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熱潮下,微博的社交性、廣泛性使得政府公開的信息傳播速度極快,與傳統方式相比,其信息傳遞的影響范圍巨大。政務微博屬于政府行政部分內容,其開通、管理與應用都應遵循依法治國的戰略要義。依據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政務微博的開通和使用在政務信息公開功能上受條例規范,但在具體行政實踐中相關主體、信息、程序缺失行政規范。政府在使用政務微博依法行政時應清晰化行政主體、標準化信息傳遞、高效化行政公開程序,進而規范化信息公開制度。
關鍵詞:政務微博;信息公開;政府行政;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D63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0-0036-02
作為新媒體時代的社交產物,微博屬于公共的網絡平臺,讓用戶在虛擬的社交空間里實現全民性的信息共享。微博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逐漸影響到了政治領域,進而逐步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促進政府與群眾互動交流的便捷渠道。隨著微博全民影響力日益增強,政府機關緊跟網絡熱潮開通官方政務微博,利用專屬的在線網絡平臺公開政務信息,傾聽民眾建議,以此實施政府行政行為。2019年5月15日,國務院正式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則[1]。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新媒體載體,政務微博受該條例規制。但是在具體行政事務中,由于法律的穩定性與社會行政實踐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政務微博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多有抵牾,進而出現了缺失行政規范的現象。
一、政務微博發展現狀
與傳統方式的人際交往不同,網絡社交現如今成為人們偏重的生活方式。緊跟新媒體時代的浪潮,微博逐漸成為新時代的信息資訊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時代進步,政府緊跟時代潮流更新了行政方式。
湖南省桃源縣政府的官方微博,是我國開通的首家政務微博。自此,“北京微博發布廳”“上海發布”和“中國廣州發布”牽頭,帶領其他省市政務微博陸續運行,進而積極推動了全國各地政務微博的開通和運用[2]。近些年來,政務新媒體開始對政務微博進行因地制宜的關停整合,并且根據地方特點創新政務微博的實踐范圍,獨特、適合、滿意的政務微博發展正在穩步前進。
如圖1所示,政務微博數量從2011年開始逐步上升,2011年到2015年間每年的政務微博數量以萬為單位迅猛增長。而2015年至今,政務微博數量增長速度較為緩慢,逐步趨向穩定態勢。政務機構官方微博數量發展趨勢較為明顯,2019年我國政務機構官方微博與2013年相比增長了72 024個。而公務人員微博數量在2013年至2019年無較大波動,趨勢呈現一定的穩定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2019年一季度政務微博影響力排行榜》中,政務微博各個地區發展格局繼續保持平穩狀態。各省份政務微博競爭力排行中,名列前五的分別是四川、江蘇、安徽、山東、廣東[3],不僅如此,其余各省份的不同行政機構的微博也在發揮著獨特的微博影響力,政務微博的影響力熱度只增不減,這表明政府新型行政方式產生的效果較為卓越。處于網絡社會的新媒體浪潮中,政務微博已經成為新時代政府行政方式的一次突破性創新,其開通和運用是政府與人民近距離交流的新路線和新方法。
二、政務微博信息公開行為行政法分析
作為客觀的事實存在,政務微博是靜態的社交網絡平臺,同時也是政府網絡問政的公開載體。政府機構由于部門工作、行政需要而設立政務微博,進而與民眾取得溝通聯系。與“中介”“平臺”的概念不同,政務微博行為在行政法層面是動態的,其動態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運用行政職權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信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行為相對人產生影響并對信息發布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法學角度下,“發布”成為該行政行為的核心要素,政務微博的開通和使用具備其自身的法律行政、效力、程序。行政信息公開是行政主體基于國家行政管理權范圍,通過法定的行政形式和程序,主動將行政信息向指定的行政對象公開的法律制度,同時也是政府實施政務微博行為的主要目的[4]。《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在進行政府信息公開時應該保證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信息公開依照條例規定已經成為政府各級行政機構的法定義務和責任。我國頒布的《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指出政府網站內容建設和信息發布審核仍需加強,政府新媒體應在健康環境中有序發展[5]。因此,強化政策的監督與落實,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也是政府運用網絡平臺安全、有序地進行信息公開的根本保障。
三、政務微博信息公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行政主體問題。基于法律和條例規定,政務微博的行政主體應當遵循法律的規范化,其名稱的設定應當與機構名稱相匹配。然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政務微博開通的主體是政府機構及公務員,但是進行認證政務微博的命名隨意性較大,部分微博名稱與機構關聯度較弱,與此同時,微博的操作主體缺少規范化的管理,這與行政主體所應代表的規范性不匹配。
