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鋒/河南省禹州市畜牧局 461670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是一種由雞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多見于幼齡雞與火雞。該病重要分為急染型與慢染型兩種,急染型可發展為慢染型,慢染型可持續終生,具有終生水平傳播與垂直傳播的特點。主要侵害雞的關節滑液氣囊與腱鞘膜,致使雞關節、腱鞘、腳掌發生腫脹,從而導致病雞出現跛行。該病的發生會嚴重影響雞的活動、食欲等,降低飼料轉化率,從而引起雞生長發育遲緩、產蛋量下降等。當病情加重、治愈方式不當時還可能引起混合感染,最終導致雞死亡。由于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慢染持續終生,因此一旦發生嚴重影響養雞場的雞群的健康與安全,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研究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防控及治療對控制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有著重要的意義。
病雞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雞冠蒼白、跛行、行走困難,步態呈八字或踩高蹺狀。臥地或下蹲時會將一條腿前伸。伴隨有食欲減退、羽毛雜亂、體質瘦弱、關節和腳爪腫脹變形、龍骨皮膚腫脹、發育遲緩等癥。剖檢可見病雞胸部龍骨初有大水泡,水泡內充滿黃色澄亮的膠凍樣粘液,在龍骨滑液囊、骨關節的腱鞘及肌肉之間會出現渾濁粘稠的乳酪樣黃白色滲出物。發病時間較長的還會伴隨腕關節、跗關節、髖關節等多出部位的相似性病變癥狀。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雞的關節具有明顯的發病癥狀,可根據病雞關節部位的腫脹及其他臨床癥狀進行診斷。或采用實驗室診斷方法。實驗室診斷常用分離出MS的方法確地病原,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則可確診為雞滑液囊支原體病。
3.1 重視病雞淘汰,防止本病傳播 雞滑液囊支原體治愈難度大,病情慢性感染極有可能持續終身。該病只能通過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而持續性使用抗生素會增加病毒的耐藥性,因而治療意義不大。養殖戶應重視對于雞滑液囊支原體病重雞的淘汰,對輕癥病雞采用抗生素隔離治療,來控制該病的水平傳播。對蛋雞通過淘汰病雞來凈化雞場的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毒,防治本病的垂直傳播。
3.2 病雞藥物控制,防止混合感染 對輕癥病雞飼養期間采用預防支原體病毒的藥物進行病癥控制,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種,來防治飼養期間發生大腸桿菌病、新城疫、雞傳染性鼻炎等混合性感染的發生,降低雞場雞的死亡率。
3.3 重視疫苗接種,提起預防本病 疫苗免疫是目前防治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最有效的途徑,因此雞養殖場應該按照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毒免疫的程序為雞接種疫苗。在接種疫苗的前3d連續在飼料中添加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來預防止在接種前雞發生支原體病毒的感染。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免疫程序參考如下:種雞免疫:在種雞15日齡時采用點眼的方法接種支原體活疫苗(F)1羽份。在種雞70-100日齡時采用點眼的防治接種支原體活疫苗(F)1羽份。在雞開產前。采用頸部皮下注射的方法接種支原體油苗,劑量為0.5mL/只。肉雞或蛋雞免疫:在雞15日齡時采用點眼的方式接種支原體活疫苗(F)1羽份。雞滑液囊支原體凍干苗只適合于早期免疫,不能用作應急免疫或支原體病毒與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時的免疫。本病免疫不能與新城疫、傳染性氣管炎、傳染性法式囊炎等呼吸道病同事接種,應錯開免疫。
3.4 科學飼喂,提高雞的抗病能力 由于雞滑液囊支原病治愈難,因此養殖戶在日常飼養中可通過調整飼料的配比,增加營養成分,適當的在飼料中添加增強免疫力的中草藥粉末來提高雞的抗病能力,科學的預防本病的發生。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可用大觀霉素和林可霉素的復方制劑、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等進行防治。大觀霉素和林可霉素的復方制劑與飲水混合給藥,用量為0.5g/L。四環與飼料混合給藥,用量為100-200g/t。土霉素與飼料混合給藥,用量為0.05%。金霉素與飼料混合給藥,用量為50-100g/t。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治療難度較大,一般很難徹底性治愈,因此預防意義大于治療。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視對患雞滑液囊支原體病雞的淘汰,防治防病在雞群中蔓延和擴散。飼養中,應將患病雞與健康雞進行隔離養殖,對健康雞定期添加營養物質,保持營養均衡,增強健康雞對疫病的抵抗力。對病雞在飼料中添加預防和控制該病的藥物,來控制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發展,以降低該病對雞生產力的影響,降低因病造成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