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金/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51100
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2型(PCV-2)引起的傳染病。各年齡段豬均可發病,斷乳后多發,無明顯季節性。可與多種病原繼發或并發,混合感染后病死率增加,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現將某豬場一起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莆田市城廂區洪山豬場,該場共飼養母豬56頭,場內出現斷奶仔豬發病,發病仔豬33頭,病豬精神不佳,食欲減退,被毛粗亂,脊椎骨突出,呼吸困難,還伴有拉稀。發病率65%,死亡率50%。經詢問該豬場的主要免疫了豬瘟、偽狂犬、細小、口蹄疫病種。該場距離最近村莊約1km,舍內環境一般。用頭孢、阿莫西林等藥物療效不顯著。此次送檢病仔豬3頭,血樣16份。
仔豬40d左右出現先拉稀后消瘦,喘氣。大部分剛斷奶(35d左右)時,就出現拉稀,繼而發生喘氣、消瘦,直至死亡。
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心包炎,絨毛心;肺臟斑駁嚴重變形,為典型的喘氣肺,有纖維蛋白滲出;有嚴重的胸膜炎,腹膜炎;脾臟腫大梗死,邊緣鋸齒狀;有出血性腸炎。腎臟水腫,腎表面和皮質均有針尖狀出血點。
采集病豬血清,心、肝、脾、肺、腎及淋巴結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測。結果如下:
4.1 細菌學檢查 用普通瓊脂平板和血平板無菌劃線接種心、肺組織,37℃恒溫培養24-48h,觀察結果。有細菌生長。進行搖菌培養,做相應的藥敏試驗,結果如下:
敏感類藥物:氟苯尼考、乙酰甲喹
不敏感類藥物: 頭孢唑啉鈉、慶大霉素、恩諾沙星、阿莫西林、氨芐西林、林可霉素、諾氟沙星
4.2 病原學檢查 采用PCR檢測豬瘟、圓環病毒的核酸,結果圓環病毒和豬瘟的的核酸為陽性。
4.3 血清學檢查 用愛德士豬瘟、金諾圓環抗體Elisa試劑盒對送檢的血清進行抗體檢測,結果都為陽性。由于豬場未曾免疫過圓環病毒相關疫苗,所以可以判定有圓環病毒感染。
綜合以上發病情況,臨床表征,剖檢狀況及實驗室檢測結果可判定此次發病應是由PMWS引發,而后繼發細菌感染、豬瘟等疾病,才會導致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
治療方案:以補液、控制繼發感染、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及其他對癥治療為主。具體做法如下:1000g氟苯尼考(氟妙奇)+2000g多西環素拌料500kg,2次/d,連用7d。定期在飲水中投入保健藥品,多維按1:500濃度投飲水,必要時按1:1000加入黃芪多糖原粉拌料,連續7d。考慮新生仔豬進行豬瘟疫苗超免(廣東永順 高效苗 1頭份 一豬一針頭 2個小時后吃初乳)。同時加強環境消毒。1周后回訪,豬場生產情況較之前穩定。
現市面上有多種類型的圓環疫苗,但卻沒有哪一種疫苗可以完全預防和控制PMWS,所以要想減少此病的發生,應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
7.1 科學用藥,控制繼發感染 多數豬場人員易出現經驗用藥,一種藥物無效就換另一種,而且用藥劑量較大,易出現耐藥性,故可在疾病發生時,借助有效的手段,如:細菌分離和藥敏試驗等,科學合理的用藥,避免藥物濫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7.2 進行免疫監測,制定適宜的免疫程序 每個豬場都應該要有屬于自己的免疫程序,且不是一成不變的。目前建立免疫程序較科學有效的手段就是借助血清學的方法進行抗體水平的監測。因為免疫程序受母源抗體和自身抗體水平高低、免疫時間、免疫方法、疫苗種類、免疫次數和當地疫病流行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7.3 合理使用疫苗,減少病毒載量 近年來,各規模化豬場圓環病毒感染壓力依然存在,很多未曾免疫過圓環疫苗的豬場,抗體監測呈陽性,離散度大小不一。隨著免疫血清學的應用,抗體監測被提上日程,根據近年來一系列的監測結果發現,商品化圓環疫苗的使用可以顯著降低圓環野毒在體內的病毒載量,長期使用圓環疫苗后,基礎母豬的PCV2抗體呈穩定趨勢或在一定時間內呈下降趨勢。
7.4 注重環境衛生,定期消毒 PCV是沒有囊膜的病毒,和圓環病毒科的其他病毒一樣,對理化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所以應保持豬場內環境衛生,定期使用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如碘、氯、醛。
7.5 嚴格生物安全措施 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消毒處理,無關人員一律謝絕參觀。同時加強滅鼠、滅蠅等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