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洪松
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印發《關于在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等工程中大力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開展中小學校改廁工作,力爭通過兩年左右的努力,實現全國中小學廁所基本達到安全、衛生、環保等底線要求。
大力推進中小學改廁,既是基礎教育“補短板”的重要內容,更是“廁所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邯鄲市早在2016 年便全面啟動中小學旱廁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市近九成中小學、幼兒園順利完成改造,努力做到“讓學校不只是教授知識的地方,也是涵養文明習慣的地方”。
“蹲位增加了25%,環境進行了改善,從此孩子們上廁所不再爭搶,‘方便’更方便,如廁更安全,行為也更文明了?!闭f起學校廁所改造后的各種好處,邯鄲市邯山區火磨小學校長杜洪亮喜不自勝。
2016 年9 月,邯鄲市全面啟動中小學旱廁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城鄉5031所中小學、幼兒園中,除了原本符合要求的1432 所外,已有3234所順利改造完成。這場從小處著眼的“廁所革命”行動所產生的“蝶變”效應,位于城中的火磨小學僅僅是其中一個代表。
廁所環境臟、亂、差,在廣大農村是個大問題,對于學生聚集的中小學尤其嚴重。
去年立秋過后第二天,尚在假期。武安市教體局校安辦主任楊軍元來到位于該市西南城鄉結合部的南馬莊小學,對學校正在進行的教室墻面粉刷和墻體加固工程進度進行督導。在校園的東南角,建有一個節能環保水沖式廁所,這是武安市實施學?!皫锩钡牡谝粋€改造項目,也是邯鄲市最早進行農村校旱廁改造的示范點之一。走進廁所,只見男女廁各有六個蹲位,男廁中除了蹲位還有一排不銹鋼的小便池。廁所內基本沒有異味兒,沒有一個蛆蟲,未見一個蚊蠅。
“過去是旱廁,又臟又味兒不說。一到下雨天,坑深地滑不安全,孩子們上廁所,老師們也會捏著鼻子在一旁照看,生怕出問題。因為附近村里曾經發生過小孩子上廁所掉進茅坑被沼氣熏死的重大事故?!被叵肫疬^去的學校廁所環境,楊軍元依然心有余悸。
相對于農村,條件稍好的城市學校,廁所問題同樣是一個大問題。
在邯鄲市第四中學校長張建新看來,每人每天大約上廁所6~8 次,廁所是無法回避之處,學校廁所改造升級絕非無中生有、小題大做?!叭?100 人,只有廁所暢通了,才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一個美觀現代的廁所,學生會受到熏陶,自覺養成文明習慣,對學生也是一種環境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張建新說。
早在2015年,邯鄲市教育局已經意識到學校廁所改造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事情,并逐漸提上了議事議程。
2016 年,一場百年一遇的洪災突襲河北,受災嚴重的永年區災后重建受損校園,成為了邯鄲市強力推動學校廁所升級改造的一個契機。
從當年7 月19 日受災到9 月1 日順利開學,永年區112所學校新建或改擴建的廁所全部高標準實現蹲便式水沖廁所。
如此速度與標準,為全市實施城鄉中小學廁所升級改造樹立了一個可學可用的樣板。
基于此,經過市教育局班子討論,決定在永年區召開全市中小學災后重建暨旱廁改造現場會。一場涉及全市城鄉中小學校的“廁所革命”就此鋪開。
邯鄲市教育局明確提出,全市各縣(市、區),各市直學校都要逐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改廁任務,不講任何條件、不落下任何一所學校。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反復強調,全市教育系統、各校負責人都要明確一個意識:學校廁所作為文明校園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師生良好習慣之所、是培養文明習慣之所、是培養健康衛生意識之所,廁所改造從小處說是改變生活習慣,從大處講是傳遞文明。
“小廁所大民生,小廁所必須實施大動作,一個都不能少!”
