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芬
(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廣東 東莞 523000)
群文閱讀是一種在新課改中產生的新型閱讀方式,主要將議題作為主線,實現多文本組合,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共識,有效彌補單篇閱讀的不足,促使零散知識構建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由此提升語文素養,促進其思維發展,同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雖然該方式被廣泛應用在中小學課堂中,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卻鮮有應用。事實上,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該模式,不但能促進學生閱讀方式的優化,還有利于促進思維發展,強化教學效能,因此有必要對其具體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群文閱讀就是在閱讀教學當中,把一組文章通過某類特定的形式組合起來,指導學生對其進行閱讀,并從中產生相應的見解和思想,以達到提升思考能力及閱讀能力的目的。其中需要學生始終圍繞所選文章的某個或者多個議題進行閱讀與思考,最后形成一定意見。由于其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大家從多個角度著手進行閱讀分析,相互之間進行觀點交流,因此更有利于拓展閱讀思維,提升閱讀理解力。
1.確定議題
議題就是師生之間展開討論的話題,一般一組文章當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議題,只有保證議題確定的科學性才能使學生達到預期學習目標。通常這類議題必須具備開放性、可議論性等基本特征,同時要保證題目的趣味性、內容的指向性。
2.選擇文本
在群文閱讀教學時,無論從同一作者、同一題材、同一知識點還是同一主題著手進行選文,都必須確保其中的關聯性,以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以同一作者為著手點進行選文,是比較高效的選擇策略。這是由于同一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可能會產生不同的人生經歷及感悟,因此其作品也就帶有不同的文學色彩,將其各個時期所著的文章進行比較分析,能給學生刻畫出一個更加飽滿和立體的形象。
以同一主題為著手點進行選文,一般選擇范圍較大,學生在相似文本的比較分析中,能更好地挖掘出其中所要傳達的主題思想。一般對于同一主題,不同作家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悟,但是其相互之間可能也存在一定契合點,所以在這樣的群文閱讀之下,能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立體地看待問題,并對文本所傳達的思想產生更為深刻的感悟及體驗。
以同一題材為著手點進行選文,能使學生充分掌握某一題材的具體特點,即便不必面面俱到也能使學生對該題材下的其他作品產生一定認識,并深切感受到同一題材下不同作品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比如古詩詞當中其題材就非常集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思鄉類、閨怨類、詠史懷古類、送別懷人類等等,其中每個都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以同一知識點著手進行選文,能幫助學生有效夯實基礎知識,實現對知識點的深化理解,舉一反三。
總之,具體的選文手法并非只有這幾種,教師在進行文章結構整合時,需認識到群文并不是目的,不能為了選文而選文,而是要讓學生能掌握某一知識點或能力,并將其應用在學習生活之中。
1.激發興趣
一是注重方法應用。(1)應用多媒體手段。在群文閱讀當中,根據文本內容,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更多栩栩如生的音視頻內容,使原本靜態的文字內容轉為動態圖像,從抽象狀態變得更加具體,從而使大家能始終處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中進行學習。比如在講解《蘭亭集序》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將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展示到屏幕上,使其中每個字都能被清晰放大,展現其書法的魅力,使學生更加直觀深切地感受到《蘭亭集序》的美感,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視野。(2)聯系生活。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語文群文閱讀開展中,教師在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時,還應注重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性,將文本內容置于學生身上,促進理解。
二是注重情感應用。情感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處在人的精神世界當中,因此在進行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時,只有與作者之間產生共鳴,身臨其境,才可以真正領悟其中的內涵及思想。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時,也應充分利用好情感因素,實現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提升其人文素養。一方面,可以通過教材情感陶冶學生。語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精華,不管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都蘊含相應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師應該著重把握好其中的人文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相應的價值觀念及態度。而要實現這一點則應抓住其中的情感契機,明確情感脈絡,將作者的思路能轉化成自己的思路。比如在帶領大家探究四季時,就可以綜合《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濟南的冬天》《囚綠記》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從而對生活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另一方面,通過自身情感點燃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先有穩定和積極的情感,同時具有相應的文化底蘊,并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動作及語言,確保文本可以觸及學生的內心。
總的來說,該模式應以學生年齡特征為基礎,制定出詳細的教學目標,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權,以激發其閱讀興趣,提升人文情懷。
Const Lamp由三個部件組成,一大塊水泥基座,一個可愛的燈罩,一個六邊形木制角度調整器。水泥基座的設計很有意思,它就像迷你型樓梯,每一個臺階上都能放一支筆。你只要像用扳手轉螺絲帽一樣,轉動連在水泥基座上的角度調整器,就能改變臺燈的照射角度。
2.合作探究
群文閱讀十分注重對集體的構建,要求學生圍繞主題主動和其他同學之間交流見解,以此達成共識。因此在合作探究中,教師則應先確保探究問題的可行性,同時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合作,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一是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究性。在群文閱讀教學當中,應該注重多文本的整體性,問題設計不能局限在單篇上,而是要分別進行提問,能從組文整體著手設計出具有沖突性和回答性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爭辯欲望。其中具有回答性的問題可以不設置具體的標準答案,能讓學生自由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思維之間的激烈碰撞,進而產生更多的疑問;而具有沖突性的問題,則是把觀點相悖的兩個問題設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辯證發展的眼光去對其進行分析,使原本雜亂的信息被總結和整合為系統化的認識,防止出現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等情況。
