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圈層和壁壘,涉及醫療的產品,更需要長期的行業知識、背景的積累。這里面涉及太多的門檻,生產場地、質量認證體系、專業人才,以及不同國家法規的規定等。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外行人沒有三五年的沉淀,僅抱著投機的目的去做生產,其實風險很大。
首先,也許在疫情的突襲下,海外客戶找不到貨源,在短時間內會盲目的病急亂投醫,但是他們會很快調整過來,并從理性的角度上要求供貨平臺必須正規,且能保質保量。
其次,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加強對于醫療防護用品的生產和出口的監管。那些小作坊或者拿著假證的廠家,基本上就沒有生存空間了,這個魚龍混雜的市場也會越來越清晰。
此外,目前,海外防疫產品的市場需求已經沒有之前那么強烈,或者說國外的需求可能并不像我們所聽到的那么大。比如,外商采購需求實際為100萬,但他們會放出口風到1000萬,因為采購量越大,可以越接近真實的底價。如此消息傳播,可能就會被夸張解讀為上千萬的需求。
不過,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出海的醫療防護產品,代表著中國的品質、品牌和形象,所以更要堅持產品品質,追求品牌形象,這也是企業品牌的布局和推廣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