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403)
民航旅客安檢部門,主要工作是肩負民航飛行運輸過程中旅客及其托運行李的安全,其工作區(qū)域位于各機場出發(fā)大廳內。旅客安全檢查工作區(qū)域位置好像一道分水嶺,將值機大廳和候機隔離區(qū)分隔,在機場整體管理中也占據重要地位。近些年,隨著旅客出行量逐漸增大,乘機旅客在乘機過程中的安全和服務需要都明顯上升,旅客安檢部門一直遵循安全、服務并重的行業(yè)守則,面對乘機旅客雙重需求都提升的現象,不少旅客流量大的大型機場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除了滿足與日俱增的旅客人數,也要滿足安檢機構本身的安全檢查需要和旅客服務需要。因此,本文從安檢員和旅客兩個主要群體入手,闡述新式安檢通道實際運行過程中對安全和服務方面的影響,概述其進步之處和不足之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過去傳統(tǒng)的安全檢查方法已經難以跟上更快更安全的民航安全檢查新態(tài)勢,各地機場安檢機構都在尋求技術革新,不斷尋求將安檢旅客檢查部門從舊有的勞動密集型轉型成為技術密集型的方法。可以斷言的是,現在各地機場的安檢機構進行的各項制度和設備的更新尚都處于向技術密集型的過渡階段。本文章中所提到的新式安檢通道也只是在過渡時期高科技應用在安全檢查中的一次試水。
從總體組織結構的運作方式上來看,新式安檢通道并未對安檢工作的組織進行過大的變動。雖然在一段時間里,驗證檢查閘機和毫米波人身檢查儀出現和應用后,不少行業(yè)研究者們認為傳統(tǒng)的6人制安全檢查人員結構將受到沖擊并預測未來的旅客安全檢查應當減少至3-4人,這將極大減少安檢機構的人力成本也能間接緩解近些年來安檢機構高離職率的困境。甚至不少機場的高層管理者,在對安檢機構未來的預測上提出了“無人旅客安檢通道”的理念,闡述了一種使用機器和智能AI結合代替安檢人員的檢查模式,并稱這樣的模式不只節(jié)省人力資源成本,還能將安全檢查水平帶入全新高度。雖然無法預測這一天的到來將會對安檢工作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但可以預見的是,整個民航業(yè)甚至由民航業(yè)的上下游企業(yè)都將發(fā)生巨大變化。
為了滿足安全和服務的需要,安檢部門在新啟用的旅客安檢通道內設計了新式X射線機傳送檢查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方式具體流程是:旅客在前傳檢查崗位將所有隨身攜帶物品放置在安檢置物筐內→置物筐經滾軸系統(tǒng)運送入X射線機→行李經過X射線機檢查由傳送帶運送至出口→行李在出口遇到兩條平行的分叉滾軸傳送裝置,一個分叉位于旅客一側,一個分叉位于安檢員一側→如果X光機操作員認為行李內沒有物品需要開箱包檢查則行李經由旅客一側的滾軸傳送至旅客身邊;如果X光機操作員判斷行李需要開箱包檢查,則需要操作員點擊屏幕上需要開包圖像的位置后行李自動傳送至安檢員一側方面安檢員拿取行李開包檢查→開包檢查員拿到需要開箱包檢查的行李,將放置行李的置物籃經過開包臺上的感應裝置,感應裝置讀取行李信息后將證件檢查崗位錄入的旅客身份信息和X射線機崗位錄入的開包信息傳送至開包檢查崗位的顯示器上→開包檢查員通知旅客開包,根據X射線機操作員給出的物品位置信息進行檢查→完成開包檢查,將完成檢查的行李放入滾軸傳送帶,由傳送裝置將行李再次經過X射線機復檢→行李復檢無問題傳送至旅客一側→完成檢查。
新式安檢通道內的監(jiān)控攝像頭相較傳統(tǒng)通道數目更多且清晰度更高,能夠有效解決傳統(tǒng)通道內因攝像頭分辨率問題、光線問題以及機位不足的問題導致通道內存在監(jiān)控盲區(qū)。新式通道在發(fā)生突發(fā)情況或事后采集事件經過時更加詳細清晰,對于安全保障和人員監(jiān)督方面有明顯的改善。
證件檢查除了安裝傳統(tǒng)的儀器還增加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無紙化登機牌讀取器和數字化臨時乘機證明讀取器,當前旅客出行,只需要攜帶一部智能手機即可完成整個登機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在減少了換取登機牌和在缺少身份證時去機場公安機關辦理臨時乘機證明的步驟后,機場值機和機場公安機關的工作壓力也明顯降低了。對于安檢員來說,人臉識別系統(tǒng)功能的輔助使證件檢查人證核對時的準確率大大提升,如果旅客使用完全數字化的證件檢查方式,整個證件信息的核對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分析完成,這樣的設計使證件檢查安全性顯著提升。