“改變幾千年形成并維持的習慣觀念何其難也?!睂W校旱廁改造,重點在農村,難點在思想認識轉變。
在以往,學校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廁所建設往往是被忽視并且比較薄弱的一環,“水沖式廁所不切實際、沒有必要、成本太高、管護不便”,成為人們根深蒂固的習慣性思維意識。由此導致在旱廁改造初期,部分縣(市)、學校在工作實施上積極性不高,瞻前顧后,不愿意大力推動。
對于這樣的反應,市教育局早有預料。該市開出的“藥方”是:思想上的問題,要靠制度來破解。
“廁所改造,事不難,關鍵是思想認識要到位,廁所的事如果解決不了,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在多次專題會議和專項督導中,不止一位局領導多次放出這樣的“狠話”。
局里如此重視,各地各校再也不敢怠慢。
因地制宜定標準,改建一所成功一所,成為邯鄲各地共同遵循的行動原則。
先行一步的永年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原則,分批、分期推進全區中小學校的旱廁改造工程。首先,對于計劃內的165所學校分類進行旱廁改造,其中整體工程質量較好的78個舊廁所就地改造;其次,對于建設年代較久或被洪水沖毀的88個廁所,重新招標設計,新建為水沖廁所。
“改造資金投入1600 余萬元;有水井的學校通過增加壓力泵或屋頂建儲水池解決用水問題,無水井或取水不便的學校統一新打30~50 米水井;改建廁所加裝沖水設施和蹲便器;新建廁所按照男生20∶1、女生15∶1 的標準設置蹲位確保滿足需要;廁所排水有排水管網的直接從化糞池并入管網,沒有排水管網的統一新建化糞池和滲井;冬季防凍方面,對過水管道、水箱和壓力泵等設施加裝保溫層,建筑全部安裝門窗并預留取暖設備?!睂τ诟慕藴剩滥陞^針對普遍存在的五個問題給出了解決之道。
作為太行深山縣,革命老區涉縣向來重視教育工作,教育上每項工作都不甘落后。
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加強督導,是涉縣教育局使出的一招。
“工程關鍵期,陳旺生局長每三天對廁所改造工程督導一次,”縣教體局辦公室主任盧占平快言快語,“需改總數、已改總數、已改學校、已改教學點、已改率,每月匯報,市教育局每月都會根據這些情況進行全市大排名,落后要被點名?!?/p>
記者隨機來到位于太行山重要隘口涉縣關防鄉的前巖村寄宿制小學,校園正中一株200 多年樹齡的楷樹遮天蔽日,新修的塑膠跑道在秋陽照耀下的山溝里甚是醒目。在楷樹西南角、跑道轉彎處,是一座去年已經投入使用的改建廁所。
廁所里一排六個蹲便池十分干凈,連鋪在地面的馬賽克瓷磚都一塵不染。時值假期無人使用,廁內沒有絲毫臭氣異味,只聞見洗手池放置的香皂飄散出的香味。
“當然,平時不會像今天這樣一塵不染,但我們有專人打掃,學生也自覺維護,從環境到意識已經是一個質的飛躍?!标P防鄉中心校校長李海玉說。
截止到去年10 月,涉縣105 所需改造旱廁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總面積11130平方米。
“小廁所大民生,小廁所蘊含大文明。讓文明從如廁開始,讓幸福生活從廁所革命開始。”這是該市這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所明確標定的預期方向。
“建筑面積:衛生間33 平方米,污水處理池21 平方米。內墻做法:1.2米以下磚墻面,15厚1∶3水泥砂漿,刷素水泥漿一遍,4~5 厚1∶1 水泥砂漿加水重20%建筑膠鑲貼,8~10 厚面磚水泥漿擦縫或1∶1 水泥漿勾縫;1.2 米以上白色涂料。處理池內墻做法:1∶2.5 水泥砂漿摻入水泥用量3%的硅質密實劑,分三次粉刷,在粉刷中間加設兩道素水泥砂漿,最外側粉刷防水涂料……”
在武安市農村中等規模學校環保廁所改造設計圖紙上,記者看到各項指標和建筑施工要求。
武安市是邯鄲經濟較發達縣市,在這場“廁所革命”中,武安市的行動算得上大手筆。
該市地形地貌屬于山區,大多數地方供不上自來水,缺水嚴重,甚至有的深山區村莊居民生活用水都成問題。學校改建水沖式廁所,可謂難上加難。
為此,武安市采取了“一勞永逸”的做法:興建“生態環保廁所”。
武安市共390所中小學、教學點,全市中小學廁所改造工程算下來,投資總額超過了2000萬元人民幣。
“確實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我們給他算了一筆賬:以一個200人的中等規模學校為例,用常規水沖廁所,一個學生一天用水量10 升,全校一天2 立方米,一年按200 天算,全校就是400 立方米。而‘生態環保廁所’一次注水20 立方米循環利用,抽水、沖水、過濾、凈化、排污等過程自動完成,一年才換水一次。聽到這些,他馬上沒話了!”武安市教體局副局長劉先輝饒有興趣地講起了當初廁所改建時發生的一個故事。
“我更看重這場‘廁所革命’后的育人效果。”肥鄉區教體局局長顏學燕說。在他看來,廁所是校園文明的底線,學校廁所環境美化亮化能促進廣大中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養成和文明素質提高,這場校園廁所“蝶變”有助于實現全區學校軟實力和育人水平整體提升。
2016 年撤縣改區的肥鄉區60%還是農業人口,全區城鎮化建設尤其是農村振興發展對新組建的區委、區政府來說是“擺在案頭、放在心頭、扛在肩頭”的“重中之重”?!吧鷳B強區”成為該區發展建設的“主打歌”。
其中,作為重要一環,目前該區農村家庭已基本實現以“水沖式改建”為內容的“廁所革命”,延續幾千年又臟又臭的旱廁被干凈衛生的水沖式廁所取代,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正在一步步開啟中。
“這當然是落實上級要求的結果,但因學校啟動早,孩子們使用水沖式廁所感覺好,回家后對家長的影響也相當大?!备本珠L程繼軍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