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茂/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相溝防疫檢疫所 276600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也被稱為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豬會出現繁殖障礙、早產、流產及呼吸異常等現象,所以養殖場戶要高度重視起來。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發病較急,傳播速度極快,可發生任何年齡,任何性別以及任何品種的豬,尤其是1月齡內仔豬及懷孕母豬最易于發病。該病在高溫、高濕季節發病率最高,治療難度大。懷孕母豬患病情況下,極易導致流產,產下死胎、僵尸胎,仔豬患病會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發病率及死亡率高達50%以上。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豬和帶毒豬,病豬及帶毒豬的尿液、乳汁、精液以及唾液等,均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健康豬一旦接觸就會感染發病。
感染高致病藍耳病的豬,會出現明顯的高燒現象,體溫達到40℃~41℃左右,食欲明顯下降,精神狀態不佳,嗜睡,呼吸困難,部分豬的耳部皮膚發紫。如是妊娠母豬患病,往往會出現早產、流產及產下死胎的現象,少數母豬產后缺乳,胎衣不下?;疾∽胸i皮膚蒼白,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被毛粗亂,后肢出現麻痹,肌肉震顫,生豬發育受限,眼瞼水腫,部分耐過仔豬極易于激發其他疾病。育肥豬患病癥狀輕微,會出現咳嗽現象,腹部及尾部皮膚發紫,繼發感染幾率較高。
3.1 及時隔離診治 養殖戶一旦發現豬群感染高致病性藍耳病,要及時的進行隔離診治,遵循對癥治療的原則,降低死亡率。針對不喜進食的病豬,肌注20mL VB1和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劑量按照1mg/kg體重使用,1次/d。針對出現高燒的病豬,可以地塞米松20mL+鏈霉素2g+安乃近注射液30%+青霉素10萬IU,將上述藥物混合給注射給病豬,2次/d。針對出現繼發性疾病的病豬,可以使用適量阿莫西林+青霉素+葡萄糖等藥物治療,降低病豬的死亡率。
在西藥治療的同時,輔以中草藥治療效果更佳,在實際治療中,可以使用5g甘草+15g金銀花+20g黃芪+25g魚腥草+25g野菊花+25g鴨拓草+25g海金沙+25g蒲公英+25g生石膏+25g地丁草+25g鳳尾草+25g蘆根+25g牛筋草+25g板藍根,將上述中草藥加入10kg水浸泡30min,然后煎熬成藥液,溫后灌服給病豬,大豬每次服用100mL,3次/d,小豬每次服用30mL,3次/d即可。
3.2 疫苗免疫 為有效降低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的發病率,養殖場戶要認真做好疫苗接種,這是最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針對妊娠母豬,在生產前1個月應注射豬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油佐劑疫苗,劑量控制在4mL;針對種公豬,免疫接種劑量控制在4mL,免疫有效期為6個月,到期后需繼續進行接種;針對23-25日齡的仔豬,免疫接種劑量控制在2mL,4周后加強免疫,能夠達到更好的疫病防治效果。
3.3 堅持全進全出 在生豬飼養中,養殖場戶要始終堅持全進全出的原則,如需移進生豬,要將上批豬全部移出豬舍,然后需要進行清潔消毒,將場地內的致病菌的殺滅掉,閑置1周后方可移進生豬,有效避免病原菌的傳播感染。
3.4 規范消毒管理 定期做好對圈舍的消毒工作至關重要,養殖場戶要意識到消毒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定期進行消毒,定期更換消毒藥物,避免產生耐藥性。同時要確保消毒藥物安全無毒,避免對豬群產生不良反應。還要做好殺蟲滅鼠工作,將中間傳播媒介殺滅掉。尤其是在疫病的高發時期,應每天消毒1次,保障豬群的健康生長。
3.5 改善養殖環境 為豬群營造健康舒適的環境,是減少疾病發病率的重要舉措?;诖耍B殖人員要確保圈舍光照通風正常,及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確保環境安靜,減少應激。要及時清理糞污,避免滋生大量的細菌病毒。合理控制好飼養密度,避免出現過度擁擠的現象。圈舍中的飲水,也要確保清潔無污染,降低豬群發病率。
3.6 改善用料品質 在生豬飼養管理中,要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些調理腸胃的藥物、維生素、電解質等等,提高豬群的免疫機能。飼槽中的飼料,要及時清理掉,避免腐爛變質被誤食,減少發病率。
綜上所述,近年來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的頻頻發生,為人們敲響了警鐘。新時期,必須要高度重視起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綜合防控體系,降低發病率。針對患病豬,及時進行隔離診治,病死豬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疫病的傳播與擴散,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