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坡愛豆的笑容,都沒你的甜”“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看到這幾句歌詞,是不是已經唱了起來?一遍會哼,兩遍會唱,三遍開始自動循環……網絡神曲總有一種魔力,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互聯網從不缺神曲,每隔一段時間總有幾首迅速走紅。從類型來看,情歌、Rap、古風遍地開花,近期《少年》排在第一,還有《芒種》《成都》《野狼disco》等。
要問神曲如何走紅?背后少不了網友們的二次創造。以造梗圣地B站為例,神曲傳播常見的形式有翻唱、惡搞、混剪——在B站,就沒有洛天依沒“翻唱”過的神曲。如果說混剪CP界的天花板是賈玲,那神曲翻唱界的天花板必然是騰格爾。當他粗獷的硬漢形象、顫抖的聲音、“燙嘴”的演唱風格配上甜美可愛的歌曲,反差著實令人印象深刻。《隱形的翅膀》《卡路里》《學貓叫》……都成了他在《天堂》之外的“代表作”。
神曲已不僅僅是歌曲,它成了自媒體人的創作素材,網友們的社交暗號。你看著視頻一邊“哈哈哈哈”收獲快樂的同時,視頻也因此收獲了流量,而神曲就在一次次傳播中越來越火。
說到這些神曲,聽眾最大的感受恐怕是“上頭”。因為只要聽個兩三遍,歌曲就會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在對歌詞和旋律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了神曲洗腦的關鍵在于——重復。
歌詞平均重復率高達85%——最高的《蜜雪冰城主題曲》達到了98%,最低的《沙漠駱駝》也有近60%。45%的神曲的主要節奏重復了10次以上,《卡路里》重復的次數高達36次。和弦也是其中的秘訣之一:一首歌唱著唱著就能無縫銜接到另一首歌,就是因為它們使用了同一種和弦——神曲主要是3種和弦類型:萬能和弦占比30%,被用到最多。所謂的萬能和弦是指“4536251”和“4536”,《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四季予你》《往后余生》都采用了萬能和弦;約四分之一的神曲采用了卡農和弦,橫跨了以《沙漠駱駝》為代表的硬漢風,以《追光者》為代表的甜美風,以《體面》為代表的苦情風;和弦本身無好壞之分,例如“1645”和弦也被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張惠妹的《聽海》、周杰倫的《安靜》等用過。和弦若用得合適、巧妙,可以和歌曲互相成就,若只是無腦套用,便會讓歌曲爛大街了。
近年,隨著短視頻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歌曲通過短視頻平臺走紅、破圈,一躍成為神曲。在15秒的短視頻里,表達“喜歡”與“不喜歡”變成了一件極簡單和機械的事情。喜歡,停下來多看一會兒,不喜歡,上滑,再上滑……我們不再有耐心認真聽完一首歌。
高考、朋友、女孩、故事、表白、男孩、愛……這些聽起來就朝氣蓬勃、充滿青春回憶的詞語在神曲歌詞里被提及最多。例如2020年全網熱門的《少年》正是抓住了受眾甚至時代情緒,懷舊、夢想、青春……每個人都能通過這首歌看到自己的影子。
而短視頻平臺殘酷的推薦機制和巨大的內容需求,提高了對歌曲數量的需求,這就要求歌曲的生產速度必須快。只要掌握了歌詞、旋律、情緒點等方法,神曲批量化生產并非難事,一些公司可以每周產出和上線幾十甚至上百首歌曲。
傳統唱片工業時代,一張10余首歌的專輯動輒需要一兩年打磨。而如今,一首首“神曲”在流水線上制造出來,快速走紅又被快速取代。于是,音樂本身的細節和層次變得不那么重要,畢竟夠俗、夠順、夠洗腦,歌才能活下來,也才能火起來。
//摘自網易數讀微信公眾號,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