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麗麗 伊俊美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OAE復篩未過嬰兒的中耳功能、ABR、DPOAE檢測結果的應用性。方法 方便選擇2018年5月—2019年8月該院收治的88例耳聲發射(OAE)復篩未過的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根據嬰兒的中耳功能將其分為對照組(中耳功能正常,1 000 Hz鼓室導抗圖有正峰)和觀察組(中耳功能異常,1 000 Hz鼓室導抗圖無正峰),兩組各44例,對這些嬰兒的聽性腦干反應(ABR)、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結果 兩組嬰兒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聽性腦干反應(ABR)檢測分級情況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查通過率29.55%低于對照組65.91%,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661,P<0.05)。結論 對于OAE復篩未過嬰兒進行相關檢查可以發現其中耳功能和ABR檢測結果沒有明顯關聯,和DPOAE檢測結果存在關系,可以為后續的應用分析提供參考。
[關鍵詞] 耳聲發射復篩;嬰兒;中耳功能;聽性腦干反應;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應用性
[中圖分類號] R322.9+2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11(a)-0075-03
Applied Analysis of Middle Ear function, ABR and DPOAE Test Results of Infants Having not Passed OAE Re-screening
QI Li-li, YI Jun-mei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Center, Binzhou,Shandong Bin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Binzhou Children's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analyzing middle ear function, ABR and DPOAE test results of infants who have not passed the OAE re-screening. Methods 88 cases of infants who have not passed the re-screening of otoacoustic emission(OAE)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se infants were conveniently included from May 2018 to August 2019,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sorted and analyzed. Infants middle ear function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ormal middle ear function, positive peak in 1 000 Hz tympanometry) and observation group (abnormal middle ear function, no positive peak in 1 000 Hz tympanometry),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and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 of these babies. 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 were sor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istortion produc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pass rate of otoacoustic emission examination was 29.5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5.91%.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11.661, P<0.05). Conclusion For infants who have not passed the OAE re-screening, the relevant examination can find that the ear func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ABR test results, and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DPOAE test result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application analysis.
[Key words] Otoacoustic emission re-screening; Infant; Middle ear function;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Applicability
新生兒聽力損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出生缺陷,其發病率要高于其他的先天性疾病,達到了1‰~3‰左右[1]。其中中耳功能異常是常見的癥狀之一,造成這樣的原因較多,主要有遺傳因素、孕期宮內感染、中耳腔中殘留有羊水和間葉細胞、在吃奶后出現溢奶情況等[2]。中耳功能異常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臨床檢查,再根據檢查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來對嬰兒進行治療, 改善其中耳功能情況[3]。在臨床上一般是通過1 000 Hz鼓室聲導抗測試對其中耳功能進行診斷[4]。該院為提高對于耳聲發射復篩未過嬰兒的認識,方便選擇2018年5月—2019年8月該院88例OAE復篩未過嬰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臨床資料的整理分析,對比中耳功能正常和異常嬰兒的區別,以此來探討分析OAE復篩未過嬰兒的中耳功能、ABR、DPOAE檢測結果的應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88例耳聲發射(OAE)復篩未過的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根據嬰兒的中耳功能將其分為對照組(中耳功能正常,1 000 Hz鼓室導抗圖有正峰)和觀察組(中耳功能異常,1 000 Hz鼓室導抗圖無正峰),各44例,所有的嬰兒家長均對該次實驗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男性嬰兒25例,女性嬰兒19例;年齡在3~9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5.14±1.01)個月;耳聲發射(OAE)復篩未過情況為單側13例,雙側31例。觀察組男性嬰兒26例,女性嬰兒18例;年齡在3~9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5.09±0.97)個月;耳聲發射(OAE)復篩未過情況為單側12例,雙側32例。兩組嬰兒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復篩未通過情況等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進行實驗。
1.2 ?方法
聽力測試:在對嬰兒進行聽力測試之前,先由耳鼻喉科醫生對嬰兒的雙耳進行詳細的檢查,排除其他的影響因素如外耳道耵聹等。為防止在檢查的過程中嬰兒出現躁動,不配合的情況,需要在檢查前使用鎮靜催眠藥或者水合氯醛進行鎮靜處理,然后再對其進行詳細的聽力學測試。
