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剛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受教育者學會生存和生活,能夠立足社會。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作為生存手段,如何規劃這份工作,正是實施職業生涯教育需要關注的問題,并且,這也是一個貫穿于教育過程始終的問題。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生涯教育未能深入地開展,淺析原因,既有認識上的,如有些人認為此時開展生涯教育為時尚早,畢竟離學生走向社會還有十多年;也有政策上的,缺少自上而下的具體指導意見,包括教師的配置和專業性的指導,不完善不規范;還有就是家庭、社會對生涯教育理解、支持不夠——家長的意識和眼光有局限,而社會可提供的機會不多、場所不多、方式不多。這需要政府層面進行“打通”,讓家校、家社、校社的合作順暢,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恰恰最需要進行生涯教育的引導,要在他們心中播下“一堆”職業的種子,這是當前基礎教育轉型發展的重要命題。
小學生涯教育理解為生涯啟蒙更為貼切,其目的是幫學生從小樹立起關于各種職業的概念,增加對不同職業的了解,理解職業價值,逐漸形成職業意識和學生自己的價值觀,主要目的是起到導向作用。高燕定先生在他一本書的自序里說道:“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時代,家長、教育者和全社會都應該把孩子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發展指導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大人們,尤其是家長,應該科學、理性地引導孩子思考未來、樹立理想、練好本領、迎接挑戰。”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從小規劃學生生涯的意義。
山東省青島市在2019 年出臺了《青島市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試行)》,2020 年又出臺了《關于開展職業啟蒙和體驗教育的指導意見》,文件的總體目標中明確了小學階段要側重生涯啟蒙,主要通過觀察、模仿、游戲等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興趣愛好,初步建立自我認知,從常識層面了解社會常見職業及需求,提高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對未來的好奇與向往,樹立正向的生涯信念。文件對生涯教育的主要任務也做了明確:一是指導學生探索和發展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和個性特征,接納自己,建立自信;二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適應規則,學習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系;三是指導學生了解常見的行業分工及內容,明確職業多樣性和必要性,形成積極向上的勞動觀;四是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班級和社區事務,承擔力所能及的任務,獲得對社會和生活的真切感受和理解,感知健康正向的職業道德規范。
兩個“意見”的發布,為區域性落實職業生涯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據,學校的實施方向更加明確,任務更加清晰。
我校根據青島市的文件精神,將國家育人目標、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校“和美教育”的辦學理念結合,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核心,強調五育融合發展,進行核心素養的校本表達,包括“美德、美智、美體、美情、美行”五方面,以“培育身心和諧發展的時代和美少年”為育人總目標統領課程構建。其中“美行”包括勞動、研學、志愿服務、綜合實踐等,是我校生涯教育的具體落地形式。
生涯啟蒙教育課程的設計主要從“自我認識”和“職業體驗”兩方面出發,擬定生涯課程的具體內容、目標,并在不同階段有側重地予以實施,從而使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職業知識逐步加深,這個過程不是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而是讓學生開始有職業意識的萌芽。低年級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自己以及學習生活習慣有良好的認識,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具備與他人互助合作的生活能力,知道周圍常見的職業類型。在中高年級階段,則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學會共同合作和人際互動的技巧,如學會觀察不同職業類型和了解具體工作內容及其工作價值,了解職業與生活的關系等。
我們將“勞動教育”的開展作為生涯教育的基礎,將勞動教育寓于日常、寓于家常、寓于社會實踐之中,同時利用各種方式,最簡化、最大化、最優化地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掌握技能、增強意識的前提下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態度,增加對職業的體悟和熱愛,初步產生對職業理想的向往。
常規勞動促發展。學校中最常規的勞動就是每天的值日,這也是最狹義的勞動教育。打掃衛生對應的職業體驗是“清潔工”,學生在輪值過程中不斷強化對愛護環境重要性的認識,萌生為他人服務的責任感,也體驗到衛生清掃讓學習生活環境變得整潔有序而帶來的快樂。基地勞動對應的職業體驗為“農民”,在學校開辟的“青青果蔬園”實踐基地,學校將種植區分給各班,由教師、家長在實踐課或班隊課上帶領學生栽種,學生照料生長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照顧莊稼的快樂與艱辛,感受到了生命成長的喜悅,體會到尊重勞動的意義。
家務勞動長本領。家務勞動在小學生的生涯教育體驗中同樣不可或缺,學生在家里就可以體驗到多個職業崗位,如清潔工、廚師、飼養員、小管家、環保員、監督員等。學校根據年齡和認知特點對家務勞動進行了分層:一年級有垃圾分類、掃地拖地、洗手帕、整理書包、洗水果等;二年級在一年級的基礎上增加任務數量、品種,如洗夏天的簡單衣物、疊衣服等,女生學會自己扎頭發;三年級開始,慢慢增加了一些簡單電器的使用,如洗衣機、電飯煲的使用,會洗碗筷,養一盆花等;四年級要學會簡單的超市購物、整理自己的房間、會燒簡單的菜、養小動物(如小魚、小龜)等;五六年級逐步學會照顧別人,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人,將家務的服務點擴大到全家,并學會家務、理財。
實踐勞動助成長。社會實踐勞動,我校定義為社會公益類活動以及志愿服務活動等走出校園的勞動,付出體力的、奉獻愛心的、職業體驗的等都在此范疇,是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也是生涯教育的最直接形式。此類活動可以以學校為主導,也可以依托家委會組織,為學生打開了一個認識世界的大門。如垃圾分類行動及宣傳、植樹護綠、共筑碧水藍天、扶老助困等,都是實踐勞動的主要內容。
小學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也是職業生涯發展的早期階段。學校生活占據著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階段,結合小學生自我認識還不充分、職業認識比較模糊的特點,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體驗、實踐的機會,多播撒種子,使學生在不斷體驗中領悟生涯發展的積極意義,在自我潛能的開發過程中樹立正確的自我發展觀。我們相信,生涯教育一定會讓學生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