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玲/內蒙古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7400
牛巴氏桿菌病又稱牛出血性敗血癥。一般情況下都以體溫升高、肺部感染發生肺炎,并在大部分內臟均有出血癥狀。發病的主要病菌是多殺性巴氏桿菌。這種病菌對自然環境生存能力不強。干燥的環境存活2-3d死亡。在動物的血液和糞便中能存活10d。但是在動物腐敗尸體中能存活1-3月左右。在陽光直射和高溫情況下立即死亡。
牛巴氏桿菌病的病菌一般在健康牛的呼吸道里生存,當牛受到寒冷、過度疲勞、長途販運或饑餓等因素而牛的抵抗力下降時即可發病。牛發病后,病菌的毒力增加、這些病菌隨著牛的分必物、排泄物排出體外,污染環境、飼料和水源等,引起其它牛群感染。同時病牛和健康牛之間也可呼吸道感染。還有氣候突變和秋末冬初季節該病的發病率較高。所以天氣變冷或入冬前加強牛群的抵抗力,增加牛舍的保溫措施是防止該病發生起到關鍵作用。
該病的潛伏期一般2-5d,根據該病的臨床癥狀和發病過程可以分以下4型。
2.1 急性敗血型 發病牛體溫迅速升高到40℃-42℃,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呼吸困難,有的病牛腹瀉,糞便中帶血。急性敗血型的病牛一般不超過24h就死亡。這種死亡的牛,如果解剖看沒有特殊的病變特征。只能看見粘膜和內臟表面大面積的出血點。
2.2 肺炎型 這種類型比較常見,首先是病牛遇到呼吸困難,并且鼻子流出無色或帶血泡的黏液。如果叩診病牛兩側胸部均能聽到濁音區;聽診時可聽到支氣管呼吸音和啰音。因病菌感染肺部,病牛呼吸困難,很快窒息而死。
2.3 水腫型 病牛的胸部和頭頸部出現水腫。嚴重時發展到腹下,因病變部位的腫脹發熱,舌咽高度腫脹,引起病牛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2.4 慢性型 一般情況下都由急性型轉變而來,經過咳嗽、腹瀉、消瘦無力。
采集病牛的病變部位的組織和滲出液涂片,用堿性美藍染色后鏡檢。如果發現鏡檢涂片中均有兩端濃染的橢圓形的小桿菌,可以診斷為牛巴氏桿菌病。
4.1 藥物治療 主要用于抗菌素類藥物。如慶大霉素、磺胺嘧啶、硫酸鏈霉素等抗菌類藥物。使用這些抗菌類藥物時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中規定藥物來配備使用。在治療過程中可以看療效,如果病牛康復較慢,療效效果不佳可以調換其它藥物。也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增加些藥量,保證足夠的藥量和療程。
4.2 預防為主 首先要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和牛圈(舍)的衛生。增加一些草料或精料,加強牛群的抵抗力。同時要保持牛圈(舍)的清潔衛生,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如有發現病牛或者疑似病牛,必須立即嚴格隔離。對那些被污染的草料、牛圈(舍)及牛群經常活動的地方進行消毒。消毒藥品可以用于3%的來蘇兒或5%的漂白粉、10%的石灰乳進行消毒。在發生該病的地區或者老疫區,每年都要進行1次免疫。用牛出血性敗血癥氫氧化鋁疫苗每年注射1次,按照體重200kg以上的牛可以注射6mL,小牛和犢牛4mL,皮下或肌肉注射。
該病的發病高發期一般在秋末初冬季節,天氣突變或降溫時牛群的抵抗力下降而發病,建議廣大的養牛企業或養牛戶及時添加些草料或精飼料,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1、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增加牛圈(舍)保暖設施。集中飼養的規模養牛場對牛舍增加保暖設施,保持合理的溫度,并每天按時通風通氣。散養戶要加固棚圈盡量在背風的地方建舍并蓋好塑料布等保暖用品;2、經常對牛圈(舍)打掃衛生,要保持牛舍和活動場地衛生清潔;3、發現病牛或疑似病牛必須立即嚴格隔離、觀察、治療;4、被污染的草料、用具、場地、水源等必須及時進行消毒;5、進出牛必須嚴格進行檢疫,引進牛必須隔離觀察,等隔離觀察期結束并無發病臨床癥狀時才可混群飼養;6、避免在饑餓狀態下長途販運防止發生應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