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維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學校南校 安徽六安 237000)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幼小銜接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的一些社會行為是在幼兒園時就養成的,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能真正的實現幼小銜接,為孩子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受用一生。
學習習慣是指幼兒在長期的學習過中逐漸形成的、需要一直努力和堅持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如上課專心聽講,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等行為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兒今后進入小學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個條件。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由此可見,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只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才能使其后續學習有足夠的動力和基礎。在幼兒園,幼兒實踐活動的時間很短暫,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幼兒可能會出現一節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講什么也不知道,寫作業拖拉的種種問題,這將會導致幼兒的學習能力下降,學習思路很難跟上老師的步伐。但在幼小銜接中教師注重到幼兒的這些問題,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則會使幼兒到了小學階段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活和學習環境,能夠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如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幼兒教師和家長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在幼小銜接下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更應注重幼兒的階段特性。所以,本文對幼小銜接下如何培養幼兒學習習慣進行了策略探討,分別是:師幼互動,培養幼兒傾聽習慣;走進自然,培養幼兒觀察習慣;繪本分享,培養幼兒閱讀習慣。
在幼兒階段,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會出現老師在上面講,幼兒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老師說什么也不會聽。而針對低年級的幼兒來說,傾聽就是獲取重要知識的途徑之一。所以教師讓幼兒養成傾聽的習慣,學會傾聽至關重要。首先教師要對幼兒做出聽的要求,當老師講課的時候幼兒要學會認真聽講,理解所講的內容;當其他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聽,不要盲目打斷其他幼兒的發言,學會等待傾聽,同意此幼兒的意見可以輕輕點頭,表示同意,當幼兒發表完自己的意見的時候,其他幼兒如果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認識自己的身體”的活動中,幼兒教師引入問題:“人的哪些身體部位會動呢?”讓幼兒們展開討論,幼兒們逐一發言,但是老師發現當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也會在旁邊回答,導致其他幼兒聽不到發言,所以老師及時進行了制止,然后告訴幼兒,當其他同學在發言的時候要注意聽,不要盲目打斷其他幼兒的發言,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等幼兒說完之后再舉手說,要學會尊重他人。接著,老師通過播放《健康歌》的方式作為活動結尾,調動了課堂氛圍,當老師進行本次活動總結的時候,發現有的同學坐不住了,老師在講什么也不聽,教師趕緊制止了幼兒當時的行為,并且勸誡幼兒在老師說話的時候,小嘴巴要閉起來,仔細聽老師說,老師有你們不知道的秘密要告訴你們,以此來引導幼兒專心聽講,時間長了,幼兒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會使幼兒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達到學習成績提高的目的。
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幼兒智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敏銳的觀察力是想象力、創造力的源泉,對幼兒今后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3-6歲是幼兒觀察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幼兒的觀察水平不斷提高,會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培養幼兒的觀察習慣,可以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植物的彎曲運動”的活動中,教師帶幼兒觀察了爬山虎、牽牛花、西瓜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思考:為什么爬山虎會爬得這么高?牽牛花是怎么生長的?西瓜在地里有一根長長的藤,這根藤又是怎么樣的?之后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觀察西瓜的藤蔓都是彎彎繞繞的,觀察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爬的,最后讓幼兒得出結論,這些植物的生長、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當然,僅通過課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可以指導幼兒進行課下的觀察,家長可以帶幼兒觀察生活中見到其他植物的生長過程,以此鍛煉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為幼兒后期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閱讀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可以擴展幼兒的學習知識面,增強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幫助幼兒產生對文字的興趣與學習。早期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會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在幼小銜接視角下進行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興趣出發,選擇一些適合年齡段和認知水平的、幼兒感興趣的繪本,引導幼兒進行閱讀。教師可以通過活動分享的方式,讓幼兒之間相互交換繪本進行閱讀,也可以讓幼兒分享自己對所閱讀繪本內容的理解,讓幼兒學會分享,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以此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例如,幼兒教師在自己所在班級的閱讀角進行了一場“圖書分享會”,讓幼兒在閱讀角首先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進行閱讀,閱讀后可以與其他幼兒進行交換閱讀,并進行閱讀分享。某幼兒選擇的是《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幼兒讀完這本繪本后,老師引導該幼兒進行分享,該幼兒說:“我也特別喜歡我的爸爸,書里的爸爸做的好多事情我的爸爸也會帶我去做,我的爸爸也會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爸爸也會在給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搞惡作劇,爸爸也會讓我給他梳小辮,所以我的爸爸也是萬能的,我也特別喜歡我的爸爸。”還有幼兒選擇的是《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她在向大家分享的時候說:“我喜歡烏魯有這么多的好朋友,給他吃蘋果派、咖喱蘑菇、油炸餅”之后兩個幼兒進行了交換閱讀,在此過程中,幼兒學會了分享,激發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幼兒的閱讀習慣,增強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幼兒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幼兒,通常學習效率也會更高,更懂得與人和諧相處。在幼小銜接下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更應該依據幼兒的階段特性。本文就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觀察習慣、閱讀習慣對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進行了探討,當幼兒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實現幼小銜接,為孩子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使孩子受用一生。