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志堅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來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云南臨滄 677400)
煙葉緣起于北美洲、大洋洲一帶,在19世紀50年代被中國冒險者從外國引進,其在中國河南境內第一次種植成功之后,相繼在山東、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廣泛種植。我國在烤煙產業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已經逐漸地探索出了煙葉生長的習性和特點。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已經逐漸地摸索出完善的煙葉種植技術。由此可見,烤煙產業已經在勐來鄉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烤煙產業發展至今的背景下,應當積極的探究烤煙產業發展瓶頸,通過分析問題探究發展策略來助力烤煙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文從烤煙的種植現狀、相關基礎設置現狀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現狀三個角度,對于烤煙產業發展現狀做出了詳細的闡釋,從現狀角度出發探究其存在的問題。
早植煙種植自從引進到勐來鄉壩區之后,從2017年的587.3畝已經增長到2020年的3100畝,種植面積擴大了四倍有余,其生產總值從50萬元達到了1275萬元,生產總值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由此可見,勐來鄉的烤煙產業已經從一個新興產業向著支柱產業所轉變。烤煙產業作為勐來鄉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在脫貧攻堅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烤煙產業逐漸發揮了自身的作用,而勐來鄉壩區群眾的經濟收入也越來越依賴于烤煙產業。烤煙產業作為勐來鄉的新興產業之一,領導班子對于烤煙產業的重視程度很高,烤煙產業服務體系已經趨于完善,不僅有政府的產業優惠政策,還有煙草公司統一進行烤煙種植技術培訓體系,煙站定點技術人員到農戶家進行指導。
就現階段而言,煙草部門聯合財政、扶貧農業等相關單位高度重視烤煙產業的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經過近年來對于基礎設施的投入,除了部分烤煙種植地區的配套水利工程尚未完全滿足烤煙生產的需求之外,其他基礎建設設施已經逐步完善,并且相關煙房的建設已經達到了目前烤煙生產的指標標準,站點的建設也全面地覆蓋到了烤煙種植的區域。
在對于全鄉烤煙產業調研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通過引進種煙能手、大戶帶動許多本地農戶對于烤煙產業相關科技種植手段的了解較深,對于相關的科技手段具有較高的認可度,特別是在一些山區的行政村農戶其對于烤煙種植技術和生產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從全鄉范圍看,烤煙產業育苗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病蟲防治統一化、管理智能化的烘烤技術已經全面的展開并且得到了農戶的認可。
通過對現階段烤煙產業現狀的分析,我認為烤煙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問題:農民對產業發展認知不同、煙葉種植技術落地困難、產業布局不合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接下來我就詳細闡述這四方面的問題。
由于受到城鎮化的影響,現在農村留守在家中種田的往往是體力較弱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或者婦女。其在進行煙葉種植的過程中,往往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種植觀念,并且種植管理水平不高,就導致一些煙葉的種植技術難以推廣。這些留守的務農人員更加傾向于粗放的勞作方式,導致煙葉的育苗及苗床管理不達標。這種粗放的種植現狀,極大地影響了煙葉的質量。最終造成成品等級低、效益不高的現狀。從農民的角度來看,由于一些農戶自身的思想保守,不敢大膽嘗試全新的煙葉種植技術進行種植,并且加上農戶的小農思想,嚴重拒絕抱團經營等策略來發展,導致一些農民對整個烤煙產業的發展認知不足,最終嚴重地制約了烤煙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幫助[1]。
由于農戶自身思想較為保守,又延伸出了第二個問題,就是一些先進的煙葉種植技術落地較為困難。首先,先進的技術推行較為困難,隨著烤煙行業的不斷發展,一些煙農過于注重成本,對于中間環節出現能省則省的現象,這種不僅會導致最終煙葉超桿的現象,也導致了好葉烤不出好煙的現狀。其次,就是對于先進煙葉種植技術落實的細節存在差距,比如一將鮮煙分級入窯和收購前分級扎把階段,一些煙農在利益的驅動下企圖蒙混過關,最終影響的是烘烤質量。
由于勐來鄉烤煙產業正處于新興產業向著支柱產業過渡的階段,只是在壩區種植發展,由此引申出的產業布局不合理也極大地影響了烤煙產業的發展,比如產業爭地的現象較為明顯,在一些較為適合種植烤煙的區域中,土地立體套種混種的現象屢禁不止。烤煙種植規劃布局較為落后,沒有合理規劃相應的產業布局,這就導致各村發展產業發展缺乏超前的指導意見,一些村與村之間產業發展也極不均衡。