二是學生進行分組合作。集體課堂的建立需要學生能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同時積極接受他人的質疑,通過一個人的智慧激發大家的智慧,相互之間在合作討論下形成知識體系。教師雖然發揮著主導作用,但需要克制自己減少講解和傳授知識,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則作為傾聽者對課堂實際開展進行觀察。
3.遷移應用
這是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最終環節,教師不但要特別加強對閱讀技能的訓練,還要讓學生把知識及時轉為自身素養,舉一反三。因為群文閱讀結構選擇存在一定差異,所以遷移應用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但最終都會落實到實際的口語交際或者寫作當中。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結構、寫作特點以及表達形式等,通過多角度構思促進自身寫作。比如在引導大家探究托物言志的手法時,由于通過前幾環節的學習,大家基本上已經掌握了托物言志的相關要點,這時就可以設計一個專門的寫作練習,讓學生模仿選擇的文本特色進行寫作。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在該環節之后,選擇一些優秀的作文進行講解和點評,使學生在相互比較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同時避免先入為主被某些過于優秀的作文束縛住自身的寫作思路。
1.回顧總結,強化教學成效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擴充其閱讀量,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充分掌握閱讀的基本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還應重點查看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相應的閱讀策略,相關的閱讀習慣是否已經養成,閱讀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比如對于“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來說,在帶領學生對其進行群文閱讀探究之后,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環境描寫的具體分類,另一方面還要了解到環境描寫的實際作用不僅有渲染氣氛,還有揭示主題的作用,同時還應讓大家能有意識應用比較方法,形成良好的思辨習慣。再或者教師帶領學生對“說辯藝術”進行群文閱讀探究之后,不僅要使其充分意識到閱讀不僅是掌握字詞的一個過程,還應把書本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產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啟示等。
2.教師應充分反思,總結經驗
第一,要注重反思的及時性。群文閱讀在課堂中的使用并非常態,可能有時會相隔較長時間開展一節。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應該馬上對其中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回憶,抓住轉瞬即逝的心得及靈感,實現對后續教學的優化及補充。
第二,要注重反思的長期堅持。有些教師雖然任教時間較長,同時經驗極為豐富,但是教學效果一直就不出色,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注重課后反思,無法長期堅持。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反思上還應長期堅持,建立完善的群文閱讀教學體系。
第三,要注重反思的探究性。在課后進行問題反思時,必須要保證其基本的探究價值,要能與實際的教學潮流相適應。當下很多教師在群文閱讀中普遍應用的是課內多篇、課外多篇以及一篇帶多篇這類形式,而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產生了新的課型還可以將其寫入反思當中,便于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
第四,要注重反思的集體性。某項事物的出現和發展并非是只依靠某一人就能完成的,而是凝聚了多人的心血和努力,群文閱讀的推廣也是如此。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旦出現不理解的地方,還應積極和其他教師進行探究,把自己的問題放在集體當中,實現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負擔。
常規的單篇閱讀課堂,學生的閱讀時間較為充裕,可以實現對文本的精讀。然而,在群文閱讀課堂學生則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多篇文本進行充分閱讀和思考,所以必須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由于群文閱讀本身在重要程度上具有一定主次之分,其中主要文本對于某些知識點的構建具有一定關鍵作用,必須進行精讀,而其他的文本則是進行鞏固和強化,因此則可直接略讀。實際應用時,對于某些核心文章可以應用精讀法,即應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作者情感結合起來,同時,做好筆記進行勾畫和抄錄,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對于其他的輔助文章就可以采取略讀法,讓學生把握大意,抓住重點,捕捉標題、開篇等方面作者特別強調的一些重要信息。無論選擇哪種閱讀方式都必須依照實際的教學目標確定,同時也并非每節群文閱讀課堂都要實現精讀和略讀的交叉使用,有時候也可只應用其中的某一種,具體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定。
一是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閱讀時間,促使其能實現深度思考。這類教學模式和常規方式相比,其時間更為自由,時間長短也能夠依照學生的實際進度和需求進行確定,所以教師還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促使其能深入到多篇文本當中進行深度閱讀。
二是注重教師的適時引導,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對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可以直接從自我賞析及合作探究上開展。對于自我賞析來說,即讓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對文本中的看法及觀點作出自我分析,教師則設計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進行思路延伸。而合作探究則要指導學生學會思辨,給其提供更多答疑解惑的機會,學會和他人進行溝通。
總的來說,在當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群文閱讀模式是一種新型且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常規單篇閱讀教學的弊端,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形成閱讀習慣具有一定積極作用。教師實際應用時還應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及課后總結三個環節著手,充分把握各項細節,以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