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時 洪
《3 ~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中明確闡述了游戲是《指南》落實的方式及存在的價值。游戲作為幼兒喜愛且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也是教師了解幼兒、指導幼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一扇窗戶。教師應認真學習《指南》精神,做好幼兒區域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工作,更好地支持幼兒發展。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將空間進行區域劃分并提供相應場景與活動材料,供幼兒根據自身意愿選擇區域、活動材料、活動伙伴等進行游戲的一種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活動區域雖然大小不一、種類各樣,但都承載了“教師、幼兒、環境”這三大要素。按照區域活動的目的性劃分,一般可以分為:學習型區角和游戲型區角。學習型區角主要依靠幼兒進行實物操作;游戲型區角更多來源于幼兒對生活的觀察與再現。但是學習型區角和游戲型區角并非無法跨越,恰恰相反,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幼兒進行區域游戲時,教師首先是一位觀察者,需要擁有細致的觀察力和及時準確的預判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擔當的角色不應是幼兒活動方案的決策者,而是資源的豐富者及活動的啟發者和支持者。”首先,教師在活動前期仔細甄選材料,再在幼兒的游戲過程中觀察這些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便于他們使用?能否幫助幼兒提高游戲水平?能否激發幼兒的興趣?還需要做哪些調整和補充?其次,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以便了解區域環境與活動材料是否適宜。教師應通過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游戲狀況及與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內容,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介入。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時,要結合對幼兒的日常觀察及游戲的現場觀察,給予適時的支持。如果教師缺乏日常觀察的積累,不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征與興趣點等,就貿然介入,往往會破壞幼兒的游戲狀態。例如,對于性格比較急躁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加細致、有條理的游戲活動,并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以培養幼兒的耐心。再如,面對區域游戲中可能會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教師要迅速判斷幼兒能否獨自或協助教師進行處理,以保證幼兒的安全。
為了實現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多使用間接指導的方式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間接指導是指教師通過具有暗示性的指令、動作或安排等幫助幼兒更加順利地開展游戲。例如,在進行“過家家”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不知如何發展游戲情節,教師可以提議:“你們的‘小寶寶’是不是有點餓了?”引導幼兒進入“過家家”的下一環節。另外,教師可指導家長在家中對幼兒進行間接指導。如家長可以在幼兒的可視范圍內進行勞作,或者讓幼兒一同參與,幼兒可以從中學習到“娃娃家”游戲的一些操作環節??偟膩碚f,間接指導可以減少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的影響,適用于幼兒調動已有經驗或者是進行知識遷移就能完成的游戲活動。
直接指導是指教師在觀察幼兒區域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直接的介入指引。直接指導并不代表教師可以貿然打斷幼兒的游戲活動,干預幼兒的游戲行為。而是建立在有效觀察的基礎上,教師要先對是否需要直接介入做出判斷,再適時給予指導。通常在幼兒出現安全因素、游戲朝不合理或不文明等方向發展時,教師需要前去直接指導。直接指導的語言應具有啟發性,讓幼兒在理解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
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教師是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細致入微的觀察加上適宜的指導策略,將幫助我們成為一名更加合格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