2.政府信息問題。信息公開的客體是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將政府可公開的信息界定為行政機關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能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但是對于政府信息的解釋太過模糊,不利于政府信息的規范化發布。在具體政府信息的篩選中,政務微博的實際管理人員在對公民發布政府信息時,由于不明確本部門微博的內容范圍、用詞標準等,時常會出現損害工作部門形象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公民信息的保護也是政府信息的重要職責,而在政務微博正常運行的過程中,由于對信息的疏忽,微博傳播速度過快,搜索力度較強,從而導致某些公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因此,政務微博的信息內容標準性問題應得到充分重視。
3.程序適用問題。政務微博使用和發布的行為屬于行政信息公開中的行為,此行為應當受到法律法規對行政行為的程序的控制。在具體突發事件處理中,政務微博時效性極強,很快便可以將事件的原因和處理結果予以公布,公民可以及時了解到時事政治。《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對于政務微博的發布程序沒有特殊的規定,但是規定了行政機關在信息公開前均需要經過信息發布保密機制層層審查,這勢必會延長公布時間。這些規定便會與微博時效性沖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政府的角度是要維護社會的穩定,對信息的發布需要重重篩選和審查;而從公眾的角度來看,對事實的真相更為關心。所以政務微博在程序規定上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不適用。
四、政務微博信息公開規范化發展的對策
1.明確政務微博行政主體。政務微博是政府部門為及時發布信息、傾聽人民的呼聲和訴求,并且與其良好溝通的重要渠道。政務微博行為作為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行政行為,依照法律普遍性規定,行政行為主體必須為行政主體,在微博的開通和操作上,政務微博的行政主體需要進行明確。因此,政府需設定相關法規嚴格審查政務微博開通及操作主體,各級行政主體也應當建立起關于政務微博的協調聯動機制,設定專門的培訓機構、嚴格的考核辦法來對微博操作員進行訓練,全面提升微博運行主體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
2.建立政府信息內容標準。政務微博發布內容需建立規范化的標準,明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政府信息公開范圍,并且對信息公開內容進行審核,保證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因此,在政務微博信息公開時,政府機關應充分考慮到內容的合法性,注重對公開信息的分類和篩選。在此基礎上,應建立對于政府信息標準的規章制度,限制政務微博信息公開的隨意性。其次,完善對公民信息中的隱私保護政策,在需要進行公民信息公開時,政府人員應事先取得公民的同意,降低因觸犯隱私權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3.設計高效的政務微博程序。公正、嚴密的程序是我國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作為政府行政的新方式,政務微博應設計高效行政程序,依照程序行政,對人民負責。政務微博具有時效性,與傳統紙質媒體不同,在新媒體浪潮下的行政程序應當符合高效率的辦公要求。我國行政機關在政務微博平臺辦公時必須保持程序與效率的高度平衡性,在設計政務微博信息公開的行政程序時應當明確、簡便及高效。在政務微博申請開通時,應審核主體身份,審核不通過不予開通,不賦予行政權力。在政務微博發布信息時,審查是否符合內容標準,符合后予以發布。信息公布之后,加強政府與公民的互動交流,行政機關應在平臺中傾聽民意,并積極回復公民訴求。對以上程序加以明確規定,使我國的政務微博行政程序更加規范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N].法制日報,2019-04-16(9).
[2]嘉琛.政府發言人探索微博時代“新群眾路線”[EB/OL].人民網,(2011-11-24)[2020-04-19].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6378223.html.
[3]2019年一季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EB/OL].人民網,(2019-05-21)[2020-04-19].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9/0521/c209043-31096157.html.
[4]張玉玲.政務微博的行政法探析[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4.
[5]胡建淼,馬良驥.政府管理與信息公開之法理基礎[J].法學論壇,2005,20(4):13-20.
①數據來源:2011—2014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
收稿日期:2020-05-10
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2019年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民族地區在線教育平臺發展研究》(CX2019SP111)
作者簡介:趙冉冉(1997-),女,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