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創造力百強企業榜單日前發布。其中,杭州擁有百強企業47家,且前7強均為杭州企業,充分凸顯杭州的創新首位度。
截至2020年底,杭州有效發明專利7.33萬件,居省會城市第一;在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發布的《CREST全國城市創新指數》榜單中,杭州位居G60科創走廊城市第一名;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杭州排名從2017年的85位躍居至25位……
作為中國首批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近年來,杭州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不斷加碼知識產權保護集成改革。
構建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體系
以往,知識產權數據多集中在國家層面,使用率不高,對此,杭州構建集全球1.5億條專利、700萬條法律狀態、3億條專利引文、24萬條專利標準、63萬條訴訟文書等多維度數據為一體的數據中臺,為政府部門在區域經濟描述性分析、預測性研判、規劃性智治等方面提供情報支撐,實現知識產權數據與區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杭州根據區域數字監測分析,在市域知識產權高地布局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區強縣、示范園區、服務業發展示范區、導航實驗區7個;省級知識產權強區強縣15個;省級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區2個,省、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站(點)310家。
形成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合力
成立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和4家巡回審判庭,推行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審判試點……這僅僅只是市場監管部門探索多跨協同機制的一個縮影。
此前,為更好推進侵權假冒案件協同辦理,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制定實施了《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行動計劃(2020—2022年)》,強化司法、行政、調解、仲裁、社會多方聯動,構建“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域”的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借助大數據賦能商事調解,杭州在城市大腦系統中部署中國(杭州)知識產權·國際商事調解云平臺,實現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云端化,讓知識產權和國際商事糾紛調解“一次不用跑”,為數字化手段、非訴訟方式解決知識產權和國際商事糾紛提供杭州方案。該方案也成功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提升高效能知識產權服務水平
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國家級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杭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開展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依托該中心,杭州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了專利預審系統,用戶在線就可以完成創新主體備案、專利預審、申請及審查,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由平均22個月縮短到3個月,為杭州市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贏得時間。此外,杭州在錢塘區、濱江區、余杭區、拱墅區構建了生物醫藥產權交易、高價值培育、公共運營服務、知識產權交易分平臺,打造“一主多點”的服務平臺。
為推動知識產權項目成果轉化,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還建立專利質押風險池,開發銀行質押產品,成立運營引導基金,搭建專利評估模塊,多渠道助力企業融資,推動知識產權轉化為“真金白銀”。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