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湘潭恒大御景半島項目建筑工程為實例,從小區規劃設計、戶型產品選擇、建筑造型風格、景觀環境營造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探討位于中部非省會城市的大型住宅小區,如何在諸多限制條件的制約下,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
【關鍵詞】中部非省會城市;大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建筑設計? ? ? ? ?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4.03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尤其在過去二十年,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各個城市不斷涌現出不同定位的規劃新區,以及隨之而來的大規模住宅小區。伴隨著城市面貌的更新,高速的居住區開發也帶來一些問題,例如空間形態千篇一律、對自然環境的融入與生態環保的理念欠缺考慮,等等。對于以湘潭為代表的我國中部非省會城市而言,一方面,由于住宅日照的要求,以及地區民眾對“坐北朝南”理念的認同,小區規劃布局上容易呈現出均質化排列的狀態;另一方面,受住宅售價的限制,設計上需充分考慮造價成本的控制,建筑選材與細部推敲盡量避繁就簡,有時會給人造成小區檔次不高的印象。因此,本文將以湘潭恒大御景半島項目為例,通過對其設計過程中的思考與分析,探討對于該類型大型住宅小區項目設計的策略與方法。
1、項目概況
湘潭恒大御景半島項目,位于湘潭市九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學府路以南,沿江路以西。從基地出發,往北約半小時車程即可到達長沙市湘江新區,往南約20分鐘車程直抵湘潭中心城區?;乇眰任宓V萬境水岸等住宅小區已經開發,形成了較好的社區氛圍;東臨湘江,坐擁一線江景,景觀資源優越。項目建設用地面積24.06hm2,總建筑面積約86.3萬㎡,計容建筑面積約67.4萬㎡,容積率2.80,住宅總戶數5335戶(包含高層住宅與洋房產品),配套有沿街商業、綜合樓、幼兒園等。
2、規劃設計
規劃布局上,根據項目規劃條件,以及《湘潭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對小區建筑進行合理布局。起初,項目規劃由50棟高層組成。根據湖南地區日照條件,以及夏季、過渡季節主導風向特點,各棟住宅接近南北朝向布置,建筑間距大部分控制在60米至90米之間。其中,北側靠近學府路兩排樓棟為首期開發,因此,在這兩排樓棟之間設置了小區內部主要湖景景觀,并將中部區域樓棟間距適當放大(最大間距115米),形成大庭院圍合式布局,打破“排排坐”式的布局帶來的沉悶感。小區主入口正對中央湖景,并通過建筑排布留出視線通廊,強調入口的序列感與縱深感。小區會所則設置于人工湖西側,既靠近入口為居民提供便利,又與景觀融為一體,成為小區環境中的視覺標志物。配套商業沿街設置,保證小區內部居住空間的完整性。考慮到基地北側與西側均為已開發成熟小區,因此在基地北面與西面沿道路一側住宅底部設置兩層商業裙房,采用“一拖二”的商鋪形式,便于租售。
在后期方案深化過程中,通過小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目標消費群體的分析,對住宅產品形式重新進行了調整。由于九華新區位于長沙與湘潭雙城之間交通便利,而住宅售價相對于中心城區更為優惠,且擁有良好的自然景觀資源,所以對于改善型需求的城市居民具有一定吸引力。因此,項目將南側區域的部分高層住宅改為多層洋房,豐富產品結構,實現差異化定位。這樣一來,起初的純高層住宅布局所帶來的空間單調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小區自然形成多個層級的組團布局,高層建筑的視野更加開闊,并產生了豐富的天際線變化。
此外,考慮到本項目東側為濱江風光帶,為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景觀,因此在規劃設計時,東面臨江一側住宅,通過樓棟的錯開排列和角度的適當偏轉,保證戶戶擁有一線江景,整個小區形成東側江景、北側湖景、南側園景的多層次景觀體系。
在交通組織上,小區實現一定程度上的人車分流。機動車出入口分別設置于北側、西側、南側道路,地下車庫出入口盡量結合外部道路設置,機動車輛進入小區后直接下至地下車庫,減少對小區內部人行流線的影響;人行出入口盡量避免與車行出入口重合,小區內部設置環狀步行道,在道路不打斷景觀的前提下,最大化實現景觀庭院的完整性。同時,考慮在避開水體景觀與道路交通處,結合園林綠化設置多個地下室采光通風井,改善地下室環境品質。
