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立
若干年前,我參加過一陣子演講俱樂部。俱樂部每周聚會一次,會員有機會發表各種演講,其中一種叫Table Topics,也就是即興演講。主持人事先準備一些題目寫在小紙條上,會員走上臺,從桌上抓起一張小紙條,馬上以此為題發表一兩分鐘的演講。
我對這個即興演講避之唯恐不及,偶爾參加都要鼓起極大勇氣。有一次我硬著頭皮走上臺,用顫抖的雙手打開小紙條,上面的題目是:如果你可以給少年的自己幾點忠告,你會跟他說什么?
我一邊沒話找話拖延時間,一邊腦子飛轉,慢慢把我想到的最主要的幾點說了出來。第一是重視健康,第二是建立和身邊人的良好關系,第三是永遠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這場演講出人意料地成功,被評為當天最佳即興演講,讓我非常驕傲。
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幾年后突然想起,仔細回味,雖然當時似乎慌不擇言,但竟然好有道理。即使我有世界上全部時間,可以神定氣閑地擬一篇稿子,也不一定比那天脫口而出的三點更切中要害。
就拿健康來說吧。對我們中年人來說,健康的重要是顯而易見的。擁有健康的少年常常被父母、師長耳提面命,對健康的重要在理論上有認知,但并無切身體會。如果有一個信賴的人,比如穿越回來的中年自己,跟他們現身說法,可能也不算多余,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以前較少提到的是心理健康。正如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受基因和環境影響,也可以通過鍛煉來維護和改善?,F在很多朋友積極宣講重視心理健康,不可諱疾忌醫,非常有意義。但同等重要的,是未雨綢繆地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落入生病的地步。
幾年前,腦神經科學家Jill Taylor寫過一本書。她因中風而失去部分認知能力,康復的過程有點像是一個成年人在較短時間里重復了童年時期經歷的成長。她發現在形成習慣思維模式這件事上,人是有選擇的。你既可以任由令人沮喪的負面想法恣意生長,也可以果斷地掐斷它們的花芽,不允許它們橫行蔓延,占據主導地位。
她把人的腦子比喻成一座花園。花園里既種鮮花,也長雜草。我們必須經常清除雜草,修剪打理,花園才能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我們的腦子難道不是比一個花園更重要嗎?如果里面有讓我們形成病態腦神經回路的想法經常冒頭,難道不是應該盡量把它們清除嗎?
建立和身邊的人的良好關系也是人生幸福的奧秘之一。世界上所有愛胡思亂想的人都會琢磨人生的意義。其實人生本沒意義,所謂意義都是自己賦予的,而最常被賦予的兩種意義是愛和成就。
我們從和身邊人的良好關系中得到最多滿足;反過來,人生最痛苦的也是和身邊的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關系毀壞和破裂。
當然人的潛力很大,可以同時追求很多東西。對成就和對愛的追求,兩者之間并不矛盾。我們都聽說過“三頭六臂”的人生贏家,指哪打哪,世界上的好東西他們樣樣手到擒來。
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回首一生往往平平淡淡。作為地球上的匆匆過客,那些讓我們內心柔軟的人,那些與他人心靈相通、牽掛與被牽掛的感覺,那些接受和給予善意的時刻,還是會給生活留下最溫暖的痕跡。
更不用說,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與他人的頭腦碰撞中得到啟發,對取得人生成就也有莫大助益。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在美好生活中也不可或缺。哲學家羅素在《征服幸?!芬粫姓劶靶腋H松姆N種秘訣,其中“論熱情”一章我最喜歡,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一再引用。
羅素說,“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他就有越多快樂的機會,受命運擺布就越少。因為即使失去一件事情,他還有另一件。人生短暫,一個人不可能對每一件事都感興趣,但最好有足夠的興趣把日子填滿?!?/p>
羅素又說,“想象一下在鄉間散步時可以注意到的不同事物。一個人可能對鳥類感興趣,另一個對植被感興趣。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都可以有趣,如果你對它感興趣的話。在其他一切相同的條件下,一個對其中任何一件事情感興趣的人會比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人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
世界包羅萬象,浩瀚無比。一個人精力再充沛,閱歷再豐富,也只能經歷大千世界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只要你有熱情和好奇心,世界上總有新鮮事等著你去經歷和發現。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大樹,健康是大樹的根基,愛或者說與身邊人的良好關系形成大樹的枝干,讓這棵大樹豐滿美麗的樹葉和花朵則是我們對世界的興趣。這場即興演講,一不小心道出了幸福人生的全部秘密。
而健康、愛和好奇心這些人生最好的東西,都是一種習慣,都可以慢慢積累和培養。財富積累有“馬太效應”,如果沒有外力干涉,一定是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其他事情也都如此。健康的強弱,愛的多寡,好奇心的豐富和貧乏,也是一旦走上正軌就會進入更好的狀態,開啟良性循環的正反饋。
為什么有的人越活越澄澈、敦厚,讓人如沐春風?而有的人卻越來越玩世不恭、尖酸刻薄、怨艾苦澀?這都是從少年時代起做過的很多小小選擇的積累。
詩人Robert Frost說,旅人在林間行走,來到分岔口時,只能選擇兩條岔道中的一條。而一旦做出了選擇,便不知道另一條路邊會是什么風景。我們都經歷過無數這樣的岔路口,都做出了某種選擇,因而來到了人生的這一處。
在每一個分岔口,剛開始時兩條路之間的差別都是極小的。順著分岔一直走下去,兩者之間的差別才越來越大??梢姰斈甑难葜v題目擬得很好——確實有必要給少年的自己忠告,如果可能的話。
雖說以前的人生走了不少彎路,但生命不息,選擇不止,以后還會有很多選擇。屆時我一定會銘記自己的這三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