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瓊弟

嘗試在學生讀前巧用“導讀單”進行指導,既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明晰閱讀的內(nèi)容,明確“讀什么”;讀中善用“研讀單”,設計一些有意趣性、指導性、思辨性等閱讀話題,搭建一些簡單好玩又有創(chuàng)意的思維支架,為學生深入閱讀提供幫助,既引導他們讀懂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發(fā)展、故事結構等內(nèi)容,讓學生讀中思,讀中記,懂得運用讀的策略,學會“怎么讀”,讀得深入。讀后妙用“拓讀單”,推薦相同及不同類型的書目,引導學生繼續(xù)愉悅地在書中邀游,延續(xù)讀書之航,享受“悅讀”之樂,進行深度的閱讀。
一、讀前用“導讀單”,明確“讀的內(nèi)容”——知讀
整本書閱讀,我們該指導學生明確“讀的內(nèi)容”,知道“讀什么”。在閱讀前,可以從書名、插圖、題目、目錄等欄目設計“導讀單”,引導學生進行預測,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猜想內(nèi)容,聯(lián)想人物,推想故事情節(jié),幫助他們開啟有效的閱讀之旅。
如《魯濱遜漂流記》六年級下冊課外閱讀導讀單中,筆者通過文字列提綱的形式,引導學生讀插圖、讀作者、讀目錄、讀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會從哪些方面去讀。在封面的插圖,設計“讀懂什么?想想為什么書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等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從插入的“目錄圖片”中,學生了解到書中的大概內(nèi)容有“流落孤島、救出土人、與野人惡戰(zhàn)”等驚險的故事,一下子如磁鐵般吸引了學生的注意。
設計“導讀單”,不僅能夠讓學生迅速把握書目所選的主題、主要的人物,更能有指導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明確“讀什么”,從哪些方面進行閱讀。而在導讀單中適當插入與書目相切合的“人物、精彩片段、精彩情節(jié)”等生動、直觀的圖片,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一拿到閱讀單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想馬上投奔到書目閱讀的海洋中。
二、讀中用“研讀單”,善用“讀的策略”——會讀
閱讀決定了一個人知識層面吸收的深度。故圍繞整本書閱讀“怎么讀”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設計閱讀單,才能幫助學生善用“讀的策略”進行高效閱讀呢?可以通過“研讀單”,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在成長中體會到積累的樂趣,推動學生進行深入閱讀。
“研讀單”的設計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原生態(tài)閱讀中,理清故事脈絡,把握人物、關注環(huán)境與細節(jié)等等,讓他們學會思索、學會反思,讓他們思辨的種子萌發(fā)。同時,讓他們在研讀中,養(yǎng)成邊讀邊記,邊讀邊寫的良好習慣,讓他們習作的種子也在生根。
(一)用“研讀單”,直擊核心主題
如果學生花了很長時間填寫一張“研讀單”,而他對書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還在書的“外圍”打轉,那么這張“研讀單”的性價比就不高。
設計“研讀單”,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直奔書目主題,直擊核心價值,感悟書目所蘊含的意蘊、內(nèi)涵。一張好的“研讀單”,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真擊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的問題,所想表達的核心情感,所想表達的核心價值。
(二)用“研讀單”,抓住文本特點
我們也可以抓住文本的特點來設計研讀單,比如抓住故事里的轉折、抓住人物的變化、抓住故事里的矛盾、抓住表達特點、抓住角色的動機、抓住故事里的巧合…這樣的研讀單可以引導孩子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感悟文本的主旨,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用“研讀單”,清楚人物變化
每一本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就是人物。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形象,直接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理清每部作品的人物關系尤為重要,特別是很多小說中人物眾多,理清人物關系就能幫助學生更準、更好地讀懂故事。
所設計的“研讀單”,要有啟發(fā)性,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中重要人物性格的變化、情感的變化、思維的變化,思考人物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我研讀,相互討論、交流,慢慢品味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2.用“研讀單”,明晰情節(jié)發(fā)展
一部好的作品,肯定有著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因為這樣的情節(jié),不僅引人人勝,對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還是展現(xiàn)出入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題的重要手段,生動而深刻的情節(jié),成為一部作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筆者借助“研讀單”,引導學生從書中獲取信息,認真閱讀,及時了解,隨時調(diào)整,了解書中情節(jié)“走向”。
好的作品中,會加入“反差、假象、錯覺、懸疑、驚悚、對比、巧合、誤會、意外、突變”等元素,讓情節(jié)牽動人心。我們所設計的“研讀單”正要有針對性地抓住這些富有色彩的元素變化,解讀作品情節(jié),了解作品的秘密。
3.用“研讀單”,領悟表達方法