基礎設施是制約烤煙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區發展烤煙產業一方面由于自身機械化耕作程度不高,其更加容易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讓機械化生產難以普及,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一些煙農對于購買機械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勞動成本增高。一些煙葉種植區域依舊水利設施跟不上,存在引水取水難、未通路的現象,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導致考研產業發展緩慢。
在烤煙產業發展策略制定的過程中,應當緊緊地圍繞穩定煙農收入,從增強煙農市場意識和保障煙葉產品質量的角度出發,制定相關策略。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規律對烤煙產業發展的影響,及時優化產業結構,改革產業現狀,真正實現烤煙產業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和當地現狀相適應[2]。
煙農是煙葉種植的主體,應當從煙葉種植的實際出發來解放轉變煙農對煙葉種植的認知,讓煙農走出以往種植的誤區,真正實現科學種植。轉變煙農的觀念,讓煙農從烤煙產業發展的角度重新認知自身的烤煙種植,能夠結合農民的想法創新烤煙產業的發展思路和措施,真正立足于農民的需求進行烤煙產業的全面發展。
想要實現烤煙產業的健康發展,首先應實現對煙葉種植區域的合理規劃,合理規劃能夠引領烤煙產業真正向上積極的發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布局的規劃:第一,應當考慮全鄉的氣候條件來進行布局,比如將無水源地塊向有水源地塊轉移,將坡地地塊向著平地地塊轉移,山地地塊向田地地塊轉移,分散種植轉向于集中種植,散戶種植轉向于集體種植,這樣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烤煙產業的集體發展,真正通過規模帶動產業的不斷成長。第二,可以建立煙葉種植田保護制度,對于之前的煙葉種植田進行合理優化,對于未來將要規劃為烤煙種植田的土地進行科學開發,優化煙農和烤煙種植技術,明確煙葉種植的方式方法,真正讓煙葉種植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體系[3]。
烤煙產業技術對產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應當更加注重產業技術來推動烤煙產業的整體轉型。首先,可以通過加大對煙農的培訓力度,通過烤煙生產標準化來落實標準化生產,確保一些烤煙常規技術能夠落實到實際上,堅決杜絕以往粗放管理、廣種薄收的現象的出現,通過科技培訓力度的增強也能夠培養出新型農民,讓農民以科學的觀念來種植。其次,應當圍繞相應的烤煙標準來狠抓行業的技術落實,烤煙行業的技術猶如烤煙產業的生命線,一個良好的技術不僅能夠實現烤煙產品質量的提升,更能讓烤煙從種植到產品產出的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因此,良好的技術落實能夠真正實現行業的騰飛。
基礎設施一直是制約著考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積極突破基礎設施對烤煙產業發展的瓶頸限制,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資金投入的同時,將農機具等現代化烤煙生產設施真正落實到烤煙生產的過程中,降低煙農生產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煙農自身的生產效率,為煙農的自我成長創造出有利的條件。首先,可以通過群策群力的方式實現對煙農的管理,整合烤煙項目,讓項目化的烤煙種植成為煙葉種植的主流,真正實現規模化的產業發展。其次,應當積極的落實基礎設施對于整個行業的驅動作用。真正的關注基礎設施所帶來的發展效應。最后,應該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牽頭,保證基礎設施能夠真正在煙葉種植、烤煙生產過程中落實、保障基礎設施的質量,能夠在這一基礎上真正為烤煙行業發展保駕護航[4]。
烤煙產業科學合理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條件進行持續發展,比如,針對土地資源有限、連片少的現象,可以通過輪作、季節性套作等方式來進行解決,并根據勐來鄉自身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探索出適合勐來鄉煙葉種植模式,如探索烤煙+小麥,烤煙+水稻,烤煙+玉米等不同的模式和品種,供煙農選擇,通過這樣不同的推廣,為烤煙產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的同時,也能為烤煙的生長創造出更好的土壤環境,不僅能減少煙田的蟲害,更能是提升煙葉質量,保證煙葉產品產出的高質量。
通過對烤煙產業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盡管烤煙產業作為勐來鄉的新興產業,其依舊需要地理優勢、歷史優勢以及政策扶持優勢相關優勢來幫助整個產業進行發展。因此,在烤煙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應當積極優化烤煙產業的人才模式,通過對煙農的科學培訓,讓煙農從產業的角度進行種植,確保相應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將烤煙種植技術全面落實的同時,真正推進烤煙產業持續、健康、完善、創新的發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