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躍杰/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現代農業和生態產業發展中心 113200
1.1 雞白痢 雞白痢是感染雞白痢沙門氏菌所引發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可通過排泄物、孵化、種蛋進行疫病傳播。我國南方地區、個體養殖戶的發病率較高,主要危害雛雞,致死率超過30%。發病特點為病雞呼吸加快、咳嗽,雙翅張開、羽毛蓬松,后腹部一收一縮,糞便呈白色糊狀。
1.2 雞傳染性鼻炎 雞傳染性鼻炎是感染副雞嗜血桿菌所引發的一種急性呼吸系統疾病,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塵埃)和消化道(污染飼料、飲水)進行傳播。各個年齡雞均可患病,主要危害老齡雞。發病特點為病雞鼻竇與鼻腔發炎、呼吸困難、眼瞼腫脹、打噴嚏、流鼻涕等,病程長短和雞個體抗病力有關。
1.3 禽霍亂 禽霍亂是感染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發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可通過病雞分泌物、污染的籠子、飼槽、飼料和飲水進行感染,由于該病常伴有敗血癥癥狀,又稱為禽出血性敗血癥。產蛋雞、老齡雞的發病率高,而小于4月齡雞的發病率低。自然感染禽霍亂的死亡率為0%~20%。發病特點為病雞體溫升高,可達44℃,食欲費絕,精神沉郁,縮頸閉眼,頭縮在翅下,雞冠和肉髯變青紫色,病雞離群呆立,并伴有腹瀉。
1.4 雞大腸桿菌 雞大腸桿菌是感染大腸埃希茵所引發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可單獨發病,也可繼發感染。可通過種蛋、排泄物、消化道等途徑感染,4月齡以下的雞感染率高,而6~10周齡肉雞易感,死亡率為5%~20%。發病特點為病雞精神不振、張口呼吸、羽毛松亂無光澤,食欲減退、不愿走動、冠發紫、鼻內有分泌物、腹瀉(綠白色),一般出現癥狀后2~5d就會突發死亡。
1.5 雞敗血性支原體病 雞敗血性支原體病是感染雞敗血性支原體所引發的一種接觸性傳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感染1~2月齡雛雞。發病特點為病雞病雞眼部突出,腫脹嚴重、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氣囊內有纖維性滲出音,氣管聽診有水泡音。該病發病慢、病程長,死亡率為10%~30%。
2.1 強化日常飼養管理,提供適宜生長環境 加強環境衛生,每天清理雞舍糞便、墊料,保障雞舍內通風良好,降低氨氣濃度;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寒保暖,保障雞舍溫度在15~28℃,相對濕度在50%~70%之間;合理調整日糧結構,保障營養充足,發現雞采食減少或食欲不佳,需要立即檢測,同時保障飼料質量,嚴禁飼喂霉變飼料。
2.2 堅持環境消毒,定期進行免疫接種 消毒前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清掃,搬走雜物,保障消毒全面。定期對雞舍和養殖場進行環境消毒,每周消毒2次,選用細菌性致病菌敏感的消毒劑,防止長期使用1中消毒劑。根據雞群日齡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工作。一般選用滅活疫苗或弱毒或菌苗即可。
2.3 藥物治療
2.3.1 雞白痢 每公斤飼料添加100mg氟哌酸,均勻的混入到飼料中,連續服用5~7d;或者在飼料中加入0.2%的氯霉素,連續服用3~4d,氯霉素和氟哌酸不易同時服用;病情嚴重時可以對雛雞肌肉注射1mg卡那霉素,連續注射4~5d。
2.3.2 雞傳染性鼻炎 可以向飼料中添加磺胺類或多種抗生素,但是副雞嗜血桿菌容易產生抗藥性,因此容易復發,使用抗生素前需要進行藥敏實驗,一般連續服用抗生素5~7d即可康復;不吃藥物飼料的雞可以每天2次注射鏈霉素,連續注射2~3d,同時做好雞舍的衛生消毒工作,注意將病雞和健康雞進行區分隔離。
2.3.3 禽霍亂 病發雛雞可以每天2次肌肉注射2萬單位硫酸慶大霉素,連續注射3d,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氟哌酸,每只病雞10mg用量,并配合口服補液防止病雞體液失衡;若病雞食欲費絕,拉稀嚴重,可以肌肉注射氯霉素,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病雞血便需要再肌肉注射安絡血。
2.3.4 雞大腸桿菌 需要進行敏感藥物實驗,可以選擇硫酸新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藥物。
2.3.5 敗血性支原體病 鏈霉素、紅霉素、支原凈、泰樂菌素等藥物均可以治療雞敗血性支原體,但該致病菌容易產生耐藥性,治療康復后還會復發,因此交替藥物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對于雞常見的細菌性疾病需要合理用藥,易產生耐藥性的致病菌需要交替用藥。同時做好雞群隔離和雞舍消毒工作,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才能更好的應對疫病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