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 劉志清 李麗

年秋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發時期,無論白天黑夜,兒科門診里都擠滿了發熱的寶寶們。特殊時期,我們先把安全就醫提醒放在最前面。
帶寶寶安全就醫
醫院是多種病原體混合的場所。就醫的過程中,寶寶免不了接觸新的病原體。因此,建議父母盡量縮短帶寶寶在醫院停留的時間。
● 可以請一位家長提前到醫院掛號、排號,等快叫到寶寶的號的時候,再讓寶寶進入就診區。
● 就診后,馬上請其他家人帶寶寶離開小病號和家長們聚集的地方,由一位家長去繳費、排隊,需要寶寶進行檢查時再帶寶寶進入檢查室。
● 做完相關檢查后,就可以盡快帶寶寶離開醫院了。如果不太確定醫生是否需要寶寶再次檢查,可以帶寶寶在附近空曠場所或車里等候。
● 由一位家人等待檢查結果,并且拿著結果再到診室找醫生進行診斷、開藥等。
可見,在就醫的過程中,不必一直讓寶寶待在醫院里。但是所有到醫院的人,包括寶寶,要全程做好防護,戴好口罩,做好雙手消毒,回家后及時洗手、更換外衣褲,等。
正確看待發燒
寶寶的體溫與成人不同
發燒是一種生理反應,它實際上是體溫的異常升高。1歲以內寶寶的體溫通常高于大齡兒童和成人,這與嬰兒的體表面積與體重比較大以及代謝率較高有關。而且,寶寶的正常體溫在一日之內也是有變化的,清晨最低,下午晚些時候,也就是傍晚時可能最高。
發燒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益處
當人體的體溫升高后,可以減緩一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和復制,同時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派出更強大的免疫細胞進入血液系統,為身體匹配更強的免疫功能。
高燒確實會影響身體
但是,當寶寶的體溫上升到接近40℃時,確實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害處,比如免疫功能會逐漸消減甚至逆轉;高燒也會使寶寶感到不舒服,因為身體在增加代謝率,氧氣被大量消耗,二氧化碳產量增加,這會使寶寶表現出呼吸快,心率快。因此,幫寶寶科學退熱很重要,必要時也一定要帶寶寶就醫。
做好觀察和退熱
當寶寶突然發燒,家長會下意識地馬上帶寶寶去醫院。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發燒的寶寶,可能在醫生問診和檢查后,都會被建議回家繼續觀察和進行退熱對癥處理,并不會進行相關治療。
為何不馬上用藥還要繼續觀察?
引起寶寶體溫升高的原因很多,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僅僅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種。以下列出的都是引起發熱的常見原因:川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皰疹性咽峽炎、炎癥性腸病、免疫缺陷、尿崩癥、嗜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藥物熱等。有些疾病可能家長并沒有聽說過,但是它們確實在兒童發燒的原因中占據了很大比例。
在以上提到的引起發燒的很多疾病當中,寶寶的其他表現比體溫本身更能提示疾病的嚴重程度。根據不同的表現,醫生才能判斷和評估寶寶可能患有的疾病,以及選擇適宜的檢驗和檢查手段,因此,由父母幫助觀察發燒的寶寶的各種癥狀,在確診中就顯得更為重要。
到底需要觀察什么?
體溫的“熱峰”和“熱程” “熱峰”是指體溫最高時的溫度。“熱程”是指發熱的持續時間。熱峰和熱程的持續時間對于疾病的判斷會提供有用的信息。
皮膚狀況? 很多傳染性疾病除了體溫升高外,還會在發燒的不同階段(發燒前、發燒期間和退燒后)出現不同樣子的皮疹。根據皮疹的出現時間,皮疹的顏色,是否突出皮膚表面,出現在哪些部位,醫生會對疾病的判斷更加準確。
呼吸道癥狀?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高發,發燒的同時是否出現呼吸加快,呼吸困難,有沒有流鼻涕,咳嗽,是否有痰,痰的顏色,等等,都是重要的觀察指標。新冠肺炎的重要表現是出現呼吸道的癥狀,比如有干咳、呼吸困難,而較少出現鼻塞、流鼻涕等表現。
精神狀態? 如果發燒期間寶寶精神狀態好,正常吃和玩游戲,提示病情并不嚴重。而發燒期間精神不好,總想睡覺、不吃飯、拒奶等,即使體溫沒超過38℃,也提示寶寶的病情可能較重,需要盡快就診。
其他任何與平時不一樣的情況 比如尿黃甚至帶血、體重下降、眼睛發紅、口腔潰瘍、肚子疼、四肢疼、肛門發紅、淋巴結腫大,等等。
如何安全退熱?
多喝“水” 這里的水打了引號,是指廣義的水,包括稀釋的果汁、湯、粥、牛奶等等,只要寶寶能接受,盡量讓寶寶多喝,通過排尿帶走熱量。
不捂汗? 不要為了出汗而讓寶寶穿過多的衣服,防止熱量散發不出去,使體溫更高。
科學服用退熱藥? 這里的退熱藥包括對乙酰氨基酚(適合3月齡以上寶寶)和布洛芬(適合6月齡以上寶寶)。退熱藥的使用要按照體重而非年齡。具體的用量請參考說明書或遵醫囑使用。
做好居家護理,預防發燒反復
俗話說病從口入,實際上,口不僅僅指嘴,還包括了鼻子。因此全家人都要做好呼吸道清潔。
經常開窗通風,增加室內的空氣濕度,可以降低室內病原體的數量,從外環境上減少讓寶寶反復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危險因素。
平時家人在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回家后做好洗手、換衣等措施,并使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可以從內環境上降低讓寶寶反復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