一本好的書,要表達深刻的人物,曲折的情節(jié),那巧妙的寫作手法就像推動器一樣的,讓作品更富有色彩。用“研讀葷”,幫助學生挖掘文本的寫作手法的奧妙,能幫助孩子閱讀更有效。 我們可以根據(jù)書目中文本的類型有很多,如民間故事、小說、人物傳記等,不同的文本,需要老師潛心去讀,用心去想,為各種文本設計出“量身定做”的研讀單。尤其是遇到學生對形象、情節(jié)等理解出現(xiàn)膚淺、偏差或分歧時,所設計的研讀單,更應該注意精設一些有挑戰(zhàn)性、思辨性、意趣性的話題,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正確去感悟人物形象、情節(jié)波瀾等魅力。
(三)用“研讀單”,記精彩抒感觸
整本書閱讀是一種積累,一種成長,一種“日常的生活”,引導學生勤動筆,常思考就像助推器,讓學生閱讀更得法、更持久、更愉悅。要想閱讀落到實處,采取靈活的方式,在研讀單中,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性的摘抄、記錄、抒寫想法是必不可少的。
1.讀中記,記中讀,記下精彩之處
當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句式、段篇,下筆如有神、辭直義腸,奔馳放達,任憑吞吐。故此,我們用“采蜜研讀單”的方式,加插一些積累、撰寫等欄目,引導學生養(yǎng)成記好詞佳句段,寫下自己讀書感受。
如《愛的教育》采蜜研讀單,筆者設計“我最喜歡的詞語”“我最喜歡的句子”“我想說”的欄同,學生一下子變成讀這本書的主人,鼓勵學生用真心、真意去字里行間去發(fā)現(xiàn)這些好詞、佳句、美段,并把自己心里最大的感觸寫下來。寫了之后也不忘提醒學生與全班同學分享,把研讀單積累的材料再次重溫、強化積累。
引導學生以閱讀為依托,完成“研讀采蜜單”的同時,關注文本語言,有效地品味語言,品味文章,吸納語言文化氣息,揣摩語言規(guī)律,習得寫作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讀中評,評中讀,抒寫真情實感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們總會產(chǎn)生很多不同的想法。適當設計“書評研讀單”給了學生一個宣泄口,讓他們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出來;也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依據(jù)情節(jié)走向、人物變化等來關注故事背后作者的想法。
如讀完成長小說《親愛的漢修先生》后,讓學生抒寫自己在閱讀中“原來——后來——現(xiàn)在”想法的變化,同桌交流,全班分享,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在這過程中,學生記錄了自己成長的足跡,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們在閱讀中直面困難,尋找自己,關照自己,確認自己,反思自己,努力克服,珍視生活。
當然,“書評研讀單”可以安排在一本書讀完一部分章節(jié)后,分模塊加上“書評研讀單”,最后讓學生整理成一篇小文章,填與在習作紙上。也可這張“單”安排在讀完全書后,讓學生在撰寫書評、讀后感等方式落筆沉淀,并進行成果分享。
3.讀中品,品中鑒,豐富精神世界
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閱讀中,借力“研讀單”,有效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培養(yǎng)他們鑒賞的能力,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如學生讀完《愛的教育》后,以“波紋圈”的形式設計“研讀單”,在填寫中思索,小組交流、研討中,漸漸懂得“感受愛一一奉獻愛——傳承愛”,讓“愛”的種子在學生心中不斷擴散,不斷延續(xù)。
這張“研讀單”,巧妙而直觀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激發(fā)閱讀后產(chǎn)生的“愛”的連鎖反應,深化“愛”的內(nèi)涵,有效提升他們的欣賞、鑒別能力,豐富情感。
閱讀本身是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孩子的閱讀之旅就是經(jīng)歷個性化的認知、感受、體驗、建構的過程。閱讀中的研讀單,致力于搭建一些簡單、有趣又有創(chuàng)意的思維框架,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框架去思考他們所閱讀的東西,記錄他們的想法。同時,研讀單有意識引導學生將整本書中隱含的學習資源提取出來,既展示每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又帶領他們走近作者,走近人物,走近作品。
三、讀后用“拓讀單”,延續(xù)“讀的習慣”——拓讀
小學高年段,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不斷增強,他們對于文質(zhì)兼美的書籍更加期待,這時對讀物的選擇要體現(xiàn)“多樣性”“價值性”。推薦的書目要主題多元、體裁多樣、內(nèi)涵豐富,我們更多地給他們推薦不同類型的名著進行閱讀。
(一)“一本”拓讀“另一本”
要大力推進兒童閱讀,要千方百計把閱讀抓出實效。筆者首先落實從一本書的閱讀帶動另一本書的閱讀,繼續(xù)帶領學生感受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
比較是人類的重要思考方式。借助“研讀單”,學生比較出作品的異同之處,發(fā)現(xiàn)后心中油然而生一份大喜悅,激活思維,也加深對兩部作品的理解。
(二)“一本”拓讀“多本”
以一帶多的拓讀方法,更大限度地達到閱讀拓展延伸的功效,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閱讀天地。
如引導學生閱讀完《愛麗絲漫游奇境》后,引入“拓讀單”,讓學生從熟悉的主人公愛麗絲說起,回顧小說的有趣、夢幻,帶領學生去讀更多的幻想小說《綠野仙蹤》《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以一帶一,以一帶多,在閱讀拓展單的指引上,帶動學生進行同類閱讀,不斷擴展閱讀,不斷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景,豐富他們的思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不管是“導讀單”,還是“研讀單”“拓讀單”,恰到好處地給整本書閱讀指導注入“活力”,像明燈一樣指引學生從“知讀一一會讀一一拓讀”發(fā)展,實現(xiàn)閱讀的有效性、長久性。但這“三單”也不可能一成不變,要結合書目的特點,結合讀者的要求,適時、適度、適量地調(diào)整與完整,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探知故事元素,進行梳理統(tǒng)整閱讀策略,學會鑒賞評價,展開創(chuàng)意表達……這樣,才能有效地帶領學生體驗閱讀樂趣,拓張閱讀寬度,拓升閱讀的高度,使閱讀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自主行為,使閱讀生成從澄澈走向充盈,使閱讀走向“悅”讀,走向深度閱讀,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