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認知語用學為基點,結合認知語境和關聯理論,研究分析語用推理在對話聽力理解中起到的作用。本文以歷年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聽力理解真題及教材的習題為語料,分析如何利用語用推理進行正確的聽力理解及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
【關鍵詞】 對話聽力;認知語境;語用推理;關聯理論
【作者簡介】韋金華(1982-),男,碩士,廣西南寧人,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研組講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
一、引言
在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中,聽力所占的比重達24%,而對話聽力理解在聽力題目中所占的比例達到50%。B級考試的對話聽力理解分為短對話(共7個題目)和長對話(2篇,共5個題目)。學生做這兩種對話聽力理解題目,正確率比較低。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對話聽力理解能力已經成為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聽力教學中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眾所周知,聽者在理解對話內容時,要結合語境才能對聽力內容所傳遞的語音符號信息進行預測、辨別、組合和篩選。如何幫助聽者對對話聽力內容所傳遞的符號信息進行推理,并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在傳統的聽力教學中,教師采用的聽力教學模式局限于播放聽力材料和解析答案。這種傳統聽力模式往往使學生陷入被動接收語言信息的局面。本文將從認知語用學的語用推理視角,分析歷年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聽力理解在真題,探討語用推理在英語對話聽力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對話聽力理解技能。
二、語用推理與認知語境的理論背景
傳統的語境觀點認為,語境是一種客觀實在的事物,是靜止不變的,情景化了的。隨著語境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的語言學家們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研究語境,并提出認知語境的觀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語言學家為Sperber和Wilson,他們在《關聯:交際與認知》一書中以嶄新的觀點來探討語境,提出“認知語境”,換言之,以認知的角度動態地探究語境。他們認為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聽話人欲理解說話人的話語含義,需要構建認知語境的一系列假設,方能對言語進行正確的推理分析。聽話者推理說話者的言語意圖,要與說話者有共同的認知語境。共有的認知語境,是言語交際成功的首要條件。
三、語用推理與對話聽力理解
我國語言學家何自然提到,話語理解是一種推理過程,在推理的過程中結合語境來獲得話語理解的關聯。對話聽力理解,其實也是聽者在某種語境中對說話者的言語進行推理,從而真正理解話語的真實含義。筆者從事高職英語教學多年,發現在歷年的英語應用能力B級對話聽力理解中,部分題目沒有直接得到答案,而是需要聽者進一步推理,方可正確領會字、詞、句甚至整個語篇所隱含的意思。這種題目常見的句型有“What can we learn/infer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es the man/woman mean?”等。這類題目需要靠學生認真分析推理來理解說話人的意思,推測話語所隱含的意思。換言之,在指導學生進行對話聽力理解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對目標語符號所傳達的新信息進行解碼,以便幫助他們正確地推理判斷出話語交際雙方在交際時想表達的話語真正含義。
1. 明示推理。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不僅向彼此發出明示的語言,而且會傳達一些暗含的信息。在英語對話聽力理解的題目中,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因此,學生既要了解英語對話聽力中的明示,也要懂得如何在明示的基礎上推理暗含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Example 1:
M: Have you got the driving license?
W: Not yet. I've just passed the road test.
Q: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2017年12月份B級考試第14題)
男子問女子是否已經取得駕照,而女子的回答好像與男子提的問題毫無聯系,沒有作出直接的回答。因此學生在理解女子的話語時,要動用自己的認知語境,然后在腦子里產生這樣一個語境:“女子最近在考駕照,路考剛過”。根據所掌握的生活知識,學生可得知要取得駕照要經過交規、路考及交通文明考試。因此,學生可以推斷出女子話語的真正含義為“我路考剛通過,還沒取得駕照”。
2. 尋找關聯。在對話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知道如何引導學生運用關聯理論提出的明示—推理。通過明示—原理,學生可以找出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尋找對話聽力話語之間的關聯性,可以幫助學生以最小的努力獲得話語的最大理解。
Example2:
W: 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job?
M: Yes. The boss is nice and the pay is good.
Q: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his job?