聲導抗檢測:使用聲導抗儀對嬰兒進行檢查,選擇進行1 000 Hz探測音聲導抗測試。將檢測的數據進行整理,其中起點為200 daPa,終點為400 daPa,將起點和終點之間的測試結果鏈接成一個圖形,根據圖像的情況,對檢測結果進行分類。將圖形中有正峰作為中耳功能正常,將圖形中無峰作為中耳功能異常,該次實驗中的嬰兒情況為有44例為中耳功能正常,有44例為中耳功能異常。
聽性腦干反應(ABR)檢測:對嬰兒進行聽性腦干反應檢測,使用的是客觀聽覺測試平臺系統進行檢查,其具體內容為先對嬰兒的皮膚進行清潔、脫脂,使用的物品為濃度為75%的酒精和磨砂膏。在完成清潔和脫脂后將儀器的電極片固定在嬰兒的前額接近發際線處、眉心和兩側的乳突的位置。對極間電阻進行測量,保證其電阻≤5 kΩ。使用插入式耳機插入嬰兒的耳朵內,對其進行聲音刺激,使用的刺激聲為交替短聲,刺激聲的聲強從80 dB nHL開始,遞減或遞增,其中遞增的終點為97 dB nHL,刺激聲的速率為21.1次/s,疊加次數為1 024次,帶通濾波為2 000~4 000 Hz。對于嬰兒的最小刺激聲強進行檢測,將其作為聽性腦干反應的反應閾,根據反應閾的情況對嬰兒的聽力損失程度進行分級。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檢測:對嬰兒進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測使用的也是客觀聽覺測試平臺系統進行檢查,按照相關的流程對嬰兒進行檢查,其設定情況為兩初始音頻比f2/f1為1.22,該次檢查的刺激聲強度L1、刺激聲強度L2和排斥聲級分別設置為65 dB SPL,55 dB SPL和20 dB SPL。在該次檢查中將本底噪聲>6 dB SPL為畸變產物耳聲發射的引出標準。其檢查評定標準為在7個頻率中有4個以上的頻率引出了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則將其診斷為通過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測,這7個頻率分別為500 Hz、1 000 Hz、2 000 Hz、3 000 Hz、4 000 Hz、6 000 Hz和8 000 Hz。
1.3 ?評價指標
聽性腦干反應檢測分級:根據嬰兒的ABR檢測結果對其聽力損失程度進行分級,具體的情況為聽力正常-ABR反應閾≤30 dB nHL;輕度損失-30 dB nHL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測:對兩組嬰兒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查結果進行整理分類,對兩組的通過情況和為通過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等級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嬰兒的聽性腦干反應(ARB)檢測分級情況比較
通過對兩組嬰兒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其結果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聽性腦干反應(ABR)檢測分級情況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嬰兒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通過情況比較
通過對兩組嬰兒的臨床檢查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其對比結果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通過率更低,未通過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人體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并且有著其獨特的特點。健康的新生兒在出生后就有較為健全的聽覺,但是有些嬰兒由于各種原因會導致其聽力出現損失,出現出生缺陷[5]。對新生兒進行耳聲發射篩查可以將其中具有聽力損失的嬰兒篩選出來,再對其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查,明確其病因,好對其進行精準有效的治療,盡快讓其恢復健康[6]。
聽性腦干反應(ABR)是一種短潛伏期電位,在臨床上主要是對人體的聽力損失情況進行檢查,再結合其他聽力學檢查結果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患兒的聽力損失情況[7]。主要是用于檢查患者/患兒是否有耳蝸后病變,其應用較廣的疾病有傳音性耳聾、梅尼埃病、聽神經瘤、診斷腦干病變等[8]。通過這種檢查可以客觀地將患者/患兒的聽力反應閾檢查出來,為患者/患兒疾病的診斷提供參考。該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中耳功能正常和異常的嬰兒在聽性腦干反應檢查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中耳功能對聽性腦干反應的影響不大,中耳功能異常不會影響聽性腦干反應的反應閾值。
聲發射是指一種從材料內部產生的一個瞬間態彈性波,而耳聲發射是一種產生于耳蝸,經聽骨鏈及鼓膜傳導釋放入外耳道的音頻能量。通過相關的儀器可以對人體的耳聲發射進行檢查,通過對檢查結果的整理分析可以對患者/患兒的耳部疾病和聽力缺損情況進行診斷[9]。由于耳聲發射的產生和檢測需要依賴與耳蝸外毛細胞和中耳的傳導結構,所以發生了這類病變的患者/患兒很難檢測到耳聲發射,比如傳導性耳聾癥。所以對患兒進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檢測可以對其耳蝸的耳聲發射情況以及中耳的傳導情況進行反映。該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查通過率29.55%低于對照組65.91%,中耳功能正常的嬰兒通過畸變產物耳聲發射檢查的占比更高(P<0.05)。這與蔣中莉等[4]的研究結果:高危組的復篩通過率及聽力損失診斷通過率41.67%明顯低于無高危組59.67%(P<0.05),基本一致。這說明中耳功能異常的嬰兒,其中耳傳導功能也出現異常,會對耳聲發射的傳導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OAE復篩未過嬰兒進行相關檢查可以發現其中耳功能和ABR檢測結果沒有明顯關聯,和DPOAE檢測結果存在關系,可以為后續的應用分析提供參考。所以OAE復篩未過嬰兒的中耳功能、ABR、DPOAE檢測結果具有較好的應用性,可以為后續的治療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周怡,劉海紅,龍越, 等.聽力篩查未通過嬰兒的中耳功能與ABR、ASSR及DPOAE檢測結果的相關性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9,27(2):144-147.
[2] ?馬春霞.聽性腦干反應(ABR)在新生兒及嬰兒聽力檢測中的應用價值[J].心理醫生,2018,24(4):84.
[3] ?李天潔,梁建梅,王向東,等.23763例新生兒聽力篩查聯合耳聾基因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 38(9):1054-1057.
[4] ?蔣中莉,段煉,唐強, 等.未通過新生兒聽力初篩嬰幼兒361例聽力結果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10):1539-1540.
[5] ?段麗艷.新生兒聽力障礙的主要原因與聽力篩查干預的重要性[J].中國保健營養,2019,17(17):333-334.
[6] ?段傳新,吳丹,張華.1268例聽力篩查通過嬰兒的隨訪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0):2281-2283.
[7] ?楊燕燕,楊偉偉,郭明麗, 等.不同程度妊高征早產兒與非妊高征早產兒 聽力篩查結果比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9,27(3):323-325.
[8] ?楊燕燕,楊偉偉,陳晶,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前期對足月新生兒聽力的影響[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8,25(10):538-540.
[9] ?楊燕燕,楊偉偉,陳晶, 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前期病變程度對嬰幼兒聽力情況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2):221-225.
(收稿日期: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