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紅/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103
我國畜牧業在改革開放以來以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21世紀初期就體現了規模化、統一化的種牛、種羊的養殖模式,更趨于規范化、專業化的種牛、種羊獸醫防疫體系。這種模式對于推動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但它的弊端不容忽視。比如:有的養殖戶通過不科學的繁育等不合理的飼養手段來增加自身養殖場的收益,這樣不僅加大我國種牛、種羊的獸醫防疫難度,還降低了我國種牛、種羊養殖戶的收益,從長遠角度來講,更影響了我國種牛、種羊獸醫防疫體系的進一步建設。
2.1 建立科學的養殖場消毒制度 科學的養殖種牛、種羊,衛生條件尤為重要。養殖戶需要在進入養殖場之前必須做好消毒工作,更換衣服,并且穿戴好提前為養殖種牛、種羊準備好的專門的工作服,工作鞋,佩戴好工作手套、口罩等。在觀察種牛、種羊排泄物無異樣的前提下,及時將排泄物干濕分離,有序合理的處理種牛、種羊的排泄物。與此同時,也要做好圈舍的通風換氣工作,利用酸堿平衡的方式,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在清理排泄物和通風工作做好之后,更要對種牛、種羊活動和休息的圈舍和處理排泄物的工具進行深入的消毒,讓養殖場所清潔干燥,以減少有害病菌的滋生與繁衍。讓它們在干凈衛生的環境下健康生長。
2.2 規范我國種牛、種羊養殖戶的防疫行為,增強防疫意識 我國在畜牧方面的人才培養也是非常重視,在大學設立與畜牧業相關的專業,培養養殖相關的專業性人才,并把這些專業性人才投入到實際種牛、種羊的養殖中,讓這些專業性養殖人才對種牛、種羊的養殖戶進行定期的專業性的技能培訓,設立嚴格的分數考核,培訓后還要進行嚴格的實地考試,還對養殖戶的養殖場所進行定期檢查,在制度化之下,從行為和意識上改變種牛、種羊養殖戶固有的不科學不合理的養殖模式,讓我國種牛、種羊養殖戶的防疫行為得到很好的規范,更行成良好的防疫意識。
2.3 加強種牛、種羊養殖場的防疫工作的檢測 防疫人員通過多重手段加大對種牛、種羊養殖場的監測力度,從而更好的降低種牛、種羊養殖場的疫病的發生。防疫人員應當在疫病發生之前做好隨時出現問題的多種應急預案,隨時隨地實地觀察種牛、種羊的日常生活情況,確保種牛、種羊無異常,一旦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如無法解決,可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以防止種牛、種羊疫病對養殖場造成更大的危害。與此同時,要提前對種牛、種羊進行免疫接種,并且對接種后的種牛、種羊進行抗體檢測,以達到免疫的最佳效果。
2.4 完善科學的種牛、種羊免疫程序和免疫制度 我國對種牛、種羊接種的疫苗也有嚴格的要求,在獸醫科研單位研制前,做好完整的配備方案,研制中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研制成功后還經過科學的活體實驗來確定疫苗的免疫性能,如免疫性能合格再投入使用。杜絕生產劣質的種牛、種羊防疫疫苗,更杜絕這樣的疫苗投入使用。在對種牛、種羊接種疫苗前,要了解種牛、種羊的檔案,對種牛、種羊品種、體重、花色,以及接種前的身體狀況進行統計和存檔。接種時嚴格按照接種要求進行接種,并且對接種人員、接種環境、接種器具做好消毒,防止接種種牛、種羊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影響疫苗的效果。接種后,做好接種記錄,并且與接種前的檔案整合,把接種疫苗的批號、名稱等都填寫無誤,及時觀察接種后種牛、種羊的情況是否有異常,如有異常,及時解決,并記錄在案,方便防疫部門監測。
綜上所述,我國種牛、種羊防疫體系還不夠完備,我國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養殖場消毒制度,規范我國種牛、種羊養殖戶的防疫行為和防疫意識、加強種牛、種羊養殖場的疫病監測工作和完善科學的種牛、種羊免疫程序和免疫制度等方法優化我國種牛、種羊防疫體系的建設。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的解決我國種牛、種羊防疫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更好的增加我國種牛、種羊養殖戶的收益,從而增加我國畜牧養殖業的整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