地表現為東逛西逛等不是游戲的行為。教師不應該因為下一個活動需要來中斷幼兒的角色游戲,特別是在幼兒興致正高的時候——這不僅難以使角色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也會導致教師高控現象的發生。
2.指導身份的定位不清
在觀察中,教師表現出自己對角色游戲身份定位認識的不足。
案例二
服裝店“生意”不好,兩個營業員閑著沒事做,這時“顧客”出現了。
教師:“你們好,請問你們這邊賣什么?”
幼兒:“衣服。”
教師:“有賣小孩的衣服嗎?”
幼兒:“有。”
教師:“這件衣服多少錢?”
幼兒:“老師不用付錢的。”
教師:“我現在不是老師了,是顧客。請問你們這里是娃娃服裝柜臺嗎?你們這邊有些什么服裝,有什么新款式嗎?”
幼兒:“有這個,還有這個。”(幼兒邊說邊拿起衣服比劃)
教師:“這個是什么樣的服裝,你要講出來啊。你們衣服為什么不分類一下,亂亂的。還有,那么多的衣服怎么隨意地放在地板上?衣服不是應該放在展示臺上的嗎?不然顧客怎么看得到你們賣什么衣服啊?思雨,滔滔,你們自己看看,剛剛游戲開始前,老師不是有交代過嗎?你們自己想想,現在應該怎么做?我問你們,現在應該怎么做?(教師的語氣明顯有點加重)”
幼兒:“要整理一下。”(教師離開,幼兒開始整理衣服)
分析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還可以明顯感覺得到無論教師如何強調自己的游戲者身份,教師很多時候還是以教育者身份指導角色游戲的。從“教師不用付錢”可以看出,雖然一開始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進行游戲,幼兒在潛意識里仍然沒有把教師當成是顧客。這種現象也說明在角色游戲中,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指導幼兒時經常“失控”。
3.介入的時機有講究
合理的介入時機有利于游戲的推進。
案例三
“娃娃家”在進行角色游戲,這時“主人”和“客人”發生了爭執。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忙以媽媽的身份加入游戲,詢問爭執的原因。原來娃娃家正在舉辦一個聚會,沒有邀請卡是不能進來的,“客人”一聽忙說:“那請問邀請卡去哪里拿呢。”就這樣“客人”拿到了邀請卡,游戲又順利地開展下去了。
分析
上訴案例中教師介入游戲時機是正確的。介入,是必須的,但并不能盲目,而是恰當的時機介入。當沖突發生時,教師可先讓幼兒自己去處理。而案例中,兩個幼兒的沖突已經導致游戲進行不下去了,這時教師的介入是適時而有效的。
3~4歲角色游戲中,教師指導策略的不足在于:對游戲指導身份認識不足,容易產生混淆;大多是以教育者身份指導角色游戲,以游戲者身份進行指導的很少,表現為只是在觀念上向往游戲者身份,而行為上更多的是用教育者的身份。指導策略的具體運用在于:第一,當角色之間發生沖突時,老師及時進行指導,使游戲順利的進行;第二,教師介入游戲時機的選擇正確性。
通過幾個比較具有典型的案例分析、策略的研究,讓角色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以下對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做出幾點建議。
游戲對幼兒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幼兒通過游戲認識這個世界,形成正確的社會行為,如親社會行為、早期依戀、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因此,教師在組織角色游戲的時候,要充分保證游戲的時間,不應該因為下一個活動需要中斷幼兒的角色游戲,特別是在幼兒感興趣的時候。
1.運用合理的指導身份
陳淑敏的研究認為對于游戲引導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不加入幼兒的游戲中,只是作為觀察者提出建議;二是教師參與游戲擔任某一角色。
當角色游戲出現問題或者無法進行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游戲者的身份進行指導,幫助幼兒,從而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好模仿,此時教師的參與能往往能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便于游戲的開展。只有少部分情況需要教以教師的身份進行直接干預,如在角色游戲中出現攻擊性行為等現象或者不安全因素時。
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指導幼兒的游戲。充分認識到角色游戲身份的重要性,不要在實際的指導中有意無意地強調教育者的身份,而是游戲者和教育者的身份都要兼顧。
2.教師角色游戲的介入時機
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指導頻率和幼兒的角色游戲開展狀況并不一定成正比。結合研究分析的結果,在以下幾種情況教師是適宜介入幼兒角色游戲的:
第一,當游戲情節停滯不前時。當游戲內容貧乏時、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當幼兒的游戲遇到了困難時都可能使角色游戲無法進行,這時候需要老師適時適當地啟發指導,使幼兒角色游戲順利進行。但是,小班幼兒的興趣與好奇心是短暫的,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轉移,此時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使幼兒對出現的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此時教師就是一個促進者,這樣就發揮了介入的作用。
第二,當游戲出現不安全事件或傾向的時候。當幼兒發生角色之間的沖突時,當環境、材料對幼兒構成威脅時教師必須立即介入;當出現這些以下情況的時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如出現不安全因素、游戲主題不夠積極健康、攻擊性行為等。
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游戲。游戲作為幼兒園教學的重要手段,對喚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氛圍起著重要的作用。角色游戲是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按照自己的意愿,運用肢體、語言、神態去扮演角色創造性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是幼兒在各個方面發展的主要教學工具。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使角色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