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壽/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畜牧獸醫站 618118
豬藍耳病屬于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在我國屬一類動物疫病。該病危害性極大,傳染性較強,死亡率較高,病豬會出現明顯的耳部發紺發藍、呼吸困難、繁殖障礙、母豬流產等現象,因此積極做好診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豬藍耳病可發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在夏季有著更高的發病率。被病豬所污染的飼料、墊料、槽具以及飲水中,其病原菌是非常多的,易感染的豬一旦接觸這些物品,就極易導致患病。在所有類型的豬中,仔豬發病率最高,死亡率高達80%~100%,育成豬及肥豬也可發病,死亡率較低。部分耐過豬長期帶毒,生長發育受限。
豬藍耳病主要以危害豬的呼吸系統和繁殖系統為主,病豬的臨床發病癥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初產母豬及經產母豬患病的情況下,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萎靡,食欲廢絕,呼吸困難,病豬的耳尖及腹部等位置發紺。懷孕母豬極易出現流產及早產等現象。即使產下仔豬,也大多是僵尸胎,死亡率高達80%~100%。其次,仔豬患病的情況下,死亡率極高,病豬呼吸異常困難,肌肉出現震顫,后驅麻痹,嗜睡,打噴嚏,食欲廢絕。斷奶仔豬現出現咳嗽及肺炎等癥狀,個別豬會出現關節炎及下痢等現象。再次,育肥豬患病的情況下,體溫達到41℃,呼吸出現異常,頻率明顯加快,不思進食,身體多個部位的皮膚呈紅色,出現劇烈的咳嗽。最后,種公豬發病的情況下,其癥狀并不明顯,但是其精液質量明顯下降,出現精子畸形等現象,降低了母豬的受孕率。
對于豬藍耳病的治療,要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降低死亡幾率。臨床反復實踐證明,使用魚腥草注射液+林可霉素治療藍耳病效果良好,或者可以使用黃芪多糖注射液+恩諾沙星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均采用肌肉注射法,1次/d,上述藥物最好交替使用,連續注射1周。同時要做好對癥治療工作,針對呼吸異常困難的豬,肌注麻黃素。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之上,輔以使用中草藥治療效果更佳,可使用:10g龍膽草+10g魚腥草+15g白術+15g葫蘆茶+15g茯苓+20g梔子+20g黃苓,將上述藥物加入適量水煎熬成藥液,去掉藥渣后灌服給病豬,每只豬1劑,2次/d,連續服用3-5d。此外,針對出現便秘的豬,可以使用人工鹽、硫酸鈉灌腸治療,2次/d,連續使用3d。
4.1 重視圈舍衛生清潔工作 要想實現對藍耳病的有效防控,必須要重視起對豬場的衛生管理工作。首先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范體系,定時定期的做好消毒工作,及時進行驅蟲滅鼠,確保圈舍及周邊環境健康衛生。其次要重視起消毒工作,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在大門設置消毒間,對人、車輛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避免帶入病菌及病毒導致染病。此外,針對圈舍中的糞污,每天均要做好清理工作。在豬群情況下,要封鎖疫區,針對一些尚有治療意義的豬,及時進行隔離治療。針對病死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隨意丟棄。
4.2 加強豬群疫苗管理 及時為豬群接種免疫疫苗,是降低豬群患病率的關鍵性工作。養殖場戶要充分結合區域內的藍耳病流行狀況來做好免疫接種規劃工作,合理選擇使用疫苗,準確控制免疫接種劑量、用法、接種次數及間隔時間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達到更好的免疫預防效果。針對一些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最好邀請專業獸醫來進行接種,以便于更好的免疫接種的規范性。除此之外,在完成接種工作后,要留意豬群的反應,強化飼養管理工作,如發現存在不良反應,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處置,保障豬群的健康生長。
4.3 建立嚴格的引種制度 養殖場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原則,這是避免疫病傳入的一項重要舉措。如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必須要進行引種,要禁止從國外引種,禁止從疫區引種,在引種的時候,要積極查看引種豬場豬群健康檔案,了解免疫接種情況。并且要檢驗生豬的血清,陰性的情況下方可引種。在引種后,切記不可盲目的進行合群飼養,而是要將引種豬隔離飼養15-30d,確保健康的情況下方可合群飼養,由此來避免疫病的傳入。
綜上所述,近年來,豬藍耳病的頻頻發生,為養殖場戶敲響了警鐘。因此養殖場戶要積極做好防控工作,降低豬群發病率。針對患病豬,要積極做好隔離診治工作,降低死亡率,減少損失,保障生豬養殖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