(2017年6月份B級考試第9題)
從這則小對話的內容來看,女子問男子“你對工作滿意嗎”,男子沒有直接回答女子的問題,而是給女子傳達了一個新信息 “The boss is nice and the pay is good”(老板不錯,報酬又好)。在理解這個新信息所傳遞的隱含意義時,聽者需要對新信息的表面含義進行解碼,找出下一句與上一句之間的關聯點,然后運用語用百科知識和生活常識便能快速推理出男子對工作的隱含看法,即“The boss is nice and the pay is good. So I am satisfied with the job.”。在男子與女子的話語交際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出“the boss is nice and the pay is good”與 “satisfied”之間是存在關聯的。 因此,通過話語之間的關聯性,聽者獲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和豐富,說話者的真實意圖越容易被推理出來。
筆者認為,聽者在理解和處理對話交際雙方的信息時,要學會采用明示——推理機制尋找交際雙方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關聯性,并利用這種關聯性推測表面語言所蘊含的深層含義,以最小的精力獲得對話語最準確的理解。
3. 語境效果。認知語境是不斷動態變化發展更新的過程。在對話聽力習題中,話語交際雙方的語境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話語交際雙方為了達到交際的效果,他們的交際語境會隨著話語信息(語音、語調、詞匯、句型)的變化而變化。換言之,話語交際雙方的交際語境是話語交際雙方不斷選擇和認知重構的結果。交際者根據語言知識、百科知識、邏輯知識等知識建構動態的交際語境。在動態的交際語境中,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與前一句話、前一個詞會存在聯系。因此,在聽一段對話時,聽者要結合話語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進行語境建構,了解下文與上文之間的聯系,才可以更好、更正確地理解交際會話含義。
Example3:
M: Why, Jessica,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How have you been?
W: Mike!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hasn't it? It must be at least a year.
M: No, we talked at last September's class reunion. Don't you remember?
W: That's right. Well, how are you? Still working at the French company?
M: No. I changed jobs about three months ago. I'm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Bank now. How about you?
W: I'm still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But I changed from the German Department to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Question: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ormer Classmates.? ? ? B. Colleagues.
C. Teacher and student.? ?D. Salesman and customer.
聽者理解在上述對話時,可以先通過問題的備選答案來構建語境假設,因為備選答案有與對話內容相一致或者相關的選項。因此,筆者認為話語雙方所產生的話語都會傳達最相關的信息,聽者可以投入最小的認知力來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
四、學生語用推理能力的培養
從以上分析來看,語用推理在對話聽力理解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英語對話聽力理解的教學中,教師盡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用推理能力,加強學生對話語交際信息的解碼和推理,以便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水平。那么,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培養語用推理能力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擴充學生背景文化知識。在聽力過程中,學生們把自己所掌握的背景文化知識和聽力內容相結合。這些文化背景知識涉及語言知識、百科知識、文化知識、邏輯知識等。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某段對話聽力材料所要的背景文化知識,他們在解碼語言符號和推理會碰到困難。當聽者在接收到對話聽力材料中的新信息時,需要根據已有認知,激活和提取大腦存有的背景文化知識,使這些文化知識與新信息產生聯系。這樣學生在聽力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所聽的內容來進行語境假設,達到以最小的努力獲得最佳關聯的語境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給學生講授國內外的文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推理聽力材料內容時有根有據,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水平。
2.增強學生的語用意識。對話聽力理解其實就是讓聽者理解對話聽力材料中的明示言語和暗含信息。暗含信息的理解需要學生掌握語用推理知識。因此,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不應該只播放錄音、做習題及跟學生對答案,而是要給學生講授聽力理解的技巧,增強他們的語用意識。教師可以在適時給學生講授認知語用學的基本知識,提升他們的語用推理能力。學生有時誤解對話聽力材料,原因有二:一是語言知識的缺乏,二是語用意識的薄弱。因此,教師在對話聽力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語言基本知識,還要增強他們運用語用推理的潛在意識,以便提高他們的語用推理能力。
3.提升學生的語言信息處理能力。正如前文所述,語用推理是聽者根據動態變化發展的認知語境對話語進行理解和分析的過程。對話聽力理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聽話者要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來處理聽力內容所呈現的語言信息,從而進行正確的推理和判斷。根據認知語用學提出的關聯理論,對話雙方的言語交際其實就是說話人明示語言符號信息,聽話人推理語言符號信息的過程。所以處理語言信息能力在理解對話聽力內容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擁有良好的語言信息處理能力有助于推理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等情況采取合適的聽力技巧,引導學生在推理話語內容中善于運用語言信息處理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根據聽力材料的上下文進行判斷和猜測,從而排除其他干擾信息;引導學生找出聽力材料的額外信息,研究信息與認知語境的相關關系,以便對聽力內容的言語有正確的理解。
五、結語
本文從語用推理的角度探討高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對話聽力理解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對話聽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文章結合例子分析語用推理在英語對話聽力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教師培養學生語用推理能力的措施,強調教師在課堂中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語用推理進行聽力解題,增強他們做題的信心,提高學生采用語用推理來認知分析語音材料信息的能力,從而更全面地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Sperber D,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2]熊學亮.語用學和認知語境[J].外語學刊,199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