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蓉/云南省安寧市畜牧獸醫站 650300
近些年,隨著中藥研究的發展,中獸藥在動物臨床上的應用程度在不斷加深,并成為動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相對于西藥治療而言,大部分中藥的合理使用無藥物殘留和毒副作用,安全性較高。這一原因成為中獸藥在動物臨床廣泛用藥驅動力。加至中國長期以來積累的獸藥臨床用藥的經驗和較為完善的收益典籍,為中獸藥的使用提供了扎實的科學依據。僅《神農本草經》中收錄的中獸藥就多達365種,《本草綱目》中收錄的中獸藥多道1892種。雖然中國如此多的中獸藥典籍,但關于小動物的中獸藥用藥記載相對較少。研究中藥在小動物臨床上的應用對小動物臨床合理用藥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些年,中獸藥在小動物臨床上的應用范圍在不斷的擴大,應用程度也在不斷的加深。特別是寵物常見病的防治。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人的精神追求越來越豐富。為了滿足更高的精神追求,很多人都加入到了養寵物的行列中。長期飼養寵物不可避免要要面臨小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如寵物長期食用人的食物,可能引起腸道紊亂、皮膚過敏、脫毛等癥狀。這些疾病使用西藥用藥治療的效果并不明顯。而且經常性的使用西藥會對小動物機體造成傷害。中藥相對于西藥安全性較高,因此成為小動物常見病治療的最佳選擇。為了適應中獸藥在小動物臨床上的用藥需求,近幾年動物實驗室開展了大量的以小動物實驗臨床驗證和模型動物為主中醫基礎理論及應用的研究。從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已經驗證的動物模型超過150多種。其中包括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各種腑虛、血瘀證、肝郁證、寒證、熱證、溫病衛氣營血諸證等等的虛癥及實證模型。為動物免疫、消化、內分泌、生殖等系統及多器官的疾病治療提供了大量的中獸醫綜合治療和用藥方法。
根據中醫八綱辨證理論,小動物病證可以分為陰、陽、表、理、寒、熱、虛、實八類。小動物疾病的發生時因為機體相對平衡狀態被打破形成多種癥候。中醫將病因歸納為六淫、七情、飲食與勞逸三因。在小動物臨床用藥上,應該分析病癥、推求病因,在辨證求因的基礎上審因論治。以貓犬的消化系統疾病為例,常見有少食、吐食、便結、腹瀉等。少食多因胃寒所致,應遵循開胃健脾的原則,可以肉桂、丁香、砂仁、胡椒、山楂等中藥材開胃逐食。吐食多因胃寒脾虛所致,應遵循散寒補脾、理氣寬中的原則,以吳茱萸、廣木香、胡椒、甘草、砂仁、烏藥散胃寒、止吐、解毒、補脾。便結多因胃寒、脾虛造成的腸胃蠕動力下降,應遵循平胃、散寒、健脾的原則,以巴豆去殼入藥,來達到去積食、散便結的作用。腹瀉多因脾虛所致,導致腸胃免疫能力降低。腹瀉的病因更為復雜,臨床用藥需要結合病癥分析病因。寄生蟲病所致的腹瀉采用百步酊治療。真菌感染所致的腹瀉采用徐穎草、白鮮皮治療。此外,其他虛弱性疾病可采用當歸、黃芪、北芪入藥。肝膽疾病以茵陳入藥。在“君”藥的基礎上,依據“臣”、“佐”、“使”,再依據病癥變化和病情發展伍配藥材,加減處方用藥。
目前,中獸藥在小動物臨床上的應用雖然較為廣泛,但臨床治療效果卻存在較大的差異。用藥方劑雖然較多,但缺乏用藥的精準性,且部分方劑中忽視了用量的毒副作用。中獸藥中存在一些有弱毒的藥材,這些中藥材用量過大反而會適得其反。小動物臨床用藥的研究表明,中獸藥只有用藥準確、對證對因,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因此,我建議在使用獸藥治療小動物疾病時,要綜合分析小動物的癥候及病因,結合病因、遵守中醫基礎理論的用藥原則,來探索有效的治療小動物疾病的用藥方法。
貓、犬是中國家庭最常見的寵物。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貓、犬等小動物在中國家庭的占有比例逐漸的變大。腸炎、皮膚病是貓、犬等小動物最常見的疾病。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同樣是腸炎、皮膚病,卻存在病因上的差異。中藥在小動物臨床上應用,應該嚴格遵循中醫治療的基礎原則,分析病因,并以中醫理論為依據,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和用藥方法。只有做到對癥用藥、合理用藥,才能確保中藥在小動物臨床治療中的有效性,積累出豐富的中獸藥小動物臨床用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