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嫦



對話部分是小學英語單元的核心內容,對話課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課型,是學生實現真實交流的自然交際的重要途徑?!度私贪鍼EP小學英語》教材把對話課提到詞匯課前,打破了“詞一句一篇”原有的教學思路,然而很多教師還停留在先教學單詞,再到對話的模式,不敢人膽放手讓學生“飛”。經過實踐,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對話文本話輪明顯增多,語境更加完整,思維更加廣闊,更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一、開展師生互動,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互動是指師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傳統的對話教學通常是老師講,學生聽,或者師生開展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方式單一;出現冷場時,教學通常是讓優秀的學生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互動會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積極性與參與度低。在對話課中,我們不妨采用游戲、視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豐富的互動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激活學生思維,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1.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思考
課中采用游戲,有的老師認為較為浪費時間。然而將游戲融人英語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游戲不僅具有娛樂性、教育性、競爭性,還應具有思考性,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
2.豐富互動形式,增加思維機會
脫離了語境的對話教學,就是典型的a/b/a/b式,失去九語言的交際作用。所以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手段模擬出對話情境,讓學生在對話發生的具體情境中理解所學對話的意義。對于那些不便帶進課堂的實物,我們可以采用圖畫、模型、地圖等教具或幻燈、錄像、電視等電化教學設備,創設各種不同的教學情景和真實的交際場面。
豐富的課堂互動不僅能夠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多角度激發學生的思維。課堂活動方式不僅有師生之間的語言互動,還包括生生互動,生本的言語互動。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經驗,與學生開展豐富且有效的課堂互動,以增加學生思考的機會,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妙用主題圖,發教學生思維
對話課型的每個版面除了有相應的文本,通常都配有一個與之相符的主題圖,有的主題圖中蘊含的信息量還是比較多的,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需要學生和教師去發掘的。在顯性與隱性的信息中,都需要學生與教師發散思維,辨析圖片,為對話教學舔磚加瓦。
1.搭建語言框架,助力對話
[案例3]
在教學五下Unitl A Let's talk,學生剛接觸作息時間,而且作為新學期的第一節英語課,需要教師搭建語文框架,把信息梳理好,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學習中,從第一節課就愛上英語。筆者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Who arethey?Where is Pedro from?,鍛煉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和預測能力,同時解決了本課時將會談到的關于西班牙的作息時間,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時間表。有效地滲透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引出挖空文本,讓學生先討論答案,最后才給出關鍵詞讓學生填空,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再到合理地安排時間。
在思考討論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了解西班牙的作息時間,同時能與我國小學生的作息時間相區別,調動學生想深入了解異國風情的情緒。發展了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2.挖掘圖文細節,加深理解文本
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思維的發展推動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利用主題圖引導學生預測語篇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牛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語篇。
[案例4]
以六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為例,該文本討論的是Sarah,Wu Yifan和Amy在學校相遇并談論自己的寒假生活——在海南度假。筆者一開始通過微課介紹了海南的椰子、文昌雞、小數民族服裝、等文化信息,學生的視界就更寬廣,思維活躍起來,并向著海南的文化、學習、旅游等方面思考。接著筆者設計讓學生預測本文的主題圖。學生從主題圖讀出的信息除了有常規的五個“W”信息,Where did Amy go ?How did Amy go?What did she do there?還有學生能解讀出How was the holiday? Whodid Amy go with?從粉紅色泳衣比藍色泳衣大一點的圖片信息,學生讀出了who這一點,Because the pink one is bigger than the blueone. I think lt's mom's clothes??梢?,學生能通過觀察主題圖,挖出教師都沒預設到的信息。把顯性的圖片信息,變成了語言,從形象思維轉到了抽象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觀察、分析、究因等思維品質。這無疑是一次質的飛躍!
三、發散理解文本,深化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善于從多個角度審視、分析、理解、評判并積極回應別人的話題,做到開放、包容,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外話學習是語言力、思維力、學習力和實踐力綜合發展的過程。各種能力之間相輔相成。
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培養通用思維能力(如識別、理解、推斷),而且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英語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語本族語者)獨有或擅長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
[案例5]
對于不能提供圖片或是更抽象的材料,如生日的表達,我們就要更好地與文本材料打交道。以五下Unit4 When is Easter?Alet's talk為例(如圖六),在分析上下文之后,第一和第二個空都能輕而易舉地填寫,When is your birthdav? What will vou do?這兩個主句型。而第三個空,筆者讓學生開動腦筋,根據上下文的語言邏輯,推出答案。學生的答案有Noodles are delicious與書本相符。也有的學生正遷移Chinese noodles are yurnmy/tasty還有的學生能答出Noodles are my favourite.I like noodles very much. Beefnoodles are healthy等,筆者認為,學生的推新能力還是挺強的,他們的發散思維在觀察文本時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在接下來的文本建構中,筆者設計了五個選項,學生也能一下子找到相應的答案,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印象。發展思維,提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