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娜貝蘇

看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天,一條饑餓的蛇爬進了一家木工店尋找食物。當它經過地上的鋸子時,身體被鋸子割傷了一點。它憤怒地轉過身去,一口咬住鋸子。結果鋸子絲毫無損,它卻把自己的嘴也弄傷了。
蛇更加憤怒了,紅著眼睛,沖上去用力地把鋸子纏住。最后它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也沒有傷害到鋸子,反倒是自己被鋸死了。
可憐的蛇至死也沒有明白,殺死它的并不是鋸子,而是自己失控的情緒。
生活中,我們也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有人憂思百結,不斷內耗自傷,有人脾氣暴躁,因一時沖動釀成慘劇。
說到底,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情緒買單。
前段時間,我有位朋友因為乳腺問題,做了一個大手術。后來她跟我感嘆道:“30歲以前,總是習慣將所有的事情放在心里,工作不順、感情糟心,被瑣事壓垮了內心。直到大病一場,才知道生氣也會毀掉一個人的健康。”
中西方醫學都認為:身體的慢性疼痛,除了外界的傷害,絕大部分是內在的壓力和心理問題造成。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的負面情緒。
暢銷書作家何權峰曾在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知名大學心臟學系主任心臟病發作,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撿回一條命后,他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人生。住院的3個月時間里,他整理出關于生活的很多心得,最終總結為兩條生活守則。這兩條生活法則,并不是什么養生秘方,只是非常簡單的處世方法:
守則一,別為芝麻小事耗力氣;守則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生活總是麻煩追著麻煩,如果任由情緒牽連而把日子過得如一團亂麻,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正如羅翔教授所說:“對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對不可控的事情保持樂觀。”
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作家劉娜曾說:“情緒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槍口其實是對準了自己。”
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糟心的事情。有人為一些小事糾纏不休,微不足道的口角,最后演變成拳腳相向;也有人遇到急事就心態爆炸,把小事醞釀成了巨大災難。然而狂怒過后,一切的后果終究需要自己來承擔。
前兩天,看到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有一對父子因為生活不順在酒桌上發生爭執,竟然朝著對方身上互潑白酒。兩人越吵越激烈,最后父親竟然用打火機點燃了兒子,只在一瞬間,父子倆就燃成了火人。最終,父親被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兒子也被嚴重燒傷。
面對這樣的結果,兒子心里肯定懊悔萬分,但無論再怎么惋惜,父親也不會再回來了。
梁實秋曾說:“血氣沸騰之際,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放縱自己的情緒,它就一定會以最痛的方式來懲罰你。
心理學家戴維斯教授曾對近1000人做過跟蹤調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激烈的壞情緒當中,會導致家庭失敗、事業糟糕,或者把好事弄得一塌糊涂。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老張是公司的老員工,原先一直在市場服務部,工作挺賣力,就是脾氣太暴躁,經常因與客戶發生矛盾而遭到投訴。他身體也不太好,一次在崗位上突然發病,住了一個多月的院才回來上班。
總經理想讓他調養身體,所以把他調到了物流科,老張得知后氣得暴跳如雷,覺得這是領導在給他穿小鞋。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體不好,跟長期出差有關,而且換到這個崗位,待遇也沒降。
本來是一件好事,但他卻因此跟領導大吵了一架,非鬧著要辭職。辭職后的他,開過飯店,后來卻因屢次跟顧客吵架而關門大吉。做過不同的生意,都因為控制不住脾氣,賠得血本無歸。
有句話說,人這一生,贏在寬容,死在脾氣。有些人過得不好,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被情緒左右。
早前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什么?有個高贊回答說:“即便內心波濤洶涌,表面也能云淡風輕。”
總結成四個字就是:情緒穩定。
前段時間,看了羅振宇的一個采訪。當被主持人問及“你有什么難過或者不好接受的事嗎?”
羅振宇笑著回答說:“我現在的人生里沒有所謂的情緒,只有發生了什么問題,和怎么解決問題。”
簡短的一句話,智慧盡顯。
生活中活得成功的人,都是管理情緒的高手。
老子曾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控制情緒,是處世的智慧,更是人生的修行。不困于心,不亂于情,方能自在安然。
林語堂在文章中有一段話,我深刻認同:“一個人心地干凈、思路清晰、沒有多余情緒和妄念的人,是會帶給人安全感的。因為他不傷人,也不自傷,不制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