在旅客對新式安檢通道的整體感受方面,因新式安檢通道在新航站樓規(guī)劃之時就預留了足夠寬闊的安檢區(qū)域,因此新式安檢通道的每個班組使用區(qū)域面積對比傳統(tǒng)通道更加寬敞,旅客通過新式安檢通道的舒適感更強,甚至因為整體檢查面積的增大,寬敞帶來的慢節(jié)奏感覺使旅客體會到別樣的“尊重感”。新式安檢通道采用更低的天花板和更高的遮光玻璃圍墻,使新式安檢通道擺脫了傳統(tǒng)通道的高噪音影響,在與安檢員進行交流時也會更加心情平和,能夠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旅客和安檢員的爭執(zhí),對整體服務提升有促進作用。
除了證件檢查實現數字化核驗以外,新式安檢通道內X射線機操作崗位使用雙機位,即開機員可以在一次行李成像中觀察到該行李X射線圖像的兩個角度,增加X射線機操作員對圖像判斷的準確性。新式安檢通道內X射線機傳送檢查系統(tǒng)能夠極大地節(jié)省開包員在開包過程中人、包確認,出口行李疏通、回收空置物籃、開機員溝通和重新過包的體力支出,開包檢查員可以更加專注和準確地對行李進行檢查。
雖然在目前幾個主要的大型機場中,新式安檢通道已經普及應用,對比傳統(tǒng)安檢通道,正常運行一條安檢通道依然需要配置6人為基本人數的班組,在人員組成上尚未進行優(yōu)化,但面積更大的工作區(qū)域卻增加了人員溝通成本,很多開包員或開機員的檢查信息無法快速傳達到前傳檢查員甚至驗證員崗位,更加延時的溝通對于安檢通道內可能出現的突發(fā)情況處置將產生消極影響。
新式X射線機傳送檢查系統(tǒng),在更加具有科技感的設計和包裝下,新增了新問題。比如:日常工作中,當旅客放置于安檢置物籃內的物品因X射線機出口鉛制防護簾過重的原因被撥落,物品掉落至傳送帶以下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還會發(fā)生旅客衣物卷入滾軸內,類似情況的出現,違背了便捷的設計初衷。而且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現場前傳崗位的安檢人員需要經常提醒旅客或親自動手將可能掉落或卷入傳送滾軸的物品完全壓在其他較重的行李下方,減輕了開包員的工作,增加了前傳員的工作量。
新式安檢通道內的前后傳送滾軸比起傳統(tǒng)有較明顯的延長,其設計本意是防止旅客在收拾個人行李時產生不必要的擁堵,但是因為X射線機固有掃描速度和X射線機操作員對圖像的判斷效率無法有效增加,更長的運送系統(tǒng)勢必需要更長的運輸時間,而且這只是其攜帶行李不需要進行開箱包檢查,如果其行李需要檢查,往返幾次實際行李的運送時間將是未開包檢查旅客的3倍。這樣的現實情況違背了也服務工作中“快捷性”的基本原則。
新式安檢通道的設計雖然減輕了開包檢查員的體力付出,但因新通道設計帶來了的變化,當傳統(tǒng)通道內的開包檢查員在接到多個行李開包檢查的任務時可以使用一名開包檢查員對多個旅客同時開箱包的操作方法,這樣的開包方法更節(jié)省時間。而反觀新式安檢通道內的開包員,當接收到X射線機操作員多個行李開箱包檢查任務后,其需要將行李先經過傳感器,再根據傳感器傳送的開包信息完成開包檢查后才能讀取下一個行李的開包信息,更流程化的設定限制了開包檢查員的工作方式,使其只能線性地一個接一個地完成開包任務,這樣的開包方式雖然能有效降低因人為原因發(fā)生的丟包問題,但也會導致行李靠后的旅客只能等前一名旅客完成開包任務才能輪到自己進行開箱包檢查,加上新式安檢通道的開包臺規(guī)劃的工作面積相對擁擠,導致雖然正常檢查的通道內沒有明顯的旅客擁堵現象,但開包臺附近卻擠滿了等待開包檢查的旅客。
綜上所述,新式安檢通道作為民航機場安檢部門對傳統(tǒng)安檢流程改進的嘗試,解決了非常多旅客和安檢員對傳統(tǒng)安檢通道檢查模式的不滿,也相應提升了安全檢查的安全性和嚴謹性,但作為安檢轉型技術集中行業(yè)的過渡產品,其本身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的出現依然需要民航安檢管理者繼續(xù)思考和改進,安檢工作的流程和技術也會在改進和優(yōu)化的路上實現安全和服務的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