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弛
歲月如梭,當初我忐忑懵懂地站上講臺,如今已滿19 個春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教育部相繼提出“教育獲得感”之概念。作為默默耕耘多年的園丁,我的教師職業獲得感在哪里呢?細細想來,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職業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管理的性質,做好班主任是教師鍛煉管理能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必由途徑。
作為班主任,從事班級管理的獲得感主要來自3 個方面:一是在學生行為、紀律管理方面,在集體中教育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例如,與學生通過民主討論制訂符合“民意”的班規。二是在班級學習管理方面,主要著力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例如,通過樹立典型、故事分享、言語激勵等方式,讓學生建立信心,形成向上進取的斗志。同時,在班級里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并且指導他們組建團結互助的學習共同體。三是在組織和開展文體活動方面,通過積極開展活動來形成班級凝聚力。例如,在軍訓和校運會中,我與學生并肩奮戰,我所帶的班級先后奪得“先進班排”稱號等榮譽,學生在激動興奮之余,對我的管理也愈加信服和配合。
總之,班級管理的優化需要教師具備足夠的管理智慧,它與教師的敬業態度、對教育問題的敏感度以及探索精神有關。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學是教師的“主業”,也自然是職業獲得感最主要的源泉。工作第一年,我任教高一年級4 個班的化學課,第二年同時任教高二年級和初三年級,第三年則任教高二年級和高三年級,3 年任教過15 個班級。雖然工作量很大,但是我“苦”中作樂,將之視為個人提升的良機。長期的鍛煉使我快速提升教學技能,積累教學經驗,勝任教學工作。
學校看到了我的進步與成長,有意推薦我參加課堂展示。工作第一學期即執教了一次校級公開課,我展示出了熱情與沉穩,較圓滿地完成任務。第二個學期,我又被推薦執教市級公開課,在更大范圍內展示和鍛煉自己,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市教研員陸子君老師贊揚我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此后,他更是有意培養我,如讓我參與命題、編寫資料、執教更多公開課等。目前,我已多次開設市級、省級講座,參加各級公開課、教學比武。2020 年,我被聘為南通市高中化學專家組成員。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長期的錘煉和鉆研中,我傳道于學生、論道于同行、行道于業內,教學業績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擴大,成就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尤其值得自豪的是,我曾經能叫出所任教的全年級400 多個學生的名字!總之,提升教學業績需要教師有“嚼得菜根”的精神,有面對困難、主動迎接挑戰的勇氣,有善于自我總結、反思和提升的能力,還要有善于借助平臺不斷提升自我的行動能力。而這些,都是教學工作獲得感的主要內因。
對一名教師而言,從新手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就是教學風格和思想的形成。與很多年輕教師一樣,起初工作時我關注的是如何順利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至于實現的途徑、課堂的生態、師生的情感體驗等則很少考慮或者難以顧及,也就很容易造成滿堂灌、一言堂的情況。
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閱歷的不斷豐富,教學自信也隨之不斷提升,我在教學風格上也敢于自我突破,逐漸變得自然、灑脫、從容,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也更加隨和。經過反復思考和提煉,我將所任教的學科定義為“正面、情感人文化學”,希望化學學科教學營造的是寬松愉悅的氛圍,力求表現的是大氣、自信、幽默、樂觀的風格,呈現的是生動、美麗、正面積極的化學,是具有人文關懷的化學,是學生樂之、好之的化學。在教學思想和風格提煉的過程中,我不斷撰寫自己的心得,并且投稿發表、與同行分享,產生了更大效益,得到更多收獲。
教學風格的成熟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歷和反思、總結的意識,需要教師有“永不知足”的態度。教師不僅需要對自我個性有較為準確的認知和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求,同時也需要在與學生、同行的交往中不斷強化和完善。當教學風格走向成熟時,我們的內心是安定的、美好的,使獲得感不斷增強。
作為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知心”老師,我享受到了來自他們的信任與期待。正是在我樂于分享、學生樂意接受的過程中,師生間變得更加親近和融洽。這些我自以為的幸福,在外人看來也許微不足道,這種幸福及其所帶來的獲得感正是教師職業所特有的。做一名同學喜愛、家長認可的教師,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情感素養和人際交往能力,善于關注他人的內心需求,善于走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能夠憑借出色的工作業績、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打動人。
在對物質生活質量的追求與日俱增的時代,我們教師要依靠不斷成長的教育智慧為自己創造更多精神上的滿足與幸福,并讓它長久充盈我們的職業生涯,乃至永久駐存于我們的生命記憶之中,讓我們在工作的每一天都收獲著、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