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莎/湖南省衡東縣農業農村局 421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要求,尤其關注食品安全,去年因為非洲豬瘟影響,大批養豬場搖身一變成了養雞場,家禽養殖市場蓬勃發展,一大批養雞場涌現,其中以散養雞居多,一般存欄1000羽至2000羽,散養雞周期短,肉質好,雞蛋品質好,賣相也好,市場需求大,養殖成本不高,收益可觀,滿足了人們對禽肉,禽蛋品質的追求。另外,農村散養雞養殖也解決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為鄉村振興服務三農做了貢獻。
下面從五個方面闡述散養雞群產蛋期日常管理要點,保證雞蛋品質。
散養雞群在產蛋期對光照時間和強度比較敏感,產蛋期要求光照時間達到14-17h,實際操作以16h為宜。白天雞群在戶外活動,自然光照時間較長,到晚上回到雞舍后再進行人工補充光照,一般自然光照時間最長也只有14h,所以在雞群發育性成熟后需要逐漸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尤其在秋冬季要增加,刺激母雞性器官迅速發育,適時開產,并能達到產蛋高峰。
建議每周增加20-30min的光照時間,一直增加到16h維持不變,在逐漸增加光照時間的過程中不能突然延長,否則光照刺激過度也會使雞群激素分泌過多、卵泡發育過快、形成許多雙黃蛋、容易引起雞群發生脫肛和啄癖等現象。
由于外界自然光照強度較大,在舍內補充的光照強度也要保持在相近水平,照明燈泡之間的距離為2.0m、距離地面高度為2.0m,燈泡為60瓦即可達到光照強度的要求。
散養雞群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廣泛,在產蛋期生活環境溫度達到13℃~24℃比較適宜,夏季環境溫度高于26℃時,雞群采食量減少、產蛋率就開始下降。如果環境溫度升到35℃~37℃時,雞體內形成的熱量難以散發出去,極易產生熱應激,食欲明顯降低,產蛋率可以下降到30%~50%。所以夏季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可以在雞舍外面搭建遮陽棚,減少太陽直接照射或輻射產生的熱量,有條件的可以安裝濕簾結合縱向通風來降低雞舍溫度和緩解熱應激對雞群產生的危害。
冬季雞舍溫度低于-2℃時,雞體向外界散發的熱量太多難以維持正常體溫,不僅嚴重影響產蛋率,長期低溫下還會降低雞體抗病能力,誘發雞群發生各種疾病。所以在冬季需要增加防寒保暖設施,封閉雞舍所有縫隙,防止賊風入侵給雞群帶來嚴重的冷應激。同時增加供溫設施提高雞舍溫度達到或接近適宜溫度,減緩低溫給雞群帶來的不良影響。
散養雞群在產蛋期要求相對濕度達到60%~70%為宜。雞舍容易發生濕度較大的情況,不僅促使病原微生物加快滋生速度,增加與散養雞群接觸的機會,并且墊料容易發生板結潮濕、甚至發生霉變,致使雞群發生腿部病變或霉菌毒素中毒。所以需要及時開啟風機或門窗增加通風量,來降低雞舍濕度,保持地面和墊料干燥干凈,維持雞群健康狀況。在日常管理中應定期清除潮濕墊料和加強飲水管理,避免水槽漏水或溢水,維持雞舍濕度在適宜范圍內。雞舍內濕度也不能太低,否則容易引起粉塵飛揚,影響呼吸道黏膜的發育和健康,致使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
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措施:一清二洗三消毒四免疫五防護。每天雞群放出去后需要及時將舍內糞便清理出去,墊料發生板結潮濕的現象要趕緊更換新墊料,避免雞舍內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超標;及時清掃、清洗和消毒雞舍,減少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給雞群帶來的威脅;雞群飲水和吃食的工具也要經常清洗和消毒;做好雞群免疫,按照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注射;雞群放養的山地要保證沒有野生動物進出,定期除蟲害;根據養殖量合理設計雞舍,每天定期撿雞蛋,分類進行包裝,及時銷售出去。
散養雞群能從山上采食大量食物,但不能滿足產蛋期母雞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應定期給產蛋雞群補充飼料,主要是玉米、稻谷等,能保證雞蛋品質。另外可以根據雞群不同生長階段配制一些優質的全價飼料,不飼喂含有激素或抗生素的飼料,在整個產蛋期需要更換飼料時應逐漸加量飼喂,不能突然轉換,容易引起產蛋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