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酈薇
如今,飼養寵物已成為一種時尚,寵物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從可愛的小貓小狗,到溫馴的烏龜兔子,都是陪伴我們的好伙伴。其實,飼養寵物在我國歷史上由來已久,如果我們回到唐代,把當時貴族們飼養的寵物聚集起來,足夠建立一座龐大的動物園呢!這座動物園里會有哪些珍禽異獸呢?唐代的貴族們和這些動物之間又發生了哪些趣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誰是獵人的好幫手
唐代貴族們的業余愛好有很多,其中最受推崇的莫過于騎馬打獵了。而打獵時貴族們最經典的造型就是“牽黃擎蒼”。中國國家博物館里就收藏有一件絞胎釉陶狩獵騎馬俑一位獵手跨坐在馬上,右手擎鷹,左手持食,正專注地喂鷹,馬鞍后還放著打獵獲得的獵物。
唐代設有大型鷹坊,由專人管理,鷹坊中飼養著各種獵鷹。那里最常見的是蒼鷹,它的眼睛是黃色的,善于捕捉野雞、兔子等小型獵物。鷹坊中還有種體形較小的獵鷹叫鷂(yao)子,它動作敏捷迅猛,人們喜歡用它獵取鵪鶉和生活在灌木叢里的小烏。除此之外,鷹坊中還有一種體態優雅的名叫鶻(hu)的獵鷹,它擅長捕捉野鴨等水禽。
《朝野僉載》一書中曾講到唐太宗養了一只白色的鶻一一“白將軍”。這個“白將軍”可是個獵烏好手,它常常把獵物趕到皇帝的宮殿前,再當著主人的面把獵物一一擊落。唐太宗因此把這座宮殿取名為“落鷹殿”。此外,“白將軍”還承擔著信使的重任,經常往來于都城長安和東都洛陽遞送信件。
誰是愛“吐槽”的冠軍
除了猛禽,還有一種乖巧可人的小烏也得到了唐代貴族們的青睞,那就是鸚鵡。
在古代的隴山(今寧夏、陜西、甘肅交界處)中曾棲息著一種會說話的“神烏”,它們就是今天鸚鵡的祖先。到了唐代,來自林邑(今越南地區)、盤盤國(今泰國地區)、南天竺(今印度地區)的使者又帶來了五色鸚鵡和白鸚鵡等珍奇的品種。
據文獻記載,楊貴妃曾養過一只白鸚鵡,取名“雪衣女”。這只鸚鵡絕頂聰明,一首詩主人念上幾遍,它就能記住。更有意思的是,《新唐書》里還出現過兩只愛“吐槽”的鸚鵡。貞觀年間,林邑的使者向唐太宗進獻了兩只鸚鵡,這兩只鸚鵡剛從溫暖的東南亞地區來到長安,一時難以適應,天天嚷著“好冷”“好冷”……唐太宗不勝其擾,只能下詔把它們遣返回國。
因為當時的人們喜歡鸚鵡,所以當時的工匠經常將鸚鵡的紋樣裝飾在銅鏡的背面,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就收藏有鸚鵡狻猊(suanni)紋鏡、大唐西市博物館收藏有鑲嵌綠松石螺鈿鸚鵡紋銅鏡等。

誰是棋局“神助攻”
除了狩獵時攜帶的獵犬,唐代有種可愛溫馴的小狗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這就是拂秣犬。“拂秣”是當時唐人對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稱Ⅱ乎。據說,拂秣犬從東羅馬(今土耳其一帶),經過高昌(今新疆吐魯番)被進獻給唐朝皇室,在唐代貴族中掀起了一陣養狗熱潮。貴婦們請畫師給自己畫像時都要把家養的拂秣犬一起畫進去,以示炫耀。這幅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名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日方簪花仕女圖》。其中有一位女子拿著拂子在逗弄小狗,這只小狗搖頭擺尾,憨態可掬,很可能就是口自們剛才提到的拂秣犬呢!
拂秣犬十分機靈,在《酉陽雜俎》這本書里就記載著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正與親王下棋,貴妃抱著一只小狗在旁觀戰,眼看唐玄宗要輸,貴妃故意放開小狗,小狗一躍跳上棋盤,把棋子都打亂了,小狗搗亂正好讓唐玄宗避免了輸棋的尷尬局面。據專家們推測,這只“神助攻”的小狗正是拂秣犬。

誰陪皇帝去上朝
大家都知道,猴子算是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之一,它們聰明機靈,很通人性。但你能想象嗎,有一天,猴子竟然穿上官服,做起了大官!這樣的事可不只出現在《西游記》里,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唐代,猴子也是深受貴族們喜愛的寵物。唐昭宗就曾馴養過一只猴子,它非常聽話,會像人一樣穿衣和磕頭行禮,還會各種雜耍把戲,常常把唐昭宗逗得哈哈大笑。唐昭宗整天把它帶在身邊,上朝、回宮都片刻不離。
唐昭宗實在是太喜歡這只猴子了,一天,他讓猴子穿上了五品以上官員才能穿著的官服和官靴,給馴猴人也賜予了官職。為此,當時很多讀書人都憤憤不平,有個叫羅隱的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意思是說辛苦讀書的人還不如耍猴人,逗得君王開心一笑就官袍加身了。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唐代的陶質猴首人形俑就是這個傳奇故事的最好寫照。
此外,唐代貴族還飼養獅子、孔雀、鴕烏等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這些動物不僅代表著唐代貴族富有情趣的娛樂生活,更折射出一個奇幻瑰麗、開放包容的盛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