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城區畜牧獸醫區域中心站 466600
本文三種常見病,在批量飼養的豬群中經常出現,一旦出現對豬肉的品質和豬的存活率產生較大的影響。近幾年來,豬疫病的發病率明顯提高,極大的影響了養豬業的發展。本人在實踐中,積累了豬病防治經驗,對三種病防治措施進行總結,僅供參考。
1.1 種類增多 目前,豬的傳染性疾病種類明顯增加,新病增加,老病復發,對養豬業造成的威脅和危害越來越嚴重。
1.2 明顯的呼吸道綜合癥 豬疫病具有著鮮明的呼吸道綜合癥狀,如果解剖病豬可以清晰的看到豬的肺部有著突出的病理性變化,特別是哺育豬和育成豬尤為突出,在豬的肺部能夠看到淤血和水腫的跡象,另外,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肺硬結的情況。
1.3 病情難以控制 近幾年來,豬病的傳染性和死亡率有上升趨勢,混合感染現象居多,給獸醫工作者的診治帶來很大困難,疫病控制難度較大。
1.4 病原體產生耐藥性 實踐證明,豬病的病原體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耐藥性。很多養豬戶常用的藥物在常見病的防治過程中取得不了應有的防治效果。
2.1 防疫工作困難 從目前的養豬業的發展來看,很多地區都開始嘗試著進行規模化的養殖,在規模化養殖中,仔豬的引進是一個難題,盡可能避免抵抗力差的仔豬的引進這一問題很難有效解決,仔豬的引進可能會將疾病帶到養殖場。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還有部分農村散養戶,免疫的相關規程不能落實,這種養殖方式的存在,增加了防疫工作開展的難度。規模養豬場除了要完善養豬場的內部防疫之外,還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規避與小養殖場的接觸。
2.2 病原混合感染是疫病出現的重要原因 所謂的混合感染主要是指疫病的出現不是某一種病原體造成的,是兩種甚至是兩種以上的病原體互相作用造成的感染。出現這種現象,豬的死亡率明顯提升,而且還伴隨著并發癥,在治療過程中難度比較大。而且這種病癥的發生沒有規律,可能是病毒與病毒、細菌與細菌和病毒與細菌的混合感染,對診斷和防治工作帶來嚴峻挑戰。
3.1 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主要是集中鏈球菌感染造成的,包括敗血性和淋巴結膿腫等。主要的特點是:突然性發病,豬的體溫會飆升到41℃,結膜潮紅、流涕,還有一些病豬無法站立,只能爬行。8日齡的仔豬會經常性的在2d內死亡。慢性的豬在頭部和胸部等為主會出現淺玫瑰色的丘疹,然后會結痂,呈褐色。混合感染時,病豬的鼻涕呈現出流漿狀,在耳朵、腹部等位置會有紫紅色的出血點,染病的公豬可以看到包皮有積尿,能夠擠壓出白色的液體伴隨著惡臭。豬首先會便秘然后腹瀉,便秘和腹瀉的癥狀會交替發生,呼吸困難,經常會在3d內死亡。
主要的治療方案是,將紅霉素和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注射,1次/d,連續3d,能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或者是青霉素和鏈霉素進行混合進行肌肉注射,連續3d,也能有較好的療效。
3.2 產后子宮炎 母豬出現產后子宮炎主要原因是周圍的溫度比較高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引發了產道或者是乳房感染的可能性;熱應激造成母豬的體質明顯下降,也會造成產道和乳房的感染;另外,在夏天會出現附紅細胞體感染,這樣母豬的體質會明顯下降。
治療方案有五種,第一種是,合理的選擇消毒藥物,接產時,要對外陰、乳房以及周圍的環境做好消毒工作;第二種是,在母豬生產前和生產后的1周時間里,在喂養的飼料中加入廣譜抗菌藥物,或者是在生產的當天注射抗菌藥物;第三種是做好產房的通風;第四種是注射前列腺醇制劑;第五種是補液中加入廣譜抗菌藥。
3.3 阿散酸中毒 附紅細胞體病主要是出現在夏天,很多豬場都提前使用阿散酸進行預防,但是其毒性比較大,如果沒有把握好用量或者是長時間的使用,都有可能會出現中毒的情況,表現的癥狀是后體癱瘓,但是精神和食欲都是正常的。
主要的治療手段是,盡可能的選擇安全的藥物預防附紅細胞體感染,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中毒的跡象需要立刻停止使用,在水中加入含有電解多維的藥物。
豬疫病的防治是重點課題也是難題,但是有關部門和養豬場需要對此工作加以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上促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