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
在曹楠決定復讀的同時,學校對班級設置進行了改革,將復讀生平均分配到每個班級。改革后,每個班級60人左右,其中復讀生大概有二三十人。
曹楠猜測學校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讓應屆生和復讀生互相激勵、互相學習,從而提高升學率。這之前,學校為復讀生設置復讀班,偶爾有復讀生插班到應屆生班級。
2019年6月,曹楠以應屆生的身份參加高考,當年河南省本科第二批錄取分數線是385分,她的成績是405分。面對這樣的結果,她心有不甘,雖然達到了二本分數線,“但只能考慮一些三本的學校,可以報的省外院校并不理想。當時父母想讓我報師范類院校,可是我又不想當老師。”
“再來一年”的想法縈繞在曹楠的腦海里,她決定填報一些錄取分數線較高的院校:“撿漏一下,錄上了是我運氣好,錄不上我就回去復讀。”最終她滑檔了,于是決定復讀。得知情況后,父母對她說:“我們尊重你的意愿,既然你選擇了復讀,就要好好學習,不能浪費這一年。”
曹楠選擇的復讀學校是她高中就讀的公辦學校,也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口碑非常好的高中。學校根據高考成績分層級向復讀生收取學費,分數越低需要繳納的學費越高,應屆學生的學費是2800,而復讀生最高要繳納6700元。在交了4200元后,曹楠正式開始了復讀生涯。
“我們有好的高中,卻沒什么好的大學。”當地學生常常調侃自己“生不逢地”,要在“高考大省”河南省參加高考。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河南省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15萬,約占十分之一,而省內只有2所雙一流大學,分別是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
每年高考過后,不少河南考生選擇“再來一年”。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參加高考的115萬考生大軍中,復讀生人數為46萬,占比約為40%。曹楠回憶道:“當時跟我一個考點的同班同學基本都復讀了,大概有9個人。”
對于河南的復讀生來說,選擇學校不是什么難事。曹楠選擇回到母校是因為想回到熟悉的地方,不愿再花時間去適應新環境。
再次進入高三教室,曹楠發現班上有不少熟悉的面孔,有4位是之前班級的老同學,還有2位是之前隔壁班的同學。更讓她高興的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也在復讀,我倆一個班,很多心事都可以向她傾訴。”
曹楠有很多心事:“怕自己太看重分數,又調整不好心態。也怕自己與新同學處不好,畢竟班上有復讀生也有應屆生。”但她不會把自己的焦慮和擔心告訴父母,而是選擇自我消化,或是和好朋友聊聊。
第一年高考,曹楠的數學成績是87分,理綜成績未過百。復讀后,她決定在理綜上多花點時間,并制定了目標:“至少要拿一半的分數。”對曹楠而言,復讀的壓力主要來自理綜,“我比應屆生多學了一年,但還不如很多應屆生”。學校安排的周考,對曹楠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她害怕看到自己的成績和名次。
“復讀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我也承受不了再來一年的壓力。我當時就想,即使考得沒有第一年好,我也一定不會再復讀了。”
2020年7月,曹楠再度走進高考考場,這一次,她的成績是456分,而當地二本分數線是418分。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曹楠有些后悔自己作出的復讀選擇,因為省內排名并沒有提高多少。等待錄取結果的過程并不好過,曹楠回憶道:“第一年是期待,沒錄上也沒事。第二年更多的是焦慮,擔心錄不上。”
“好在結果還算令人滿意。”曹楠最終被第四志愿院校錄取,入讀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身邊復讀的同學多半取得了滿意的回報,有的如愿進入醫學院,有的錄上了理想的專業,有的去到了向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