3、建筑設計
3.1戶型產品
在戶型產品選擇上,不同于國內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樓面地價成本高,熱銷戶型往往為空間高度集約化的產品,例如面積90平米左右的小三房戶型。而在以湘潭為例的國內中部非省會城市,消費者對戶型面積的要求更大,對于南北對流通風等舒適度要求更高。因此,本項目高層樓棟平面以兩梯三戶、兩梯四戶為主,主力戶型為127㎡~135㎡三房兩廳兩衛戶型,在靠近中央水景處,設置了部分兩梯兩戶的樓棟,為169㎡的四室兩廳兩衛的大戶型。洋房產品主力戶型面積區間110㎡~140㎡,東側面向江景處設置部分大戶型產品,面積區間160㎡~220㎡。
戶型設計上,盡量保證戶型南北通透,減少自身遮擋影響,嚴格控制體形系數與公攤面積,合理組織套內空間,為業主提供豐富且高品質的戶型選擇。同時合理進行外窗位置、大小及開啟面積設計,控制住宅各主要居住空間窗的比不小于1/6,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比例達到8%;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35%。
3.2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設計上,秉承新古典主義風格,與現代建筑簡潔的線條有機結合,打造精致、典雅,又具有層次感的現代都市住宅群。建筑樓體凹凸有致,結合飄窗、陽臺的處理,產生立體豐富光影效果,橫縱韻律感強,挺拔且穩重;色彩搭配上,采用米黃色墻體,深色石基座,淺色玻璃,結合深灰色鐵藝欄桿,整體色調溫暖而富有親和力。
建筑設計選材時,大量選用可再循環、可再利用材料,例如金屬材料(鋼材)、玻璃(外窗)、鋁合金型材(外窗框)、石膏制品(隔墻)等,可再循環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用量比例達到10%。此外,出于造價成本的控制與綠色建筑的需求,建筑造型進行簡約化處理,對最初設計的住宅紅色歐式坡屋頂造型予以調整,屋面裝飾構件結合電梯機房等功能房間設置,避免了大量純裝飾性構件應用,整體建筑風格更加簡潔大方。建筑仍然遵循三段式的經典比例關系,底部通過色彩變化與局部造型細節的優化,營造近人尺度的親和力,從居住者在小區中的體驗角度而言,并不會因為裝飾構件的減少而形成住宅品質下降的印象。
4、景觀設計
項目通過若干景觀庭院實現景觀視線通廊的合理組織,通過中央核心水體作為景觀核心打造舒適大氣的園林湖景景觀。湖景景觀向四周形成景觀輻射,并賦予相應的服務功能,如休閑會所、濱水觀景平臺、噴水雕塑、湖心方亭、健身場地等等,充分滿足了住區不同年齡層次業主的生活體驗需求,并且通過精致的景觀細節打造高檔宜人的內部景觀界面,實現公園化住區的設計理念。在植物配置上,以鄉土植物為主,保證植物能較好地適應當地土壤與氣候條件,并采用喬木、灌木與草坪相搭配的立體綠化形式,形成豐富的綠化層次。
結語:
經歷了過去二十年城市房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后,我國房地產市場逐步趨于平穩發展。對于中部非省會城市而言,人口流入情況遠不如位于核心都市圈的一線與新一線城市,但仍會持續吸納部分農村人口,滿足其剛性需求,并為原有城市人口提供改善型住房。因此,在進行此類大型住宅小區設計時,需要明確項目的市場定位,充分發掘基地自身特點與優勢(如自然景觀資源),提供契合實際需求的住宅產品,在控制成本的限制條件下,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戶型產品與建筑造型設計、景觀設計等,最大限度地保證小區的空間品質與居住體驗。同時根據項目所在地氣候特點,通過軟件模擬指導,創造舒適、健康的室內外環境,并采用適宜、成熟的被動式綠色建筑手段,實現項目的低投高效、節能環保,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態住宅小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
[3]湖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湖南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43/T314-2015).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4]歐陽鐸.中部非省會城市居住區開發前期的規劃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大學,2009
作者簡介:
楊飏(1986.08-),女,漢族,湖南岳陽,碩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