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得軍/江蘇省響水縣六套畜牧獸醫站 224600
近年來,我國養豬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豬呼吸道傳染病已經成為最為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病原較多,其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均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統,已經成為當前生豬養殖產業當中會造成較大危害的一類疫病。較為常見的豬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支原體肺炎、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等。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該病會導致豬只出現肺急性纖維性炎癥,或者引發慢性局灶性壞死。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與否與豬只日齡不存在直接的關系,各個年齡豬只均較易發生,但是斷奶后豬只發病率更高。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高度依賴于豬呼吸系統,存在著明顯的特異性,一旦感染豬只后會在豬體內快速繁殖并導致菌血癥的出現,抽取病豬的血液即可培養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場在感染以后很難實現病原的徹底消滅,一些豬場從始至終一直伴隨著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存在。
1.1 臨床癥狀 急性型病豬耳部、鼻部以及四肢部位均存在發紺現象,其體溫高達41℃,一些病豬呈犬坐姿勢,進行腹式呼吸,在臨死前會有大量泡沫狀分泌物從病豬的鼻孔內流出,其中夾雜有部分血液。一些病豬在耐過以后其癥狀有所減輕,但是機體末梢部位仍然存在著充血現象。
慢性性型病豬往往不存在發熱現象,但是會表現為漸進性的消瘦,出現間歇性的咳嗽以及食欲不佳等癥狀。
1.2 剖檢變化 對急性型病豬進行剖檢,可見其兩側肺葉均存在炎性病變,病灶部位質地較脆,顏色明顯加深。病豬胸膜腔內存在炎性滲出現象,氣管以及支氣管內可以看到大量的帶血泡沫。
對慢性型病豬進行剖檢,可以看到其整個肺部外均包裹有滲出的纖維蛋白膜,隨著心臟的跳動心包膜不斷伸縮,表面可見大量呈絨毛狀的纖維蛋白膜。病豬胸腔內壁與肺部發生粘連,膈葉部位可見不同大小的化膿性病灶。如果病情較為嚴重,病豬肺炎性區發生壞死。
1.3 防控措施 豬只間的相互接觸以及空氣是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病原從病豬或者帶毒豬體內排出以后,會以飛沫以及塵埃等作為傳播媒介,相關研究表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空氣傳染距離已經超過了20m。因而,將該病的傳播途徑徹底切斷最為有效的措施便是空氣的噴霧消毒。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應對飼養密度加強重視,避免豬只之間的頻繁接觸,保證豬舍內良好的通風條件。另外,應激也是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一個誘因。在注射疫苗或者長途運輸應激后,很多隱性感染豬只會出現發病現象,因而需要盡可能避免較大應激的出現。一旦發現患病豬只必須立即對其隔離,為受威脅健康豬群緊急預防給藥。由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即使豬只康復也常常形成僵豬,因而最好對患病豬只進行淘汰。
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菌具備較多的血清型,因而采取自家苗免疫可以獲得良好的防疫效果。在引種之前,需要對豬群進行血清學檢查,從源頭上實現該病的有效控制。
豬支原體肺炎又被稱為豬氣喘病,因其為地方流行性疾病,又叫地方流行性肺炎。該病的病原為支原體,健康豬在感染了豬支原體肺炎以后,會出現慢性漸進性的呼吸道病變,導致豬只料肉比的升高以及出欄時間的延長。在全世界范圍內豬支原體肺炎均有發生。支原體會在氣管以及支氣管纖毛上黏附,通過釋放毒素物質使纖毛逐漸發生脫落現象,氣管黏膜因失去了保護屏障而導致繼發感染的發生率的明顯提高。
2.1 臨床癥狀 豬支原體肺炎具備10-15d的潛伏期,豬只在患病后常常會頻繁氣喘并且咳嗽,無法正常呼吸,常常呈現出腹式呼吸,病豬生長發育較為緩慢。
2.2 病理變化 對病豬進行剖檢,可以看到其肺葉病灶呈透明狀,顏色為粉灰色或者淡紅色。左右肺葉均發生病變。如果豬只出現急性死亡,其肺部可見程度不一的水腫現象,其間質寬度明顯增加,膈淋巴結以及肺淋巴結出現明顯的腫大現象,同時表現為邊緣充血。
2.3 防控措施 豬支原體肺炎的主要防控措施是疫苗防疫。如果為豬只使用弱毒疫苗,可以直接將疫苗注入到豬只的胸腔或者肺泡當中,引起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這種免疫方法不僅免疫周期較長,同時效果顯著,但是靶器官免疫會對豬只造成較大的應激,極容易引發感染,如果豬群免疫低下常常發生返毒問題。使用滅活疫苗時,一般采取常規肌肉注射方式,不僅具備較高的安全使用性,同時操作簡便,但是這種免疫方法不能實現細胞免疫,其免疫效果低于弱毒苗,同時免疫周期也較短。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可以結合各個養殖場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疫苗,同時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合理控制飼養密度,做好圈舍通風工作。
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又被稱為豬肺疫,其病原為巴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人畜共患病,其典型特點為呼吸系統炎癥以及敗血癥。
3.1 臨床癥狀 急性型病豬往往突然發病,其體溫迅速升高至41℃以上,病豬食欲不佳,無法正常呼吸,頻繁出現咳嗽癥狀。病豬咽喉部位出現明顯的紅腫現象,同時其紅腫不斷蔓延,最終導致其頸部出現一片紅色。肺部病變會導致胸腔受到較大的影響,導致其出現呼吸疼痛癥狀,為了將胸內壓減輕,病豬常常呈犬坐狀態,其眼結膜、耳根以及舌頭等部位均存在發紺現象。
慢性型病豬主要表現為拖延性的肺炎以及胃炎。病豬頻繁咳嗽,其呼吸道分泌物明顯增加,但是不存在明顯的喉嚨腫脹現象。一些病豬出現下痢現象,同時其關節出現明顯的炎性重大情況。
3.2 病理變化 對急性型病豬進行剖檢,可以看到其咽喉部位存在明顯的腫脹現象,周圍組織表現為漿液性的出血,因喉頭發生腫脹導致阻塞型的呼吸困難。分離病豬頸部的紅色皮膚,可以看到其下方存在呈膠凍狀的纖維素性漿液。病豬全身淋巴結均存在腫脹以及出血現象,其脾臟大量出血,氣管以及支氣管內可以看到大量的泡沫。
對慢性型病豬進行剖檢,可以看到其機體消瘦,肺部表現為纖維素性肺炎,其壞死灶存在清晰的界限,切開壞死灶,可以看到干酪樣的物質。
3.3 防控措施 因巴氏桿菌存在較多的血清型,因而需要咨詢當地獸醫防疫部門以了解所流行的血清型,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防疫措施。首免時盡量選擇單苗以獲取良好的免疫效果,而二免以及三免時則可以選擇聯苗,通過對免疫記憶細胞的刺激使其產生大量的抗體。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可以采用濃度為2%的火堿溶液對環境進行消毒,采用濃度為0.5%的苯扎溴銨溶液進行帶豬消毒,采用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飲水進行消毒,采用濃度為0.1%的醋酸氯己定溶液對器具進行消毒,同時要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保證全方位的消毒。一旦發現患病豬只,需要立即對其隔離,同時采用復方阿莫西林等對大群緊急藥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