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允詩
美術教育是公認的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優化幼兒美術教學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幼兒的美術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反復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他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顯得至關重要。
一次,我帶領幼兒們外出進行寫生活動,幼兒們興致高昂,卻不知該如何繪畫。我引導幼兒們找到一處喜歡的景色,讓他們用眼睛“拍”下來,并將其畫下來,最后看誰“拍攝”得最好。很快,幼兒們紛紛捕捉到了自己眼中獨有的景物特寫。新穎的繪畫教學方式激起了幼兒對繪畫的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的能力。
興趣教學法能夠讓幼兒畫出來的作品活靈活現,讓幼兒告別千篇一律的涂鴉式繪畫,每幅作品都彰顯了幼兒的個性特色。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情境,以多姿多彩的場景給幼兒全新的繪畫感受,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繪畫興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教師在活動中應與幼兒拉近距離,在充分民主、尊重與和諧的氛圍中實現積極的師幼互動,引導幼兒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繪畫活動,從而掌握繪畫技能,實現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次繪畫活動中,一名幼兒畫了粉色的湖水引發了幼兒們的爭論。“水應該是藍色的。”“不對,水是沒有顏色的,應該不涂顏色。”這時我沒有著急介入,而是等幼兒討論結束后才問道:“你們是從哪里看到有顏色的湖水的呢?”“我們小區里面的湖水就是綠色的。”“我見過臭水溝,里面的水是黑色的。”這個時候,幼兒們開始回憶自己見到的景象,善于歸納的幼兒恍然大悟:“水其實有好多顏色。”
繪畫活動結束之后,我又給幼兒們講了關于湖水顏色的知識,既保護了幼兒的想象力,又增加了幼兒的基本常識。最重要的是,這節課發揮了幼兒的主人翁精神,他們時刻能感受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因而更加重視和珍惜這種學習體驗,使繪畫課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快樂的活動。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更應該給予幼兒陽光般的溫暖評價,讓幼兒感受到尊重和賞識。
一大早,妙妙來到幼兒園有點不開心,原來她畫了一幅畫沒有得到媽媽的認可。我看了妙妙的畫后問妙妙:“呀,你給大樹穿衣服了?你是怕大樹冷嗎?”“不是,因為媽媽最喜歡穿黑衣服了,所以我就給大樹也穿了黑衣服。老師,你覺得漂亮嗎?”“漂亮,老師看到了你對媽媽的愛。”妙妙開心地去游戲了。
許多家長喜歡用自己的審美眼光來衡量幼兒的作品,將自己的標準強加在幼兒身上,忽視了幼兒的心理特征。其實,幼兒的作品是一種心理的外化,家長期待的應是幼兒馳騁的想象力。我們要善于從幼兒的作品中尋找幼兒的思維方式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多跟幼兒交流,聽聽他們的心聲,就會發現幼兒的想象力是如此豐富。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感覺到被重視并充滿自信地進行繪畫活動。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思想在新時代的幼兒教學中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教師應該從思想上重視陶行知先生的教學思想,并積極將其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讓幼兒的學習生活煥發出個性色彩和生機活力,全面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